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 卷十四 (9)
卷十四 (9)
1. 雷丸
味苦、咸,寒、微寒,有小毒。主殺三蟲,逐毒氣,胃中熱。利丈夫,不利女子。作摩膏,除小兒百病,逐邪氣惡風汗出,除皮中熱,結積蠱毒,白蟲寸白自出不止。久服令人陰痿。
疏:,雷丸稟竹之餘氣,兼得地中陰水之氣以生。《本經》:味苦氣寒。《別錄》加咸,有小毒。黃帝、岐伯、桐君、扁鵲云:甘。詳其所主,應是苦鹹為勝。氣薄味厚,陰也,降也。入手足陽明經。其主殺三蟲。白蟲寸白自出者,腸胃濕熱甚也。逐毒氣,胃中熱,邪氣惡風汗出,皮中熱,結積者,腸胃邪熱盛也。苦寒能除二經濕熱邪氣,則上來諸證自除。作摩膏治小兒百病者,以小兒好食甘肥,腸胃類多濕熱蟲積,苦能殺蟲除濕,鹹寒能清熱消積,故主之也。凡蠱毒必熱,必辛苦寒能除辛熱,故又主解蠱毒也。利丈夫,不利女子者,蓋以男子屬陽,得陽而生,故喜陰寒之味。女子屬陰,得陽而長,故不利陰寒之物也。《別錄》又云:久服令人陰痿,正見其過於苦寒,偏至之氣能令陽道痿也。
主治參互
同蕪荑、使君子、蘆薈、五穀蟲、胡黃連、青黛,治小兒疳蛔,有神。同檳榔、鶴蝨、楝根、貫眾、牽牛、錫灰、薏苡根,殺腸胃一切蟲。《經驗方》:下寸白蟲。雷丸水浸去皮,切焙為末。五更初,食炙肉少許,以稀粥飲服一錢匕。須上半月服,蟲乃下。
除殺蟲外,他用甚稀,故不著「簡誤」。惟赤色者能殺人,用時須擇去之。
白話文:
雷丸
雷丸味苦鹹,性寒,略帶毒性。主要功效是殺滅三種蟲類,驅除毒氣和胃熱。對男性有益,但對女性不利。製成藥膏,可治療小兒百病,驅除邪氣、惡風、汗出,消除皮膚熱症、積聚的蠱毒,以及寸白蟲不斷排出等症狀。長期服用會導致陽痿。
雷丸吸收了竹子的餘氣,並藉由地中陰水之氣而生長。《本經》記載其味苦性寒,《別錄》則補充其味鹹且有小毒。黃帝、岐伯、桐君、扁鵲等醫家認為其味甘,但綜合其功效來看,苦鹹味才是主要的。雷丸氣薄味厚,屬陰性,具有下降之性,走入手足陽明經。其主要功效是殺滅三種蟲類。寸白蟲不斷排出,是腸胃濕熱過度的表現。驅除毒氣、胃熱、邪氣、惡風汗出、皮膚熱症和積聚等症狀,都是由於腸胃邪熱盛所致。雷丸苦寒的特性,能消除陽明經的濕熱邪氣,則上述症狀自然會消除。製成藥膏治療小兒百病,是因為小兒愛吃肥甘厚味,腸胃容易產生濕熱和蟲積,而雷丸苦味能殺蟲除濕,鹹寒則能清熱消積,因此有效。各種蠱毒都伴隨發熱,而雷丸辛苦寒的特性,能消除辛熱之邪,故能解蠱毒。對男性有益而對女性不利,是因為男性屬陽,以陽氣為生,故喜陰寒之味;女性屬陰,以陽氣為長,故不利於陰寒之物。《別錄》記載久服令人陽痿,正說明其苦寒之性過度,其寒涼之氣會損傷陽氣而導致陽痿。
雷丸常與蕪荑、使君子、蘆薈、五穀蟲、胡黃連、青黛等藥材一起使用,治療小兒疳蛔,療效顯著。也常與檳榔、鶴蝨、楝根、貫眾、牽牛、錫灰、薏苡根等藥材合用,以殺滅腸胃內各種蟲類。《經驗方》記載雷丸可治療寸白蟲,使用方法是將雷丸水浸去皮,切片焙乾研磨成粉末。五更時分,先吃少量炙肉,再用稀粥送服一錢(約3克)的雷丸粉末。需連續服用半個月,蟲子才會排出。
除了殺蟲之外,雷丸的其他用途較少,故未詳述。需要注意的是,赤色的雷丸有毒,使用時需剔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