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四 (29)
卷第十四 (29)
1. 枳(音止)椇(音矩)
味甘,平,無毒。主頭風,小腹拘急。一名木蜜。其木皮,溫,無毒。主五痔,和五臟。以木為屋,屋中酒則味薄,此亦奇物。
唐本注云:其樹徑尺,木名白石,葉如桑柘。其子作房似珊瑚,核在其端,人皆食之。(唐本先附)臣禹錫等謹按蜀本云:字或單作枸(音矩)。云木名,出蜀,近酒能薄酒味,江南人呼謂之木蜜也。
圖經文具接骨木條下。
食療云多食發蛔蟲。昔有南人修舍用此,誤有一片落在酒甕中,其酒化為水味。荊楚歲時記云《詩》有椇羞。《廣雅》枳椇實如珊瑚,十一月採,是白石木子,山中多有之。鹽荷裹一冬儲備,又以闢蟲毒。
白話文:
枳椇味甘性平,沒有毒性。能治療頭痛和腹部絞痛。它也叫木蜜。它的樹皮性溫,沒有毒性,可以治療痔瘡,還能調和五臟。用它的木材建屋,屋裡的酒就會變淡,這也是它奇特之處。
古書記載:這種樹的樹幹直徑能有一尺粗,樹木名稱是白石,葉子像桑樹和柘樹。果實成串,像珊瑚一樣,果核在果實的末端,人們都吃它。
另一古籍記載:字有時單寫作「枸」。這種樹木產於蜀地,靠近它會使酒變淡,江南人稱它為木蜜。
圖譜中將它列在接骨木條目下。
食療方面記載,多吃會導致蛔蟲滋生。以前有南方人用這種樹木蓋房子,不小心掉了一片木頭到酒甕裡,酒就變成了清水。古籍記載,《詩經》裡記載有枳椇的果實,《廣雅》則說枳椇的果實像珊瑚,十一月採收,是白石樹的果實,山裡很多。用鹽漬著儲藏過冬,還能驅除蟲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