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敬等20餘人編寫

《新修本草》~ 卷第五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五 (6)

1. 胡桐淚

味鹹、苦,大寒,無毒。主大毒熱,心腹煩滿,水和服之,取吐。又主牛馬急黃,馬黑汗,水研二、三兩,灌之,立瘥。又為金銀焊藥。出肅州川西平澤及山谷中,形似黃礬而堅實,有夾爛木者,云是胡桐樹滋,淪入土,石鹼鹵地作之。其樹高大,皮葉似白楊、青桐、桑輩,故名胡桐。木堪器用,一名胡桐律。律、淚聲訛也。西域傳云:胡桐似桑而曲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胡桐淚,味道鹹苦,藥性非常寒冷,沒有毒性。主要能治療嚴重的熱毒,以及心胸腹部脹滿不適,用水調服可以催吐。也能治療牛馬的急性黃疸病,馬匹大量流汗不止,用水研磨二到三兩的胡桐淚,灌入牛馬口中,很快就能痊癒。另外,胡桐淚也可以作為金銀的焊接藥劑。這種藥材產於肅州川西平坦的溼地和山谷中,外形像黃礬但更加堅硬,有些會夾雜著腐爛的木頭,據說這是胡桐樹的汁液滲入土中,在鹼性鹽滷地形成的。胡桐樹高大,樹皮和葉子像白楊、青桐、桑樹等,因此得名胡桐。木材可以製作器具,又名胡桐律。律和淚是發音上的訛誤。西域的傳說提到:胡桐樹像桑樹但枝幹彎曲。

2. 姜石

味鹹,寒,無毒。主熱豌豆瘡、丁毒等腫。生土石間,狀如姜,有五種,色白者最良,所在有之,以爛不磣者好,齊州歷城東者良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味道鹹,性寒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熱性豌豆瘡、疔瘡等腫痛。生長在泥土和石頭之間,形狀像生薑,有五種類型,其中顏色白色的品質最好。各地都有產出,以質地鬆軟而不堅硬者為佳,其中以齊州歷城東邊產的品質最好。(新增加的說明)

3. 赤銅屑

以醋和如麥飯,袋盛,先刺腋下脈去血,封之,攻腋臭神效。又熬使極熱,投酒中,服五合,日三,主賊風反折。又燒赤銅五斤,內酒二斗中百遍,服同前,主賊風甚驗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將赤銅屑和醋混合,弄得像麥飯一樣,用布袋裝好。先刺破腋下的脈絡放血,然後把裝著赤銅屑的布袋敷在腋下封好,這樣治療狐臭效果非常好。另外,把赤銅屑熬到極熱,投入酒中,每次喝五合(約100毫升),一天三次,可以治療賊風導致的筋骨彎曲。還有一個方法,把五斤赤銅燒紅,放入兩斗酒中浸泡一百次,然後像前面一樣服用,治療賊風也十分有效(這是後來新增加的用法)。

4. 銅礦石

味酸,寒,有小毒。主疔腫惡瘡,馬驢脊瘡、臭腋、石上水磨取汁塗臭腋,其疔腫末之,敷瘡上良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味道酸,屬性寒涼,帶有輕微毒性。主要用於治療疔瘡、惡性腫瘡,以及馬和驢子背上的瘡、狐臭。可以將銅礦石在石頭上磨成汁液,塗抹於狐臭處;將銅礦石磨成粉末,可用於治療疔瘡,敷在瘡上效果良好。(這是新增加的內容)

5. 白瓷屑

平,無毒。主婦人帶下、白崩,止嘔吐逆,破血,止血。水磨,塗瘡滅瘢。廣州者良,余皆不如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性味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可以治療婦女的白帶、白崩等症狀,也能止住嘔吐和胃氣上逆,有破血和止血的功效。將它加水研磨成粉,塗在瘡口上可以消除疤痕。產自廣州的品質最好,其他地方產的都比不上。(這是後來新增補的內容)

6. 烏古瓦

寒,無毒。以水煮及漬汁飲,止消渴。取屋上年久者良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性味寒涼,沒有毒性。用水煮過或是浸泡在水中取汁飲用,可以止渴。取用屋頂上經過多年風吹日曬的最好。(新增加的內容)

7. 石燕

以水煮汁飲之。主淋有效,婦人難產,兩手各把一枚,主產難立驗。出零陵。

俗云因雷雨則從石穴中出,隨雨飛墜者,妄也。永州祁陽縣西北百一十五里土岡上,掘深丈餘取之。形似蚶而小,堅重如石也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將石燕用水煮過取汁飲用,對於小便淋瀝不暢的病症有效。婦人難產時,兩手各握一枚石燕,對於難產有立即見效的功效。石燕產於零陵。

民間傳說石燕是因為雷雨而從石穴中出來,隨著雨水掉落,這是荒謬的說法。石燕產於永州祁陽縣西北一百一十五里的土崗上,要挖掘一丈多深才能取得。它的形狀像蛤蜊但比較小,堅硬沉重如石頭一樣。(新近補充的記載)

8. 梁上塵

主腹痛,噎,中惡,鼻衄,小兒軟瘡。(新附)

白話文:

主要可以治療腹痛、噎嗝、中邪引起的疾病、流鼻血,以及小孩子身上的軟瘡。(這是後來新增的說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