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四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四 (17)

1. 雷丸

味苦、咸,寒、微寒,有小毒。主殺三蟲,逐毒氣,胃中熱。利丈夫,不利女子。作摩膏,除小兒百病,逐邪氣惡風汗出,除皮中熱結積蠱毒,白蟲、寸白自出不止。久服令人陰痿。一名雷矢,一名雷實。赤者殺人。生石城山谷及漢中土中。八月採根,曝乾。(荔實、厚朴為之使,惡葛根。)

陶隱居云:今出建平、宜都間。累累相連如丸。《本經》云:利丈夫。《別錄》云:久服陰痿,於事相反。唐本注云:雷丸,竹之苓也。無有苗蔓,皆零無相連者。今出房州、金州。今注此物性寒。《本經》云:利丈夫,不利女子。《別錄》云:久服令陰痿者,於事相反。按此則疏利男子元氣,不疏利女子臟氣,其義顯矣。

臣禹錫等謹按範子云:雷矢出漢中,色白者善。吳氏云:雷丸,神農:苦。黃帝、歧伯、桐君:甘,有毒。扁鵲:甘,無毒。季氏:大寒。藥性論云:雷丸,君,惡蓄根,味苦,有小毒。能逐風。芫花為使。主癲癇狂走,殺蛔蟲。日華子云:入藥炮用。

雷公云:凡使,用甘草水浸一宿了,銅刀刮上黑皮,破作四五片。又用甘草湯浸一宿後蒸,從巳至未,出,曬乾。卻以酒拌,如前從巳至未蒸,曬乾用。經驗前方:下寸白蟲。雷丸一味,水浸軟去皮切,焙乾為末。每有疾者,五更初,先食炙肉少許,便以一錢匕藥,稀粥調半錢服之,服時須六衙及上半月日,蟲乃下。

白話文:

雷丸

雷丸味苦鹹,性寒,略帶小毒。主治殺滅三種蟲害,驅逐毒氣,治療胃熱。對男性有效,但對女性無益。製成藥膏,可治療小兒百病,驅逐邪氣、惡風、汗出,消除皮膚熱結、積聚的蠱毒,使蛔蟲、寸白蟲自行排出。但久服會導致陽痿。雷丸又名雷矢、雷實,紅色者有毒,甚至致命。生長在石城山谷及漢中地區。八月採收根部,曬乾。配伍荔枝核、厚朴,忌與葛根同用。

陶弘景說:現在雷丸產於建平、宜都之間,果實累累相連,如同丸狀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雷丸利於男子。《名醫別錄》記載:久服會導致陽痿,與前述功效相反。唐代本草注釋說:雷丸是竹子的一種菌類,沒有根莖葉,都是散生的。現在產於房州、金州。現在對此物的藥性注解是寒性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利於男子,不利於女子。《名醫別錄》記載:久服導致陽痿,與前述功效相反。分析其理,是說雷丸能疏通男子元氣,卻不能疏通女子臟腑之氣,其義理由此可見。

臣禹錫等謹按範子所說:雷矢產於漢中,白色者品質最佳。吳普說:雷丸,神農本草經記載為苦味;黃帝內經、歧伯、桐君錄記載為甘味,有毒;扁鵲記載為甘味,無毒;《藥性論》記載為大寒。藥性論記載:雷丸為君藥,忌與葛根同用,味苦,有小毒,能祛風,配伍芫花,主治癲癇狂躁,殺滅蛔蟲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:雷丸入藥需炮製使用。

雷公(古代著名藥工)說:使用雷丸時,需先用甘草水浸泡一夜,再用銅刀刮去表面黑色皮層,切成四五片。然後再用甘草湯浸泡一夜後蒸煮,從巳時(上午10點)到未時(下午2點),取出曬乾。再用酒拌勻,重複上述蒸煮曬乾的步驟後方可使用。經驗方劑:治療寸白蟲,取雷丸一味,水浸泡軟後去皮切片,焙乾研末。病人服用時,五更(凌晨3-5點)前先吃少量炙肉,然後用一錢(約3.75克)藥末,用稀粥調服半錢(約1.875克),服用時間需在上午六個時辰(即中午之前)及上半個月。蟲子就會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