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四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四 (42)

1. 橉(良刃切)木灰

味甘,溫,小毒。主卒心腹癥瘕堅滿痃癖。燒為白灰淋取汁,以釀酒,酒熟,漸漸從半合溫服增至一、二盞,即愈。此灰入染家用。生江南深山大樹。樹有數種,取葉厚大白花者入藥,自余用染灰。一名橝(音潭)灰。《本經》汗於病者床下灰之,勿令病人知也。

白話文:

這種樹木的灰燼味甘、性溫,略帶小毒。主要用於治療心腹脹滿、腫塊堅硬、腹部脹痛等症狀。將樹木燒成白色灰燼,取其汁液用酒釀製,酒釀好後,先少量溫服(約半杯),逐漸增加用量至一、二杯,就能痊癒。這種樹灰也用於染色。這種樹生長在江南深山的叢林中,有多種品種,藥用的是葉片肥厚、花朵顏色為白色的樹種,其餘樹種則用於製作染料。它也叫做「潭灰」。《本經》記載,將這種灰燼灑在病人床下,不要讓病人知道。

2. 郢桐皮(而郢切)

味甘,溫,無毒。主爛絲,葉搗封蛇蟲,蜘蛛咬。皮為末服之,亦主蠶咬毒入肉者。雞、犬食欲死。煮汁灌之,絲爛即瘥。樹似青桐,葉有椏。生山谷。人取皮以漚絲也。

白話文:

郢桐皮味甘性溫,無毒。主治爛絲(指絲線腐爛)。葉子搗碎敷貼,可治療蛇蟲、蜘蛛咬傷。將樹皮研磨成粉服用,也能治療蠶咬傷導致毒素入肉的情況。雞、犬食物中毒將要死亡時,用其煮出的汁液灌服,絲線腐爛的症狀就能痊癒。這種樹木類似青桐,葉子有分叉,生長在山谷中。人們採摘它的樹皮來浸泡絲線。

3. 竹肉

味鹹,溫,有大毒。主殺三蟲,毒邪氣,破老血。灰汁煮三度煉訖,然後依常菜茹食之,煉不熟者,戟人喉出血,手爪盡脫,生苦竹枝上如雞子,似肉臠,應別有功,人未盡識之。一名竹實也。

白話文:

竹肉味鹹性溫,有劇毒。能殺死三種蟲害,以及毒邪之氣,還能打散陳舊的血塊。需用草木灰汁煮沸三次煉製後才能食用,如同一般的蔬菜般烹煮。如果沒有充分煉製熟透,就會刺激喉嚨出血,甚至導致手腳指甲脫落。生長在苦竹枝上的,形狀像雞蛋,像肉塊的東西,可能還有其他功效,只是人們還沒有完全認識它。它也叫竹實。

4. 桃竹筍

味苦,有小毒。主六畜瘡中蛆,搗碎納之,蛆盡出,亦如皂李。葉能殺蛆蟲,南人謂之黃筍,灰汁煮可食,不爾戟人喉,其竹叢生,醜類非一。張鼎《食療》云:慈竹,夏月逢雨,滴汁著地生,蓐似鹿角,色白,取洗之和薑、醬食之,主一切赤白痢,極驗。

白話文:

桃竹筍味苦,帶有少量毒性。可以治療牲畜患瘡生蛆的疾病,將其搗碎敷在患處,蛆蟲就會跑出來,功效與皂莢相似。它的葉子也能殺死蛆蟲。南方人稱它為黃筍,用草木灰的汁液煮過才能食用,否則會刺激喉嚨。這種竹子叢生,種類繁多,外形也不盡相同。張鼎的《食療本草》記載:慈竹,夏雨時節,雨水滴落地面後會生長出筍子,形狀像鹿角,顏色潔白,洗淨後與薑、醬一起食用,能治療各種赤白痢疾,效果極佳。

5. 罌子桐子

有大毒。壓為油,毒鼠主死,摩疥癬蟲瘡毒腫。一名虎子桐,似梧桐,生山中。

白話文:

罌子桐子劇毒。榨成油可以毒死老鼠,也能治療疥癬、蟲瘡和腫毒。它也叫虎子桐,長得像梧桐樹,生長在山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