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證類本草》~ 卷第十一 (35)
卷第十一 (35)
1. 葫蘆巴
主元臟虛冷氣。得附子、硫黃,治腎虛冷,腹脅脹滿,面色青黑。得蘹香子、桃仁,治膀胱氣甚效。出廣州並黔州。春生苗,夏結子,子作細莢,至秋採。今人多用嶺南者。(新定)
今據廣州所供圖畫,收附草部下品之末;而或者云:葫蘆巴,蕃蘿蔔子也。當附蘆菔之次。此世俗相傳之謬,未知審的,不可依據,至如舊說蘇合香、師子屎,豈可附於獸部。又補骨脂,徐表《南州記》云:是韭子也,亦不附於菜部。今之所附,亦其比也。
圖經曰:葫蘆巴,生廣州,或云種出海南諸蕃,蓋其國蘆菔子也。舶客將種蒔於嶺外亦生,然不及蕃中來者真好。春生苗,夏結子,作莢,至秋採之。今醫方治元臟虛冷氣為最要。然《本經》不著,唐以前方亦不見者,蓋是出甚近也。與附子、茴香、硫黃、桃仁尤相宜,兼治膀胱冷氣。
衍義曰:葫蘆巴,《本經》云:得蘹香子、桃仁治膀胱氣,甚效。嘗合,唯桃仁麩炒,各等分,半以酒糊丸,半為散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空心食前鹽酒下。散以熱米飲調下,與丸子相間,空心服。日各一、二服。
白話文:
葫蘆巴
葫蘆巴主要治療臟腑虛寒。搭配附子、硫黃,可以治療腎虛寒冷、腹部脅肋脹滿、面色青黑。搭配蘹香子、桃仁,治療膀胱氣虛效果顯著。廣州和黔州都有出產。春天發芽,夏天結果,果實是細長的莢果,秋天採收。現在多使用嶺南地區出產的。
目前根據廣州提供的圖畫,將其收錄在草部下品末尾;但有人說葫蘆巴就是蕃蘿蔔的種子,應該放在蘿蔔類之後。這是民間流傳的錯誤說法,真偽難辨,不可輕信。就像以前所說的蘇合香、師子屎,怎麼能放在獸類那一類呢?還有補骨脂,徐表《南州記》說它是韭菜的種子,也不能放在蔬菜類中。現在的分類方法,也是類似的道理。
圖經記載:葫蘆巴生長在廣州,也有人說種植在海南等海外地區,大概是當地蘿蔔的種子。外國商人將種子帶到嶺南地區種植也能生長,但不如外國來的種子品質好。春天發芽,夏天結果,果實是莢果,秋天採收。現在醫方中最常使用它來治療臟腑虛寒。但《本經》沒有記載,唐朝以前的方劑也未見記載,可能是因為它產地比較靠近的緣故。它與附子、茴香、硫黃、桃仁尤其相配,一起治療膀胱寒氣。
衍義記載:根據《本經》記載,葫蘆巴搭配蘹香子、桃仁治療膀胱氣虛效果顯著。常用方法是:桃仁麩炒,所有藥材等量,一半製成酒糊丸,一半製成散劑。每次服用五到七十丸,空腹飯前用鹽酒送服。散劑則用熱米湯調服,與丸劑交替服用,空腹服用。每天服用一到二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