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千金翼方》~ 卷第二十四·瘡癰下 (11)
卷第二十四·瘡癰下 (11)
1. 礬石瀝
上四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稍溫洗之,日一度。
治瘑疥濕瘡浸淫,日痛癢不可堪,搔之黃水汁出,瘥復發方:
取羊蹄根,勿令婦女小兒貓犬見之,淨去土,細切熟熬,以大醋和淨洗敷瘡上,一時間以冷水洗之,日一敷。凡方中用羊蹄根,皆以日未出前採者佳。
又方:
作羊蹄根散,癢時搔汁出以粉上,又以生根揩之,神驗。
療渴利後發瘡,坐處瘡疥,及疵癬方:
薔薇根(三兩),石龍芮(三兩),苦參(二兩),黃耆(二兩),黃連(二兩),芍藥(三兩),雀李根(三兩),黃柏(三兩),黃芩(三兩),當歸(一兩),續斷(一兩),栝蔞(四兩),大黃(一兩)
上一十三味,搗篩煉蜜和以飲服之,丸如梧子大,一服十五丸,日三,加至三十丸,瘡瘥乃止,所是癰疽皆須服之。(《千金》云:薔薇飲服之。)
又方:
赤小豆(一升,熬,納酢中,如此七遍),人參(二兩),甘草(二兩,炙),瞿麥(二兩),白蘞(二兩),當歸(二兩),黃芩(二兩),豬苓(二兩),防風(一兩),黃耆(三兩),薏苡仁(三兩),升麻(四兩)
上一十二味,搗為散,飲服方寸匕,日三夜一。
治疥疽諸瘡方:
水銀,胡粉(各一兩),黃連(二兩),黃柏(七分),礬石(三分,燒),附子(三分),蛇床子(半兩),苦參(一兩)
上八味,下篩六種,水銀、胡粉別以豬脂研,令水銀滅不見,乃以豬膏合研令調如泥,以敷瘡上,日三夜一。
白話文:
礬石瀝
將礬石等四種藥材,加水一斗煮成五升,稍微溫熱時用來清洗患處,每天一次。
治療瘑疥、濕疹、膿瘡蔓延,每天痛癢難忍,搔抓後流出黃色液體,痊癒後又復發的藥方:
取羊蹄根,不要讓婦女、小孩、貓狗看到,清理乾淨泥土,切細後煮熟熬製,加入大量醋調和,用來清洗並敷在患處,過一段時間用冷水洗淨,每天敷一次。凡是藥方中使用羊蹄根的,最好在太陽出來前採摘。
又一藥方:
將羊蹄根製成散劑,癢的時候搔抓使汁液流出,然後撒上藥粉,也可以用新鮮的羊蹄根擦拭患處,效果很好。
治療因口渴或腹瀉後引起的瘡、臀部瘡疥、以及皮膚瑕疵、癬的藥方:
薔薇根(三兩)、石龍芮(三兩)、苦參(二兩)、黃耆(二兩)、黃連(二兩)、芍藥(三兩)、雀李根(三兩)、黃柏(三兩)、黃芩(三兩)、當歸(一兩)、續斷(一兩)、栝蔞(四兩)、大黃(一兩)
以上十三種藥材,搗碎過篩後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服用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五丸,每天三次,可以增加到三十丸,等到瘡痊癒就停止服用,凡是癰疽等也都需要服用。(《千金方》說:薔薇根可以調和後服用。)
又一藥方:
赤小豆(一升,炒過後放入醋中,這樣重複七次)、人參(二兩)、甘草(二兩,炙烤過)、瞿麥(二兩)、白蘞(二兩)、當歸(二兩)、黃芩(二兩)、豬苓(二兩)、防風(一兩)、黃耆(三兩)、薏苡仁(三兩)、升麻(四兩)
以上十二種藥材,搗碎成散劑,每次服用一方寸匕,每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
治療疥瘡、癰疽等各種瘡的藥方:
水銀、胡粉(各一兩)、黃連(二兩)、黃柏(七分)、礬石(三分,燒過)、附子(三分)、蛇床子(半兩)、苦參(一兩)
以上八種藥材,將其中六種過篩,水銀和胡粉另外用豬油研磨,使水銀消失不見,然後再加入豬油混合研磨均勻,如泥狀,敷在患處,每天三次,晚上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