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舌指南》~ 卷六 (11)
卷六 (11)
1. 人字紋舌醫案二則
白苔亦有人字紋,如程杏軒治一農人,患傷寒數日,寒熱交作,自汗如雨,脈虛神倦,舌苔白滑,分開兩歧,宛如刀劃。考《己任編》有陰證誤服涼藥,舌見人字紋之語,先與六味回陽飲,繼進左右二歸飲數劑,舌苔漸退而愈。黑苔亦有人字紋,如楊乘六治沈姓外感證危甚,舌黑而枯,滿舌遍裂人字紋。
曰:脈不必診也,此腎氣凌心,八味證也,誤用芩連,無救矣。逾日果歿。他如《傷寒金鏡錄》有裂紋如人字形者,因君火燔灼,熱毒炎上而發,用涼膈散治之。以上兩案,一則舌白,一則舌黑,皆用溫藥,尤當辨明脈證,分別治之。
白話文:
【人字紋舌兩個治療案例】
有時舌苔呈現白色且帶有人字紋,例如,程杏軒醫生曾經治療過一個農夫,他得了感冒好幾天,冷熱交替,汗流浹背,脈搏虛弱,精神疲憊,舌苔白且滑,而且分開成兩部分,就像被刀切開一樣。根據《己任編》的記載,如果陰性體質的人誤服了寒涼藥物,舌頭就可能出現人字紋。因此,程醫生首先讓他服用六味回陽飲,接著又讓他喝了幾劑左右二歸飲,結果舌苔逐漸消退,病也就痊癒了。
另外,舌苔也可能呈現黑色且帶有人字紋,例如,楊乘六醫生曾經治療過一位姓沈的患者,他因為外感疾病情況危急,舌頭黑且乾燥,整個舌頭布滿了人字紋。
楊醫生說:「不用再診脈了,這是腎氣影響心臟的症狀,應該是八味證狀,如果誤用了黃芩和黃連,就無法救治了。」果然,隔天病人就去世了。像《傷寒金鏡錄》裡也有提到,如果舌頭上的裂紋呈現人字形,那是因為心火熾烈,熱毒上炎所導致的,這種情況下,應該使用涼膈散來治療。
從上面兩個案例可以看到,一個是舌苔白色,另一個是舌苔黑色,雖然都使用了溫補藥物,但更應仔細辨別脈象和病症,分別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
2. 藍舌醫案二則
《舌辨》云:余治孫仁泉傷寒後月餘,舌藍如靛,其斑亦藍如大萍遍身。自服表劑不應。詢其故,曰:斑不赤,故表之。余曰:非表可治,三臟氣已絕矣。因心不能生脾,脾不能生肺,肺不能制肝,肝木猖撅,脾土受克,則不食、四肢墜、脾痞、口不知味,余謂不治,果旬日而歿。
又云:渾藍舌者,乃病後失於調理,脾胃全無生氣也,必死。曩治一傷寒後二十餘日,失於調理,恣意飲食,得此舌苔,胸微悶,脈微細。余不下藥,何也?蓋肝色純藍,而胃土無氣也。眾不信,翌日果死。
白話文:
【藍舌醫案二則】
《舌辨》記載,我曾治療孫仁泉在罹患傷寒一個多月後,他的舌頭呈現深藍色,猶如染料靛藍,身上出現的斑點也是深藍色,就像大片的萍草。他自己服用發汗藥物,但並未見效。問他為何這樣做,他回答說:因為斑點不是紅色,所以纔想用發汗法來治療。我告訴他,這不是發汗能解決的問題,而是心、脾、肺三臟的氣已經衰竭了。因為心無法滋養脾,脾無法滋養肺,肺無法控制肝,導致肝氣旺盛,脾氣受到剋制,於是出現不思飲食、四肢無力、脾氣鬱結、口無滋味等症狀。我認為這種情況無法救治,果然十天後他就去世了。
另外,整片深藍色的舌頭,是疾病康復後未得到適當調理,脾胃完全失去活力的表現,預示著病情危急。曾經有一位患者,在傷寒後二十多天,因為疏於調理,隨意飲食,舌頭上出現了這樣的藍色舌苔,伴隨輕微胸悶,脈搏細弱。對於這種情況,我並未開藥,這是因為肝臟的顏色純粹為藍色,而胃部的運作機能已經消失。儘管周遭人不相信,但隔天患者確實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