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三十 (2)
卷第三十 (2)
1. 吳葵花
味鹹,無毒。主理心,心氣不足。
白話文:
吳葵花味鹹,沒有毒性,可以治療心臟相關疾病,以及心氣不足的情況。
2. 封花
味甘,有毒。主疥瘡,養肌,去惡肉。夏至日採。
白話文:
封花味甘,但有毒性。可以治療疥瘡,滋養肌膚,去除壞死組織。需在夏至當天採集。
3. 𨹻(他典切)花
味苦,無毒。主上氣,解煩,堅筋骨。
白話文:
苦味,無毒。能治療胸悶氣短,消除煩躁,強健筋骨。
4. 棑花
味苦。主水氣,去赤蟲,令人好色。不可久服。春生乃採。
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云:棑(音斐)樹似杉,子如檳榔,食之肥美。主痔,殺蟲。春花,並與《本經》相會。《本經》虫部云:彼子。蘇注云:彼字合從木。《爾雅》云:彼,一名□。陶復於果部重出,此即是其花也。
白話文:
棑花味苦,可以治療水腫和赤蟲病,並能增加性慾。但不可長期服用。春季棑花盛開時採集。
據陳藏器記載,棑樹類似杉樹,果實像檳榔,味道鮮美,可以治療痔瘡和殺蟲。春季盛開的棑花,與《本經》的記載相符。《本經》中關於蟲部記載的「彼子」,蘇頌注釋說「彼」字應從木,而《爾雅》稱「彼」也叫作「棑」。陶弘景在果部的記載中重複了此物,指的正是棑花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