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思邈

《千金翼方》~ 卷第十二·養性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·養性 (11)

1. 養老食療第四

方一十七首,論五首

論曰:衛汜稱扁鵲云:安身之本必須於食。救疾之首,惟在於藥。不知食宜者,不足以全生。不明藥性者,不能以除病。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,藥能恬神養性以資四氣。故為人子者,不可不知此二事。是故君父有疾,期先命食以療之。食療不愈,然後命藥。故孝子須深知食藥二性,其方在《千金方》(第二十六卷中)。

論曰:人子養老之道,雖有水陸百品珍饈,每食必忌於雜,雜則五味相撓。食之不已,為人作患。是以食敢鮮餚,務令簡少。飲食當令節儉。若貪味傷多,老人腸胃皮薄,多則不消。彭亨短氣,必致霍亂。夏至以後,秋分以前,勿進肥羹,臛酥酒酪等,則無他矣。夫老人所以多疾者,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多,飲食太冷,故其魚膾、生菜、生肉、腥冷物多損於人,宜常斷之。惟乳酪酥蜜,常宜溫而食之。

此大利益老年。雖然,卒多食之,亦令人腹脹泄痢。漸漸食之。

論曰: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,極須知調身按摩,搖動肢節,導引行氣。行氣之道,禮拜一日勿住。不得安於其處以致壅滯。故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義在斯矣。能知此者,可得一二百年。故曰:安者非安,能安在於慮亡。樂者非樂,能樂在於慮殃。所以老人不得殺生取肉以自養也。

白話文:

養老食療第四

論述:

衛汜說扁鵲曾說過:「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於飲食,治療疾病的首要方法在於藥物。不了解飲食宜忌的人,無法保全生命;不明白藥性的人,無法去除疾病。」所以,飲食能夠排除邪氣、安定臟腑,藥物能夠使精神安寧、培養性情以調養四時之氣。因此,身為子女的人,不能不了解這兩件事。所以,當君王或父親生病時,應該先用食物來治療。如果食療沒有效果,然後才使用藥物。因此,孝順的子女必須深入了解食物和藥物的兩種特性,相關的方劑可以在《千金方》(第二十六卷)中找到。

論述:

為人子女奉養長輩的道理,即使有山珍海味各種美食,每次吃飯都一定要避免混雜,混雜就會讓五味互相干擾。長期這樣吃,會造成身體的危害。所以,吃飯時要選用新鮮的菜餚,並且儘量簡單少量。飲食應該要節制儉省。如果貪圖美味而吃過多,老人的腸胃皮膚比較薄弱,吃太多就會消化不良,導致肚子脹、呼吸急促,甚至會引起霍亂。夏至以後到秋分以前,不要吃肥膩的羹湯、肉糊、酒酪等食物,就沒有其他問題了。老人之所以容易生病,都是因為年輕時春夏兩季過度貪涼,飲食太冷,所以魚膾、生菜、生肉、腥冷食物大多對身體有害,應該經常戒斷。只有乳酪、酥油、蜂蜜,應該經常溫熱後再吃。

這樣做對老年人有很大的益處。雖然如此,如果突然大量食用,也會讓人腹脹拉肚子,要慢慢地吃。

論述:

不只是老年人需要知道飲食起居的節度,更需要知道調養身體,按摩、搖動肢體關節,引導氣息運行。運行氣息的方法,像是每天禮拜(有活動身體的含義)都不要停止。不要安於久坐不動,以至於氣血阻滯。所以,流動的水不會腐臭,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,道理就在這裡。能夠明白這些道理的人,可以活到一兩百歲。所以說:「安穩不是真正的安穩,真正的安穩在於考慮到可能發生的危險。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,真正的快樂在於考慮到可能發生的災禍。」所以,老年人不應該為了養活自己而殺生吃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