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 卷十二 (12)
卷十二 (12)
1. 檗木(黃柏也)
味苦,寒,無毒。主五臟腸胃中結熱,黃疸,腸痔,止泄痢,女子漏下赤白,陰傷蝕瘡,療驚氣在皮間,肌膚熱赤起,目熱赤痛,口瘡。久服通神。
疏:,黃柏稟至陰之氣而得清寒之性者也,其味苦,其氣寒,其性無毒,故應主五臟腸胃中結熱。蓋陰不足則熱始結於腸胃。黃疸雖由濕熱,然必發於真陰不足之人。腸澼痔漏,亦皆濕熱傷血所致。泄痢者,滯下也,亦濕熱干犯腸胃之病。女子漏下赤白,陰傷蝕瘡,皆濕熱乘陰虛流客下部而成。膚熱赤起,目熱赤痛,口瘡,皆陰虛血熱所生病也。以至陰之氣,補至陰之不足。虛則補之,以類相從,故陰回熱解濕燥而諸證自除矣。乃足少陰腎經之要藥,專治陰虛生內熱諸證,功烈甚偉,非常藥可比也。潔古用以瀉膀胱相火,補腎水不足,堅腎壯骨髓,療下焦虛,諸痿癱瘓,利下竅除熱。東垣用以瀉伏火,救腎水,治衝脈氣逆,不渴而小便不通,諸瘡痛不可忍。丹溪謂:得知母滋陰降火,得蒼朮除濕清熱,為治痿要藥。得細辛瀉膀胱火,治口舌生瘡。
主治參互
黃柏,為足少陰腎經藥。然以柴胡引之,則入膽;以黃連、葛根、升麻引之則入腸胃及太陰脾經。治濕熱滯下。佐牛膝、枸杞、地黃、五味子、鱉甲、青蒿,則益陰除熱。佐甘菊、枸杞、地黃、蒺藜、女貞實,則益精明目。得豬膽汁、水銀粉,則主諸熱瘡有蟲,久不合口。得鉛丹,則生肌止痛。
得木瓜、茯苓、二朮、石斛、地黃,則除濕健步。佐白芍藥、甘草,則主火熱腹痛。《外臺秘要》治口中及舌上生瘡,銼黃柏含之。《千金方》治小兒重舌,以黃柏,苦竹瀝浸,點舌上。《肘後方》治咽喉卒腫,食飲不通。黃柏搗末,苦酒和傅腫上,佳。又方:治傷寒時氣溫病,毒攻手足腫痛欲斷,亦治毒攻陰腫。
細銼黃柏五斤,以水三斗煮漬之。《傷寒類要》同。葛氏方:治食自死六畜肉中毒。黃柏末服方寸匕,未解再服之。《經驗方》治嘔血。黃柏蜜塗炙乾,杵為末。用麥冬湯調下二錢匕,立瘥。《梅師方》治癰疽發背,或髮乳房,初起微赤,不急治之即殺人。搗黃柏末,和雞子白塗之。
《簡要濟眾方》治吐血熱極。黃柏二兩,蜜炙搗末。每服二錢,溫糯米飲調下。《十全博救方》治小兒熱瀉。黃柏削皮焙為末,用薄米飲丸如粟大。每服十丸,米飲下。《深師方》治傷寒熱病口瘡。黃柏削去粗皮,蜜漬一宿,唯欲令濃,含其汁,良久吐,更含。若胸中熱有瘡時,飲三五合尤佳。
《衍義》云:檗木,今用皮以蜜炙,與青黛各一分,同為末,入生龍腦一字,研勻。治心脾熱,舌頰生瘡,當摻瘡上,有涎即吐。又張仲景檗皮湯,無不驗。《傷寒論》中已著。《婦人良方》治妊娠下痢白色,晝夜三五十行,根黃厚者,蜜炒令焦為末,大蒜煨熟,去皮搗爛如泥,和丸梧子大。每空心米飲下三五十丸,日三服。
白話文:
[檗木(黃柏)]
味苦,性寒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五臟和腸胃中的鬱熱,黃疸病,腸痔,止瀉痢,婦女的赤白帶下,陰部潰爛,治療驚嚇導致氣滯在皮膚之間,皮膚發熱發紅,眼睛紅腫疼痛,以及口瘡。長期服用可以通神明。
