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二十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二十一 (1)

1. 卷第二十一

(己酉新增衍義)

白話文:

己酉年新增的說明和解釋。

2. 中品

3. 蝟皮

味苦,平,無毒。主五痔,陰蝕,下血赤白五色,血汁不止,陰腫痛引腰背,酒煮殺之。又療腹痛疝積,亦燒為灰,酒服之。生楚山川穀田野。取無時,勿使中濕。(得酒良,畏桔梗、麥門冬。)

陶隱居云:田野中時有此獸,人犯近,便藏頭足,毛刺人,不可得捉,能跳入虎耳中。而見鵲便自仰腹受啄,物有相制,不可思議爾。其脂烊鐵注中,納少水銀,則柔如鉛錫矣。唐本注云:蝟極獰鈍,大者如小豚,小者猶瓜大,或惡鵲聲,故反腹令啄,欲掩取之,猶蚌鷸(音聿)爾。

虎耳不受雞卵,且去地三尺,蝟何能跳之而入?野俗鄙說,遂為雅記,深可怪也,今按陳藏器本草云:蝟脂主耳聾,可注耳中。皮及肉主反胃,炙黃食之。骨食之令人瘦,諸節漸縮小。肉食之主瘻。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云:勿用山枳鼠皮,正相似,但山枳毛端有兩岐為別。又有虎鼠皮亦相類,但以味酸為別。

又有山⿱⿱艹一⿱口土皮類兔皮,頗相似,其色褐,其味甚苦,亦不堪用。《圖經》云:狀如猯、豚。腳短多刺,尾長寸余。蒼白色,取去肉火干良也。藥性論云:蝟皮,臣,味甘,有小毒。主腸風瀉血,痔病有頭,多年不瘥者,炙末,白飲下方寸匕。燒末,吹,主鼻衄。甚解一切藥力。

孟詵云:蝟,食之肥下焦,理胃氣。其脂可煮五金八石,皮燒灰酒服治胃逆。又煮汁服止反胃。又可五味淹、炙食之。不得食骨,令人瘦小。日華子云:開胃氣,止血、汗,肚脹痛,疝氣。脂治腸風瀉血。作豬蹄者妙,鼠腳者次。

圖經曰:蝟皮,生楚山川穀田野,今在處山林中皆有之。狀類猯、豚,腳短多刺,尾長寸余,人觸近便藏頭足,外皆刺不可向爾。惟見鵲則反腹受啄,或云惡鵲聲,故欲掩取之,猶蚌𧑐(音聿)也。此類亦多,惟蒼白色,腳似豬蹄者佳,鼠腳者次。其毛端有兩歧者,名山枳鼠。

肉味酸者名虎鼠。味苦而皮褐色類兔皮者名山⿱⿱艹一⿱口土。凡此皆不堪用,尤宜細識耳。採無時,勿使中濕。肉與脂皆中用,惟骨不可食,誤食之,則令人瘦劣。

食療云:蝟肉,可食。以五味汁淹、炙食之,良。不得食其骨也。其骨能瘦人,使人縮小也。謹按主下焦弱,理胃氣。令人能食。其皮可燒灰,和酒服。及炙令黃,煮汁飲之,主胃逆。細銼,炒令黑,入丸中治腸風,鼠奶痔,效。主腸風,痔瘻。可煮五金八石。與桔梗、麥門冬反惡。

又有一種,村人謂之豪豬,取其肚燒乾,和肚屎用之。搗末細羅。每朝空心溫酒調二錢匕。有患水病鼓脹者,服此豪豬肚一個便消,瘥。此豬多食苦參,不理冷脹,只理熱風水脹。形狀樣似蝟鼠。聖惠方:治鼻衄塞鼻散:用蝟皮一大枚,燒末,研。用半錢,綿裹塞鼻。外臺秘要:治五痔。

白話文:

蝟皮味苦性平,無毒。主治五種痔瘡、陰部潰瘍、下血(顏色赤白等五種)、出血不止、陰部腫痛牽連腰背等症狀,需用酒煮殺後使用。也可治療腹痛、疝氣,方法是將其燒成灰,用酒服用。蝟生長在楚地的山川、田野,四季皆可採集,但需注意避免受潮。它性喜酒,忌與桔梗、麥門冬同用。

