繆希雍

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 卷十四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8)

1. 無食子

味苦,溫,無毒。主赤白痢,腸滑,生肌肉。

疏:,無食子稟春生之氣,兼得西北金水之性,故味苦氣溫無毒。金主斂肅,大腸屬金,以類相從,故主赤白痢,腸滑。春為發生之令,溫能和脾胃。養腠理,故主生肌肉。水為潤下,色黑而象腎,故李珣以之益血生精,和氣安神,烏髭發,治陰痿諸證也。得溫暖之氣,復兼收斂之性,故為固澀精氣之要藥。(雷公云:凡使勿犯銅鐵,並被火驚者,用顆小無杴米者炒,用漿水於砂盆中研令盡,焙乾再研,如烏犀色入藥。)

主治參互

同蓮鬚、女貞子、枸杞子、地黃、南燭子、何首烏、黃精、旱蓮草、朮、人參,為烏鬚髮之勝藥。同覆盆子、牡蠣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車前子、地黃、蓮鬚、龍骨、鹿茸、沙苑蒺藜、魚膘膠、砂仁、黃柏,能補益精氣,治一切夢遺泄精。仲景方:治陰汗。用無食子燒灰,先以湯浴了,布裹灰撲之,甚良。

宮氣方:小兒久痢。沒食子二個,熬黃研末,作餛飩食之。《聖濟總錄》:牙齒疼痛。綿裹無食子末一錢,咬之,涎出吐去。《聖惠方》:大小口瘡。沒食子炮三分,甘草一分,研末,摻之。月內小兒,生者少許,置乳上吮之,入口即啼,不過三次。《奇效方》:足趾肉刺。

無食子三枚,肥皂莢一挺,燒存性,為末,醋和傅之,立效。

簡誤

赤白痢,由於濕熱鬱於腸胃,兼積滯多者,不宜用。

白話文:

無食子

味苦性溫,無毒。主要治療赤白痢疾、腸滑,並能生肌長肉。

無食子吸收了春天生發之氣,又兼具西北金水的特性,所以味苦性溫無毒。金性收斂,大腸屬金,因此能治療赤白痢疾和腸滑。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,溫性能溫和脾胃,滋養肌膚,所以能生肌長肉。水性潤滑下降,顏色黑色與腎臟相關,所以李珣認為它能益血生精、調和氣血、安神、烏髮、治療陽痿等症。它既有溫暖之氣,又有收斂之性,所以是固澀精氣的重要藥物。(雷公說:使用無食子時,不要接觸銅鐵器皿,也不要讓它受火驚,應選用顆粒小如米粒的無食子炒制,用漿水在砂盆中研磨至細膩,焙乾後再研磨,研磨至烏黑如犀牛角的顏色後再入藥。)

主治參考:

與蓮鬚、女貞子、枸杞子、地黃、南燭子、何首烏、黃精、旱蓮草、蒼朮、人參等藥材同用,是烏髮的良藥。與覆盆子、牡蠣、枸杞子、五味子、車前子、地黃、蓮鬚、龍骨、鹿茸、沙苑蒺藜、魚膘膠、砂仁、黃柏等藥材同用,能補益精氣,治療一切夢遺、遺精。張仲景方劑中記載:治療陰汗,用無食子燒成灰,先用藥湯洗浴,再用布裹上藥灰敷在患處,效果很好。

宮氣方劑中記載:治療小兒久痢,用兩個無食子熬黃研磨成粉末,做成餛飩給孩子吃。《聖濟總錄》記載:治療牙痛,用棉花裹住一錢無食子粉末咬住,待唾液流出後吐掉。《聖惠方》記載:治療大小口瘡,用炮製的三分無食子、一分甘草研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。對於嬰兒,可用少量新鮮無食子放在乳頭上讓嬰兒吮吸,入口即哭,一般不超過三次。《奇效方》記載:治療足趾肉刺,用三個無食子、一根肥皂莢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,很快見效。

使用注意事項:

赤白痢疾若因濕熱鬱結腸胃,並伴有積滯較多者,不宜使用。

2. 黃藥根

味苦,平,無毒。主諸惡腫瘡瘻,喉痹,蛇犬咬毒。研水服之,亦含亦塗。

疏:,黃藥根得土中至陰之氣以生,故其色黃味苦,氣平無毒。平即兼涼,《日華子》加涼是矣。氣薄味厚,降多升少,陰也。入手少陰、足厥陰經。諸惡腫瘡瘻,皆榮氣不從,逆於肉裡所致。蓋榮主血,肝、心又主血、藏血之臟。二經得苦涼之氣,則血熱解,榮氣和,標證不求其止而止矣。經曰:一陰一陽結為喉痹。一陰者,少陰君火也;一陽者,少陽相火也。解少陰之熱,相火自不妄動,而喉痹瘳矣。蛇犬咬毒,亦血分受熱毒所傷故也。苦寒能涼血,得土氣之厚者,又能解百毒也。《日華子》以之療馬病。蓋馬性多熱,亦取其苦寒除熱之義耳。

