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 卷十二 (3)
卷十二 (3)
1. 桂
又云:太陽病發熱汗出者,此為榮弱衛強。陰虛陽必湊之,故皆用桂枝發其汗。此乃調其榮氣,則衛氣自和,風邪無所容,遂自汗而解。非桂枝能開腠理,發出其汗也。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調和榮衛,則邪從汗出而汗自止,非桂枝能閉汗孔也。昧者不知出汗、閉汗之意,遇傷寒無汗者,亦用桂枝,誤之甚矣。
桂枝湯下發汗,發字當認作出字,汗自然出,非若麻黃能開腠理,發出其汗也。及治虛汗,亦當逆察其意可也。成無己曰:桂枝本為解肌者,太陽中風,腠理致密,榮衛邪實,津液禁固,其脈浮緊,發熱汗不出者,不可與此必也。皮膚疏泄自汗,脈浮緩,風邪干於衛氣者,乃可投之。
發散以辛甘為主,桂枝辛熱,故以為君,而以芍藥為臣,甘草為佐者,風淫所勝,平以辛苦,以甘緩之,以酸收之也。以薑、棗為使者,辛甘能發散,而又用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榮衛,不專於發散也。故麻黃湯不用薑、棗,專於發汗,不待行其津液也。
白話文:
還有人說:太陽病發燒又流汗,這是因為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。陰氣虛弱,陽氣一定會來湊合,所以都用桂枝來發汗。這實際上是調理營氣,營氣調和了,衛氣自然也跟著和順,風邪就沒有地方可以容身,於是就會自己流汗而痊癒。並不是桂枝能打開皮膚毛孔,把汗逼出來。使用桂枝來治療汗多的人,是因為它能調和營衛,這樣邪氣就會隨著汗排出而汗自然就止住,並不是桂枝能關閉汗孔。糊塗的人不明白發汗和止汗的道理,遇到傷寒沒有汗的人,也用桂枝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桂枝湯方子中的「發汗」,應該理解為「使汗出來」,汗自然就會出來,不像麻黃那樣能打開毛孔,把汗逼出來。至於治療虛汗,也要反過來理解這個道理才對。成無己說:桂枝本來是用來疏通肌肉的,太陽中風時,皮膚毛孔緊密,營衛都被邪氣塞住,津液被禁錮,脈象浮而且緊,發熱卻不出汗的人,一定不能使用這個方子。如果是皮膚疏鬆容易出汗,脈象浮而且緩,風邪侵犯衛氣的人,才可以服用這個方子。
發散邪氣主要用辛味和甘味的藥,桂枝辛辣溫熱,所以作為主藥,用芍藥作為輔藥,甘草作為佐藥,是因為風邪過盛,需要用辛味和苦味來平息,用甘味來緩解,用酸味來收斂。用生薑和紅棗作為使藥,是因為辛味和甘味能發散邪氣,又能運行脾胃的津液,來調和營衛,不單單是用來發散。所以麻黃湯不用生薑和紅棗,專門用來發汗,不等待運行津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