古人記載,田野間常有此獸,人靠近它便會縮頭縮腳,身上的刺會扎人,不易捕捉,甚至能跳入虎耳中。但遇到喜鵲則會仰起腹部讓喜鵲啄食,物種間相生相剋,令人難以置信。蝟脂可以與鐵熔合,加入少量水銀,就會變得柔軟如鉛錫。古籍記載,蝟性情兇猛遲鈍,大的像小豬,小的像個瓜,牠們似乎討厭喜鵲的叫聲,所以會反過來腹部讓喜鵲啄,想藉此掩護自己,就像蚌與鷸一樣爭鬥。

但虎耳既不接受雞蛋,又離地三尺,蝟怎麼可能跳進去呢?這只是民間野蠻的說法,被記錄下來實在令人費解。另有古籍記載,蝟脂可以治療耳聾,可滴入耳中;蝟皮和肉可以治療反胃,炙烤至黃色後食用;蝟骨食用會讓人消瘦,關節逐漸縮小;蝟肉食用可以治療廔管。另有記載,需注意區分蝟皮與山枳鼠皮、虎鼠皮及山某植物皮,以免混淆。

另有記載,蝟皮的形狀像猯(一種豬)或豚(豬),腳短多刺,尾巴長一寸多。顏色為蒼白色,取其肉後烘乾效果最佳。另有記載,蝟皮味甘微毒,主治腸風下血,以及多年不癒合的帶有膿頭的痔瘡,可炙成粉末,用白開水送服;燒成灰末,吹入鼻中,可治療鼻出血;且能化解其他藥物的藥性。

古籍記載,食用蝟肉能滋補下焦,調理胃氣;蝟脂可熔煉金屬;蝟皮燒成灰,用酒服用可治療胃逆;蝟皮煎汁服用可止反胃;也可五味醃製或炙烤食用,但不能食用蝟骨,否則會讓人消瘦。另有記載,蝟皮可開胃氣、止血止汗、治療腹脹痛、疝氣;蝟脂可治療腸風下血,以豬蹄狀的蝟最好,鼠腳狀的次之。

古籍記載,蝟生長在山林中,形狀像猯或豚,腳短多刺,尾巴長一寸多,人靠近它便會縮頭縮腳,全身都是刺。但遇到喜鵲則會反過來腹部讓喜鵲啄食,或許是因為牠們討厭喜鵲的叫聲,想藉此掩護自己,就像蚌與鷸一樣爭鬥。這種動物很多,但以蒼白色,腳像豬蹄的為佳,鼠腳狀的次之。毛端分叉的叫做山枳鼠,肉味酸的叫做虎鼠,味苦皮呈褐色像兔皮的叫做某山植物。這些都不適合入藥,需仔細辨別。採集蝟皮沒有季節限制,但要注意避免受潮。蝟的肉和脂都可以入藥,但骨頭不能吃,誤食會使人消瘦。

食療記載,蝟肉可以食用,用五味汁醃製或炙烤食用最佳,但不能吃骨頭,骨頭會使人消瘦,身體縮小。主治下焦虛弱,調理胃氣,增進食慾。蝟皮可燒成灰,用酒服用,或炙烤至黃色,煎汁服用,可治療胃逆。將蝟皮切碎,炒至黑色,製成丸藥,可治療腸風、鼠奶痔,效果很好。主治腸風、痔廔。可與金屬一起熔煉。與桔梗、麥門冬相克。

還有一種動物,鄉下人稱之為豪豬,取其腹部曬乾,和著糞便一起使用。研磨成細粉,每天早上空腹用溫酒送服。治療水腫腹脹,服用一個豪豬肚便可痊癒。此豬多食苦參,不治寒性腹脹,只治熱性水腫腹脹。形狀像蝟鼠。另有古方記載,蝟皮可治療鼻出血,蝟皮可治療五種痔瘡,蝟皮可治療蠱毒下血,蝟皮可治療腸痔出血,蝟皮可治療小兒驚嚇。蝟皮脂可與雄黃一起使用。

另有記載,蝟皮可連同刺一起使用,刺可製成刷子,用於處理絲綢製品。蝟皮也可用於治療胃逆,開胃氣,治療蟲疾、胃疾。蝟膽可治療鷹的疾病。有人飼養蝟,牠們會離開又回來,時間長了也不會離開。當牠們縮起身體藏起腳時,人用水澆牠們,牠們就會張開。蝟皮與穿山甲等量混合,燒成灰,可治療痔瘡;與肉豆蔻等量混合研磨成粉,空腹用熱米湯送服。關於蝟跳入虎耳和仰腹受啄的說法,古籍中已不再提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