繆希雍

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 卷九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9)

1. 茴香子

味辛,平,無毒。主諸瘻,霍亂,及蛇傷。

疏:,茴香得土金之沖氣,而兼稟乎天之陽,故其味辛平,亦應兼甘無毒。辛香發散,甘平和胃。入足太陰、陽明、太陽、少陰經,故主霍亂。香氣先入脾,脾主肌肉,故主諸瘻。脾主四肢,故主腳氣。通腎氣,膀胱為腎之腑,故主膀胱腎間冷氣,及治疝氣。胃和則熱解,熱解則口臭自除。

主治參互

茴香酒炒,得川楝子、荔枝核、橘核、肉桂、蒼朮、木瓜、牛膝,治寒濕成疝。得炒砂仁、食鹽,則主中惡腹痛,霍亂腹痛吐逆。古方:惡毒癰腫,或連陰髀間疼痛急攣,牽入少腹不可忍,一宿則殺人者。用茴香苗葉搗取汁一升,服之,日三四進,用其滓以貼腫上。冬間根皮亦可用。此外國方,永嘉以來用之,起死神效。

簡誤

茴香辛溫,胃腎多火,陽道數舉,得熱則嘔者,勿服。

白話文:

茴香子味辛性平,無毒。主要治療各種廔管、霍亂和蛇咬傷。

茴香吸收了土和金的精氣,又兼具天之陽氣,因此味道辛辣平和,也帶有甘甜,沒有毒性。辛香能發散風寒,甘甜平和能和胃。茴香走足太陰、陽明、太陽、少陰經,所以能治療霍亂。茴香的香氣首先進入脾經,脾主肌肉,因此能治療各種廔管。脾主四肢,所以也能治療腳氣。茴香能通利腎氣,膀胱是腎的腑臟,所以能治療膀胱與腎臟之間的寒氣,以及疝氣。胃氣和順則體熱消退,體熱消退則口臭自然消除。

茴香與川楝子、荔枝核、橘核、肉桂、蒼朮、木瓜、牛膝等藥材一起酒炒,能治療寒濕引起的疝氣。與炒砂仁、食鹽一起使用,則能治療中惡、腹痛、霍亂引起的腹痛嘔吐。古代方劑記載:惡毒的癰腫,或陰部和大腿內側疼痛、抽搐,疼痛劇烈難忍,甚至一晚上就能致死,可用茴香的莖葉搗碎取汁一升服用,一日服用三四次,並用藥渣敷貼在腫脹處。冬季時,茴香的根皮也可使用。此外,一些國外流傳的方劑,從永嘉時期開始就使用茴香,有起死回生的功效。

茴香性味辛溫,胃部和腎部火氣過盛,性生活頻繁,服用溫熱之物會嘔吐的人,不宜服用茴香。

2. 款冬花

味辛、甘,溫,無毒。主咳逆上氣,善喘,喉痹,諸驚癇寒熱邪氣,消渴,喘息呼吸。

疏:,款冬花得天地陰寒之氣,而兼稟乎金水之性,故凌冰雪而獨秀。其味辛甘,溫而無毒,陰中含陽,降也。辛能散而能潤,甘能緩而能和,溫則通行不滯,善能降下。咳逆上氣,善喘,喉痹,諸驚癇寒熱邪氣,消渴,喘息呼吸,一皆氣升火炎之病也。氣降則火自降,氣降則陽交於陰,水火既濟,既濟則火不上炎,氣不逆升,肺不受邪,得清肅之常道,而諸證自退矣。杏仁為之使,得紫菀良。

主治參互

款冬花雖畏貝母,然得貝母、桑根白皮、紫菀、枇杷葉、栝樓根、百部、天麥門冬、杏仁,治喘逆及咳嗽反良,物有相制故也。如半夏畏生薑,得之則制其毒,而愈能奏效也。得麻黃、杏仁、桑根白皮、甘草,治風寒鬱實熱於上焦,肺分作喘,其效甚速。一味燒煙吸之治喘嗽。

俱如《本草》注中所載。《濟生方》:痰嗽帶血。款冬花、百合蒸焙等分,為末,蜜丸龍眼大。每臥時嚼一丸,薄荷湯下。款冬花,古今方用之為治嗽要藥,以其辛溫,散而能降,於肺無迕,無分寒熱虛實,皆可施用,故無「簡誤」。

白話文:

款冬花味辛甘,性溫,無毒。主治咳嗽、氣喘、喉嚨阻塞、各種驚癇、寒熱邪氣、消渴(糖尿病)、呼吸困難等症。

款冬花吸收天地陰寒之氣,又兼具金水之性,因此能在冰雪中獨自開花。它味辛甘,性溫且無毒,屬陰中含陽,具有下降之效。辛味能散能潤,甘味能緩能和,溫性則使藥性通行無阻,善於下降。咳嗽、氣喘、喉嚨阻塞、驚癇、寒熱邪氣、消渴、呼吸困難,這些都是氣往上衝、火往上炎的病症。氣下降則火自然下降,氣下降則陽氣與陰氣交合,水火既濟,火就不會往上炎,氣就不會逆向上衝,肺部就不會受邪氣侵犯,恢復正常的清肅狀態,各種症狀自然會消除。杏仁是款冬花的輔藥,與紫菀搭配效果更好。

雖然款冬花畏貝母,但如果與貝母、桑白皮、紫菀、枇杷葉、栝樓根、百部、天麥門冬、杏仁等藥材一起使用,治療氣喘和咳嗽效果反而更好,這是因為藥物之間互相制約的緣故,例如半夏畏生薑,但與生薑同用反而能抑制半夏的毒性,並增強療效。款冬花與麻黃、杏仁、桑白皮、甘草同用,能快速治療風寒鬱積導致上焦(胸部以上)肺部氣喘的症狀。單用款冬花燒煙吸入,也能治療咳嗽氣喘。

以上均如《本草》注釋所記載。《濟生方》記載:治療痰嗽帶血,可用款冬花、百合等量蒸焙研末,製成蜜丸,每晚睡前嚼服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款冬花古今方劑中都作為治療咳嗽的重要藥物,因其辛溫,能散能降,對肺部沒有副作用,不論寒熱虛實都能使用,因此沒有使用上的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