繆希雍

《神農本草經疏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二十

2. 蟲魚部上品

總五十種,今疏其要者十三種。

石蜜,蜜蠟,牡蠣,龜甲,真珠,瑇瑁,桑螵蛸,石決明,文蛤,蠡魚,鯽魚,蟬,鯉魚膽(肉、鱗附)

白話文:

蟲魚部上品共收錄五十種藥物,這裡只選取重要的十三種加以說明:石蜜、蜜蠟、牡蠣、龜甲、珍珠、玳瑁、桑螵蛸、石決明、文蛤、田螺、鯽魚、蟬、鯉魚(包括膽、肉、鱗)。

3. 石蜜

味甘,平,無毒,微溫。主心腹邪氣,諸驚癇痓(痓作痙)。安五臟諸不足,益氣補中,止痛解毒,除眾病,和百藥,養脾氣,除心煩,食飲不下,止腸澼,肌中疼痛,口瘡,明耳目。久服強志輕身,不飢不老,延年神仙。

疏:,石蜜,蜂採百花釀成。故《本經》:味甘,氣平。《別錄》:微溫無毒。得草木群英之精華,合露氣以釀成,故其氣清和,其味純甘。施之精神、氣血、虛實、寒熱、陰陽、內外諸病,罔不相宜。經曰:里不足者,以甘補之。甘為土化,土為萬物之母。石蜜具天地間至甘之味,故能安五臟諸不足,及益氣補中除眾病也。心經有熱,則為諸驚癇痙。得甘緩之氣則心火降,煩熱除,諸驚癇痙平矣。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,故又能止肌中疼痛及口瘡也。甘主解毒,故能和百藥。甘主入脾,故能養脾氣。脾氣得所養,而飲食自下,腸澼止矣。五臟足,氣血充,則耳目聰明,不飢不老,輕身強志,延年神仙所自來矣。

主治參互

同蘆根汁、梨汁、人乳、牛羊乳、童便,治噎膈,大便燥結,用此潤之;有痰加竹瀝。煉熟和諸丸藥及膏子,主潤五臟,益血脈,調脾胃,通三焦,塗火灼瘡能緩痛。仲景方:蜜煎導,治陽明病自汗,小便反利,大便硬者。用蜜二合,銅器中微火熬之,候凝如飴狀至可丸,乘熱捻作挺,令頭銳大如指,長寸半許,候冷,納穀道中,少頃即通也。一法:加皂角細末二分,攪勻,尤速。

《產書》:產後口渴。用熟蜜不計多少,熟水調服即止。《全幼心鑑》:痘疹作癢難忌,抓成瘡及痂,欲落不落,百花膏主之。用上等石蜜,不拘多少,湯和,時時以翎刷之,效。《肘後方》:天行虜瘡,頭面及身須臾周匝,狀如火瘡,皆戴白漿,隨決隨生。不即療,數日必死,瘥後瘡瘢黯色,一歲方滅。

此惡毒之氣深入也。用蜜入升麻煎過,數數拭之。

簡誤

石蜜雖稱補五臟,益脾胃,然而生者性寒滑,能作泄。大腸氣虛完穀不化者,不宜用。嘔家、酒家,不宜用。中滿蠱脹不宜用。濕熱腳氣不宜用。生者有小毒,尤不宜食。青赤酸者,食之令人心煩。不可與生蔥同食害人。若與萵苣同食,令人利下。食蜜飽後,不可食鮓,令人暴亡。

白話文:

石蜜味甘性平,無毒,略帶溫性。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邪氣、各種驚癇抽搐(痙攣)。能滋補五臟不足,增強元氣、調理中焦,止痛解毒,消除各種疾病,能調和各種藥物,滋養脾胃,消除心煩意亂,治療飲食不下、腸道阻塞、肌肉疼痛、口腔潰瘍,以及明目益耳。長期服用能增強意志、輕盈身體,不飢不餓、延年益壽,甚至達到神仙境界。

石蜜是由蜜蜂採集百花釀造而成。《本經》記載其味甘,氣平;《別錄》記載其微溫無毒。它蘊含了草木的精華和露水之氣,因此氣味清和,滋味純甘。無論是精神、氣血,還是虛實、寒熱、陰陽、內外等各種疾病,它都能適用。經書記載:內臟不足,可用甘味來補充。甘味屬土,而土是萬物的根本。石蜜擁有天地間最甘美的滋味,因此能滋補五臟不足,增強元氣,調理中焦,消除各種疾病。心經有熱就會導致驚癇痙攣,而甘味平和之氣能降火除煩,平息驚癇痙攣。各種疼痛、瘙癢、瘡瘍都與心火有關,因此石蜜也能治療肌肉疼痛和口腔潰瘍。甘味能解毒,因此能調和各種藥物;甘味入脾,因此能滋養脾胃。脾胃得到滋養,飲食自然就能正常攝入,腸道阻塞也能得以緩解。五臟充足,氣血充盈,則耳目聰明,不飢不老,身體輕盈,意志堅強,延年益壽,甚至達到神仙境界,皆源於此。

