繆希雍

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 卷十四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16)

1. 水楊葉嫩枝

味苦,平,無毒。主久痢赤白,搗和水絞取汁,服一升,日二,大效。

疏:,水楊葉嫩枝,生於涯涘之旁,得水土之陰氣偏多,故味苦氣平無毒。久痢赤白,腸胃濕熱也。得苦涼之氣,則濕熱散,痢自止。今人又用以治癰腫痘瘡多效。魏直《博愛心鑑》云:痘瘡數日,陷頂漿滯不行,或風寒所阻者。宜用水楊枝葉,無葉用枝五斤,流水一大釜,煎湯溫浴之。如冷添湯。良久,照見累起有暈絲者,漿行也。如不滿,再浴之。力弱者,只洗頭面手足。如屢浴不起者,氣血敗矣,不可再浴。始出及癢塌者,皆不可浴。痘不行漿,乃氣滯血澀,腠理閉密,或風寒外阻而然。浴令暖氣透達和暢,鬱蒸氣血通徹,每隨暖氣而發,行漿貫滿,功非淺也。若內服助氣血藥,藉此升之,其效更速。直見一嫗,在村中用此有驗,叩得其方,行之百發百中。慎勿易之,誠有燮理之妙也。

白話文:

水楊葉嫩枝味苦、性平,無毒。可以治療久痢(慢性痢疾),不論赤痢(血痢)或白痢(黏液痢),將其搗碎加水絞汁服用,每次一升,每天兩次,療效顯著。

水楊葉嫩枝生長在水邊,陰氣較重,因此味苦性平且無毒。久痢是腸胃濕熱引起的,服用苦寒之物,可以散去濕熱,痢疾自然會痊癒。現代人還用它治療癰腫和痘瘡,效果很好。《博愛心鑑》中記載:痘瘡發病數日,痘頂凹陷,痘漿滯留不通,或因風寒阻滯所致,可用水楊枝葉(無葉的枝條五斤)加一大鍋水煎煮,用藥湯溫浴。水冷了就加熱水,持續溫浴,直到看見痘疹隆起,出現細絲狀痘漿,表示痘漿已通。如果痘漿仍未完全排出,可再次溫浴。體弱者,只洗頭面手足即可。如果多次溫浴痘漿仍未排出,則表示氣血衰敗,不可再浴。痘瘡初發或已經潰爛者,均不可溫浴。痘漿無法排出,是因為氣滯血瘀,腠理閉塞,或因風寒外邪阻滯所致。溫浴可以使溫暖之氣透達全身,使氣血通暢,痘漿就能順著溫暖之氣排出,療效显著。如果配合內服益氣活血的藥物,效果更佳。我曾見一位村婦用此法治病,效果百試百靈,因此記錄下此方,切勿更改,此法確有調理人體的妙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