主治參互

同忍冬藤、夏枯草、白及、白蘞、紫花地丁、甘菊、茜草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白芷、貝母、白藥子之屬,治一切疔腫癰疽。《本經》並載赤藥,俗名紅藥子。予嘗得一方,以之為君,每四兩加白及、白蘞各一兩,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丹砂、雄黃各三錢,麝香、龍腦各一錢,為細末。量瘡大小,蜜調傅瘡周圍,中留大孔,以綿紙護之,時時以米醋潤之。

其痛即減,亦復易潰易收。治一切發背、癰疽俱神效。陰毒尤要。如無赤藥子,以黃藥子代之。孫思邈《千金》月令方:療忽生癭疾。以萬州黃藥子半斤,須緊重者為上。如輕虛,即是他州者,力慢,須用加倍。取無灰酒一斗,投藥入中,固濟瓶口。以糠火燒一伏時,待酒冷乃開。

時時飲一杯,不令絕酒氣。經三五日後,常把鏡自照,覺消即停飲,不爾便令人項細也。《聖惠方》:治吐血不止。黃藥子一兩,水煎服。《簡要濟眾方》:治鼻衄不止。黃藥子為末。每服二錢,煎薄膠湯下。良久,以新水調面一匙頭服之。禹講師《經驗方》:產後血暈,惡物衝心,四肢冰冷,唇青,腹脹,昏迷。

紅藥子一兩,頭紅花二錢,水二盞,婦人油釵二隻,同煎一盞服。大小便俱利,血自下也。

簡誤

癰疽已潰不宜服。癰疽發時,不焮腫,不渴,色淡,脾胃作泄者,此為陰證,當以內補為急,解毒次之。藥子之類宜少服,只可外傅。

白話文:

黃藥根

味苦,性平,無毒。主要治療各種腫瘡、廔管、喉嚨阻塞、蛇犬咬傷中毒。將其研磨後用水服用,也可以含在口中或外敷。

黃藥根生長於土中陰氣最盛之處,所以顏色黃、味苦,性平且無毒。平性兼具涼性,《日華子本草》中記載其性涼正是這個意思。藥性平和,味厚氣薄,降氣作用強於升氣作用,屬陰性藥物。歸入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。各種腫瘡、廔管都是因為氣血運行不暢,逆行於肌肉組織中所致。因為氣血運行主管血液,而肝臟和心臟都是主血的臟器。這兩條經絡服用苦寒的藥物,就能消除血熱,使氣血運行通暢,病症自然痊癒。經書記載:「一陰一陽之氣交錯則成喉痹」。一陰指少陰心經的君火,一陽指少陽膽經的相火。消除少陰心經的熱邪,少陽膽經的相火就不會妄動,喉嚨阻塞自然會痊癒。蛇犬咬傷中毒,也是因為血分受到熱毒的傷害。苦寒之性可以清熱涼血,而黃藥根又得土氣之厚,所以能解百毒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它能治療馬病,是因為馬的體質多為燥熱,也是利用其苦寒清熱的功效。

主治參考:

與忍冬藤、夏枯草、白及、白蘞、紫花地丁、甘菊、茜草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白芷、貝母、白藥子等藥物配合,治療各種疔瘡腫毒癰疽。 《神農本草經》也記載了赤藥,俗稱紅藥子。我曾經得到一個方子,以赤藥子為主藥,每四兩加白及、白蘞各一兩,乳香、沒藥各五錢,丹砂、雄黃各三錢,麝香、龍腦各一錢,研磨成細末。根據瘡瘍的大小,用蜂蜜調和後敷在瘡瘍周圍,中間留一個大孔,用棉紙保護,時常以米醋濕潤。

這樣可以減輕疼痛,也更容易潰爛和癒合。治療一切發背、癰疽都有神奇的療效,尤其對陰寒毒邪效果更佳。如果沒有赤藥子,可以用黃藥子代替。孫思邈《千金要方》月令方:治療突然長出的癭瘤,用萬州產的黃藥子半斤(以質地緊實沉重者為佳),如果藥材輕浮鬆軟(其他地區產的),藥效較弱,需加倍用量。取無灰酒一斗,放入藥物,密封瓶口,用糠火燒一伏時(約兩小時),待酒冷卻後打開。

經常飲用一杯,不要讓酒氣散失。三五天后,經常照鏡子觀察,腫塊消退即可停止服用,否則會導致脖子變細。 《聖惠方》:治療吐血不止。黃藥子一兩,水煎服。《簡要濟眾方》:治療鼻出血不止。黃藥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薄荷湯送服。過一段時間,用清水調和麵粉一小匙服用。禹講師《經驗方》:治療產後血暈,惡露衝擊心臟,四肢冰冷,嘴唇發青,腹部脹滿,昏迷不醒。紅藥子一兩,紅花二錢,水二盞,婦人油釵(一種婦科藥物,此處指量)二隻,一起煎煮至一盞的量服用。大小便通暢,血自然排出。

簡要說明:

癰疽已經潰爛不宜服用。癰疽發作時,沒有紅腫發熱,不口渴,面色蒼白,脾胃泄瀉,這是陰虛證,應該先從內部調補,解毒是次要的。藥子類藥物宜少服用,只可外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