石蜜可與蘆根汁、梨汁、人乳、牛羊乳、童尿等一起使用,治療噎膈、大便秘結等症,潤滑腸道;如有痰症,可加入竹瀝。煉熟的石蜜可與各種丸藥和膏劑一起使用,具有潤五臟、益血脈、調脾胃、通三焦的功效,外用可塗抹於火傷瘡口,緩解疼痛。張仲景的方劑中,用蜜煎導治陽明病自汗、小便不利、大便秘結的症狀。方法是用二合蜜以銅器微火熬製,至凝如飴狀可做成丸藥,趁熱搓成指頭粗細、長約寸半的條狀,冷卻後塞入肛門,片刻即可通便。另一種方法是加入二分皂角末,攪勻效果更佳。

《產科書》記載,產後口渴可用適量熟蜜加溫水調服。 《全幼心鑑》記載,痘疹瘙癢難忍,抓破成瘡或痂不易脫落時,可用百花膏治療,其中就包含了適量上等石蜜,用溫水調和,時常用羽毛刷塗抹患處。 《肘後方》記載,患天行熱瘡(一種急性傳染病),頭面及全身迅速出現類似火瘡的疹子,並伴有白色膿皰,不斷破潰再生,如不及時治療,數日內必死,痊癒後瘡疤會留下暗色印記,需一年才能消退。這是因為惡毒之氣深入肌膚所致,可用蜜加升麻煎煮後,反覆擦拭患處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雖然石蜜有補益五臟、滋養脾胃的功效,但生的石蜜性寒滑,容易引起腹瀉,因此腸胃虛弱、消化不良的人不宜服用;嘔吐、飲酒過多的人也不宜服用;腹部脹滿、蠱脹的人也不宜服用;濕熱腳氣的人也不宜服用。生的石蜜略帶小毒,更不宜食用;青色、紅色、酸味的石蜜,食用後會令人心煩。不可與生蔥同食,以免中毒;若與萵苣同食,會導致腹瀉。食用蜂蜜後,不可立即食用鮓(一種發酵食品),以免暴亡。

4. 蜜蠟

味甘,微溫,無毒。主下痢膿血,補中。續絕傷金瘡,益氣,不飢耐老。

白蠟:療久泄澼後重見白膿,補絕傷,利兒。久服輕身不飢。

疏:,蠟,石蜜之凝結於底者也。蜜性緩,質柔,故主潤臟腑經絡;蠟性澀,質堅,故能療久痢,泄澼後重,下膿血也。甘能益血補中,溫能通行經脈,故主續絕傷及金瘡也。中得補則氣自益,故久服能不飢輕身耐老也。男子女人,大小內外皆可施。而《別錄》獨云:利小兒者,非也。

主治參互

得象牙末等,能去漏管長肉,見象牙條下。得膩粉、真珠末、黃柏末、龍腦香、鉛丹、蛀竹屑、蔥白、豬脊髓,治陰蝕惡瘡。同孩兒茶、銅丹、胡粉、水龍骨粉、霜龍骨、黃柏、豬膽汁、炙豬脂作膏,治內外臁瘡久不愈。《金匱》調氣飲:治赤白痢,少腹痛不可忍,後重,或面青手足俱變者。

用黃蠟三錢,阿膠三錢同溶化,入黃連末五錢,攪勻,分三次熱服,神效。《千金方》膠蠟湯:治熱痢,及婦人產後下痢。用蠟二棋子大,阿膠二錢,當歸二錢半,黃連三錢,黃柏一錢,陳廩米半升,水三升,煮至一升,去米入藥,煎至一鍾,溫服神效。

簡誤

火熱暴痢不宜用。

白話文:

蜜蠟:味道甘甜,性溫和,無毒。主要治療下痢帶膿血,能補益中焦。能癒合斷裂的傷口,增強體力,使人不感到飢餓,延年益壽。

白蠟:治療久瀉久痢,大便後見白色膿液,能癒合斷裂的傷口,對小孩也有療效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不感到飢餓。