黃柏具有至陰的氣性,所以有清涼寒冷的特性,其味苦,氣性寒冷,藥性無毒,因此主要治療五臟和腸胃中的鬱熱。這是因為陰液不足,熱邪才會在腸胃中積結。黃疸病雖然是由於濕熱引起,但一定會發生在真陰不足的人身上。腸澼和痔瘡出血,也都是因為濕熱損傷血液所導致。腹瀉痢疾,也是濕熱侵犯腸胃所導致的疾病。婦女的赤白帶下、陰部潰爛,都是由於濕熱侵入陰虛部位,流到下部形成的。皮膚發熱發紅,眼睛紅腫疼痛,以及口瘡,都是陰虛血熱所引起的疾病。黃柏用它至陰的氣性,來補充至陰的不足。虛則補之,同類相從,所以陰液恢復,熱邪解除,濕燥得以平衡,各種症狀自然就會消失。它是足少陰腎經的重要藥物,專門治療陰虛內熱引起的各種病症,功效顯著,不是一般的藥物可以比擬的。李杲用它來瀉膀胱的相火,補腎水不足,強健腎臟和骨髓,治療下焦虛弱、各種痿症和癱瘓,疏通下竅,清除熱邪。朱震亨用它來瀉伏火,救援腎水,治療衝脈氣逆、不口渴卻小便不通,以及各種疼痛難忍的瘡瘍。朱丹溪說,黃柏若與知母同用可以滋陰降火,若與蒼朮同用可以除濕清熱,是治療痿症的重要藥物。若與細辛同用,可以瀉膀胱之火,治療口舌生瘡。
[主治功效參考]
黃柏是足少陰腎經的藥物。但若用柴胡引導,則藥性會進入膽經;若用黃連、葛根、升麻引導,則藥性會進入腸胃和太陰脾經。它可以治療濕熱引起的痢疾。若與牛膝、枸杞、地黃、五味子、鱉甲、青蒿等藥物合用,則可以滋陰清熱。若與甘菊、枸杞、地黃、蒺藜、女貞實等藥物合用,則可以益精明目。若與豬膽汁、水銀粉合用,則可以治療各種因熱毒引起的瘡瘍,久久不癒合的傷口。若與鉛丹合用,則可以生肌止痛。
若與木瓜、茯苓、白朮、石斛、地黃等藥物合用,則可以祛濕健步。若與白芍藥、甘草等藥物合用,則可以治療火熱腹痛。《外臺秘要》中記載,治療口中和舌頭生瘡,可以將黃柏磨碎含在口中。《千金方》記載,治療小兒重舌,可以用黃柏和苦竹瀝浸泡,點在舌頭上。《肘後方》記載,治療咽喉突然腫脹,飲食難以下嚥,可以將黃柏搗成末,用苦酒調和後敷在腫脹處,效果很好。又有方子記載,治療傷寒時氣溫病,毒邪侵襲手足導致腫痛難忍,也可用來治療毒邪侵襲陰部導致腫脹。
將黃柏切碎五斤,用水三斗煮泡。《傷寒類要》也有相同的記載。葛氏方記載,治療吃了死去的六畜肉中毒,可以服用黃柏末一小勺,未解毒可再次服用。《經驗方》記載,治療嘔血,將黃柏用蜂蜜塗抹後烤乾,搗成末,用麥冬湯送服二錢,很快就能治好。《梅師方》記載,治療癰疽發背,或乳房發炎,初期稍微發紅,若不趕快治療會致命。將黃柏末搗碎,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《簡要濟眾方》記載,治療吐血熱極,用黃柏二兩,用蜂蜜炙烤後搗成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熱的糯米湯送服。《十全博救方》記載,治療小兒熱瀉,將黃柏去皮烘乾研成末,用稀米湯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米湯送服。《深師方》記載,治療傷寒熱病導致口瘡,將黃柏去掉粗皮,用蜂蜜浸泡一晚,使其濃稠,含在口中,含一會兒就吐掉,再含。如果胸中有熱毒而生瘡,飲用三五合效果更好。
《衍義》說,檗木,現在用它的皮用蜂蜜炙烤,與青黛各一分,一同研成末,加入少許龍腦,研磨均勻。治療心脾有熱,舌頭和臉頰生瘡,可以將藥粉撒在瘡上,有口水就吐掉。此外,張仲景的檗皮湯,治療相關病症效果都很好。《傷寒論》中已經有記載。《婦人良方》記載,治療妊娠期間腹瀉,大便呈白色,晝夜頻繁,可以用根部粗厚的黃柏,用蜂蜜炒至焦黑研成末,將大蒜煨熟去皮搗成泥狀,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天空腹用米湯送服三五十丸,每天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