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慎微

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一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一 (37)

1. 穀精草

味辛,溫,無毒。主療喉痹,齒風痛,及諸瘡疥。飼馬主蟲顙毛焦等病。二月、三月於谷田中採之。一名戴星草。花白而小圓似星。故有此名爾。(今附)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云:涼。喂飼馬肥,二、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,結水銀成沙子。

圖經曰:穀精草,舊不載所出州土,今處處有之。春生於穀田中,葉、稈俱青,根、花並白色。二月、三月內採花用,一名戴星草。以其葉細,花白而小圓似星,故以名爾。又有一種,莖梗差長有節,根微赤,出秦隴間。古方稀用,今口齒藥多使之。

陳藏器云:味甘,平。亦入馬藥用之。白花細葉。集驗方治偏、正頭痛。穀精草一兩為末,用白麵調攤紙花子上,貼痛處,干又換。

白話文:

穀精草味辛溫,無毒。可以治療喉嚨腫痛、牙痛以及各種瘡疥。餵馬可以治療蟲積、毛髮焦枯等疾病。 二、三月在穀田中採集。它也叫戴星草,因為它的花是白色的小圓形,像星星一樣。 日華子記載其性味為涼,餵馬可以使馬肥壯,二、三月在田中生長的白花穀精草,會結出像水銀一樣的沙粒。

圖經記載:穀精草過去沒有記載產地,現在各地都有。春天長在穀田中,葉子和莖都是青綠色的,根和花都是白色的。二、三月採集花朵入藥,也叫戴星草。因為它的葉子細小,花朵白色、小而圓,像星星一樣,所以才這樣命名。還有一種莖較長、有節,根略帶紅色,產自秦隴地區。古代藥方很少使用,現在口腔疾病的藥方常用到它。

陳藏器記載:穀精草味甘性平,也用於馬的藥物。它有白色的花和細小的葉子。根據驗方,它可以治療偏頭痛、正頭痛。將一兩穀精草磨成粉末,用麵粉調和後,攤在紙上作成小餅,貼在疼痛處,乾了再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