蜜蠟是蜂蠟,是蜂蜜凝結在蜂巢底部的產物。蜂蜜性質溫和,質地柔軟,因此能滋潤臟腑經絡;蜂蠟性質收斂,質地堅硬,因此能治療久痢、久瀉以及大便後有膿血的症狀。甘甜的性質能滋養血液、補益中焦,溫和的性質能促進經脈運行,所以能癒合斷裂的傷口。中焦得到補益,氣血自然旺盛,所以長期服用能使人不飢餓,身體輕盈,延年益壽。不論男女老少,內外傷都能使用。但《名醫別錄》中只說它對小兒有效,這是不對的。

蜜蠟還可以和其他藥材搭配使用:

與象牙末等藥物配合使用,能治療漏管,促進傷口長肉。

與膩粉、珍珠末、黃柏末、龍腦香、鉛丹、蛀竹屑、蔥白、豬脊髓等藥物配合使用,能治療陰蝕惡瘡。

與孩兒茶、銅丹、胡粉、水龍骨粉、霜龍骨、黃柏、豬膽汁、炙豬脂等藥物配合使用製成膏劑,能治療久治不愈的內外臁瘡。

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調氣飲:用於治療赤白痢疾,下腹部疼痛難忍,大便後墜脹,或面色青白,手腳冰冷的症狀。

《千金方》中的膠蠟湯:用於治療熱痢及婦女產後下痢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火熱引起的急慢性痢疾不宜使用蜜蠟。

5. 牡蠣

味鹹,平、微寒,無毒。主傷寒寒熱,溫瘧洒洒,驚恚怒氣,除拘緩鼠瘻,女子帶下赤白,除留熱在關節,榮衛虛熱去來不定,煩滿,止汗,心痛氣結,止渴,除老血,澀大小腸,止大小便,療泄精,喉痹,咳嗽,心脅下痞熱。久服強骨節,殺邪鬼,延年。(貝母為之使。得甘草、牛膝、遠志、蛇床子良。惡麻黃、細辛、吳茱萸。)

疏:,牡蠣得海氣結成,故其味鹹平,氣微寒無毒。氣薄味厚,陰也,降也。入足少陰、厥陰、少陽經。其主傷寒寒熱,溫瘧洒洒,驚恚怒氣,留熱在關節,去來不定,煩滿氣結心痛,心脅下痞熱等證,皆肝膽二經為病。二經冬受寒邪,則為傷寒寒熱。夏傷於暑,則為溫瘧洒洒。邪伏不出,則熱在關節,去來不定。二經邪郁不散,則心脅下痞熱。邪熱甚,則驚恚怒氣,煩滿氣結心痛。此藥味咸氣寒,入二經而除寒熱邪氣,則榮衛通,拘緩和,而諸證無不瘳矣。少陰有熱,則女子為帶下赤白,男子為泄精,解少陰之熱而能斂澀精氣,故主之也。咸屬水,屬陰而潤下,善除一切火熱為病,故又能止汗止渴,及鼠瘻、喉痹、咳嗽也。老血者,宿血也。咸走血而軟堅,所以主之,其性收斂,故能澀大小腸,止大小便利也。腎主骨,入腎益精,則骨節自強。邪本因虛而入,肝腎足則鬼邪自去。人以腎為根本,根本固,則年自延矣。更能止心脾氣痛,消疝瘕積塊,癭瘤結核,脅下堅滿等證,皆寒能除熱,咸能軟堅之功也。

主治參互

同生地黃、黃耆、龍眼、五味子、酸棗仁、麥門冬、白芍藥、茯神、黃柏、當歸,治心腎盜汗。同黃柏、五味子、地黃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車前子、沙苑蒺藜、連須、杜仲,治夢遺泄精;加牛膝則兼治赤白濁。同地黃、黃柏、阿膠、木耳、炒黑香附、白芍藥、地榆、麥門冬、續斷、青蒿、鱉甲、蒲黃,止婦人崩中下血,及赤白帶下。

仲景方:同龍骨入柴胡桂枝各半湯內,取其收斂浮越之陽氣,固脫而鎮驚,更能除胸脅中痞硬。藏器方:同麻黃根、蛇床子為粉,去陰汗。《本事方》:虛勞盜汗,牡蠣粉、麻黃根、黃耆,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煎服。仲景《金匱玉函方》:傷寒傳成百合病,如寒無寒,如熱無熱,欲臥不臥,欲行不行,欲食不食,口苦小便赤色,得藥則吐,變成渴疾,久不瘥者。用牡蠣煅二兩,栝樓二兩,為細末。

每服方寸匕,用米飲調下,日三服。《古今靈驗方》:水病囊腫。牡蠣粉二兩,乾薑炮一兩,研細,冷水調稠掃上。須臾囊熱如火,干則再上。小便利即愈。一方:用蔥汁、白麵同調。小兒不用幹姜。《經驗方》:男女瘰癧。用牡蠣粉四兩,玄參末三兩,甘草一兩,麵糊丸梧子大。

每三十丸,酒下,日三服。服盡除根,不拘已破未破,皆效。《普濟方》:月水不止。牡蠣煅,研細,米醋搜成團,再煅,研末,以米醋調艾葉末熬膏,丸梧子大。每用醋湯下四五十丸。

簡誤

凡病虛而多熱者宜用。虛而有寒者忌之。腎虛無火,精寒自出者非宜。

白話文:

牡蠣味鹹,性平微寒,無毒。主治傷寒寒熱、瘧疾、驚恐憤怒、鼠瘻、婦女白帶、關節疼痛、體虛發熱、心煩胸悶、盜汗、心痛氣滯、口渴、瘀血、腹瀉、遺精、喉嚨腫痛、咳嗽、胸脇部痞熱。長期服用能強健骨骼,驅邪避疫,延年益壽。牡蠣配伍貝母最佳,與甘草、牛膝、遠志、蛇床子相宜,忌與麻黃、細辛、吳茱萸同用。

牡蠣因吸取海氣而形成,故味鹹性平,氣微寒無毒。其性陰柔,具有下降的特性,歸入足少陰、厥陰、少陽經。它主治的傷寒寒熱、瘧疾、驚恐憤怒、關節疼痛、體虛發熱、心煩胸悶、心痛、胸脇部痞熱等症狀,都與肝膽二經有關。冬季受寒邪侵犯則導致傷寒寒熱,夏季受暑邪侵犯則導致瘧疾。邪氣潛伏不發則出現關節疼痛,體虛發熱反覆不定。肝膽二經邪氣鬱結不散則出現胸脇部痞熱。邪熱嚴重則出現驚恐憤怒、心煩胸悶、心痛。牡蠣味鹹性寒,進入肝膽二經能清除寒熱邪氣,使氣血運行通暢,緩解拘急之症,各種症狀都能痊癒。少陰經有熱,女性則表現為白帶,男性則表現為遺精,牡蠣能清除少陰經的熱邪,收斂固澀精氣,故能治療這些症狀。鹹味入腎,屬陰柔,能潤澤下降,善於清除一切火熱病症,因此也能止汗止渴,治療鼠瘻、喉嚨腫痛、咳嗽等。瘀血是陳舊積滯的血液,牡蠣能活血化瘀,軟堅散結,故能治療瘀血;其性收斂,故能止瀉止尿。腎主骨,牡蠣入腎益精,則骨骼自然強健。邪氣因身體虛弱而入侵,肝腎充盈則邪氣自除。人以腎為根本,根本穩固,則壽命自然延長。牡蠣還能治療心脾氣痛、疝氣、腫塊、頸瘤、胸脇部堅硬等症狀,皆因其寒能除熱,鹹能軟堅的功效。

牡蠣的臨床應用,例如:與生地黃、黃耆、龍眼、五味子、酸棗仁、麥門冬、白芍藥、茯神、黃柏、當歸等藥物配伍,治療心腎陰虛引起的盜汗;與黃柏、五味子、地黃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車前子、沙苑蒺藜、蓮鬚、杜仲等藥物配伍,治療遺精;加牛膝則兼治赤白濁;與地黃、黃柏、阿膠、木耳、炒黑香附、白芍藥、地榆、麥門冬、續斷、青蒿、鱉甲、蒲黃等藥物配伍,治療婦女崩漏及赤白帶下。

古方應用:如與龍骨加入柴胡桂枝湯中,能收斂浮越之陽氣,固澀止驚,還能治療胸脇部痞硬;與麻黃根、蛇床子研末服用,能治療陰汗;治療虛勞盜汗,可與麻黃根、黃耆等量研末服用;治療傷寒轉變成百合病,可用牡蠣、栝樓煅後研末服用;治療水腫,可用牡蠣粉、乾薑(小兒除外)研末冷水調敷;治療瘰癧,可用牡蠣粉、玄參、甘草製成丸劑服用;治療月經不止,可用牡蠣煅後研末,米醋調艾葉膏製成丸劑服用。

使用禁忌:凡體虛多熱者適合服用,體虛有寒者忌用。腎虛無火,精寒自遺者不宜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