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新修本草》~ 卷第十九 (6)
卷第十九 (6)
1. 醋
味酸,溫,無毒。主消癰腫,散水氣,殺邪毒。
醋酒為用,無所不入,逾久逾良,亦謂之醯。以有苦味,俗呼苦酒。丹家又加余物,謂為華池左味,但不可多食之,損人肌藏耳。
〔謹案〕醋有數種,此言米醋。若蜜醋、麥醋、曲醋、桃醋、葡萄、大棗、蘡薁等諸雜果醋,及糠糟等醋會意者,亦極酸烈,止可啖之,不可入藥用也。
白話文:
醋的味道酸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消除癰腫,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,以及殺滅有害的病邪毒氣。
醋和酒的用途相似,幾乎可以滲入身體的各個部位,而且放置越久效果越好,因此也被稱為「醯」。因為醋帶有苦味,民間也稱之為「苦酒」。煉丹的人還會在醋中加入其他物質,稱之為「華池左味」,但這種醋不能多吃,會損害人的肌肉和內臟。
〔謹慎考證〕醋有很多種類,這裡講的是米醋。至於蜜醋、麥醋、曲醋、桃醋、葡萄醋、大棗醋、蘡薁等各種雜果醋,以及米糠和酒糟等釀造的醋,也都非常酸烈,只能食用,不能入藥。
2. 醬
味鹹、酸,冷利。主除熱,止煩滿,殺百藥熱湯及火毒。醬多以豆作,純麥者少。今此當是豆者,亦以久久者彌好。又有肉醬、魚醬,皆呼為醢,不入藥用也。
〔謹案〕又有榆人醬,亦辛美,利大小便。芫荑醬大美,殺三蟲、雖有少臭氣,亦辛好。
白話文:
醬的味道是鹹的、酸的,性質寒涼而滑利。主要功效是清除體內熱邪,止息煩躁和胸腹脹滿,能解百藥產生的熱性反應以及火毒。醬通常多以豆類製作,純粹用麥子做的比較少。現在這裡提到的應該是豆醬,並且是放置時間越久,品質就越好。另外還有肉醬和魚醬,這些都稱為「醢」,不作為藥用。
〔謹案〕另外還有用榆樹種子做的醬,味道辛辣且美味,能促進大小便的排泄。用芫荽做的醬非常美味,能殺死體內寄生蟲,雖然帶有一些臭味,但味道也是辛辣可口的。
3. 食鹽
味鹹,溫,無毒。主殺鬼蠱,邪注,毒氣,下部⿸疒𧍷瘡,傷寒寒熱,吐胸中痰澼,止心腹卒痛,堅肌骨。多食傷肺,喜咳。
五味之中,惟此不可缺。今有東海、北海供京都及西川南江用。中原有河東鹽池,梁、益有鹽井,交、廣有南海鹽,西羌有山鹽,胡中有樹鹽,而色類各不同,以河東最為勝。此間東海鹽、官鹽白,草粒細。北海鹽黃,草粒大。以作魚鮓及咸菹,乃言北海勝。而藏繭必用鹽官者,蜀中鹽小淡,廣州鹽鹹苦。
不知其為療體復有優劣否?西方、北方人,食不耐咸,而多壽少病,好顏色。東方、南方人,食絕欲咸,少壽多病,便是損人,則傷肺之效矣。然以浸魚肉,則能經久不敗;以沾布帛,則易致朽爛。所施處各有所宜也。
白話文:
味道鹹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能是殺滅鬼怪蠱毒,消除邪氣侵擾,解毒氣,治療下半身濕疹瘡瘍,以及傷寒引起的發冷發熱,能使胸中的痰液排出,止住心腹突然發生的疼痛,強健肌肉骨骼。吃太多會傷害肺,容易咳嗽。
在五種味道之中,只有鹹味不可或缺。現在有東海、北海的鹽供應京城和西川南江地區使用。中原地區有河東的鹽池,梁州、益州有鹽井,交州、廣州有南海的鹽,西羌地區有山鹽,胡人地區有樹鹽,它們的顏色和種類各有不同,其中以河東的鹽品質最好。這裡的東海鹽、官鹽呈現白色,顆粒細小。北海鹽呈現黃色,顆粒較大。用來製作魚醬和鹹菜,都說北海鹽更好。而儲藏蠶繭一定用官鹽,因為四川的鹽味道較淡,廣州的鹽又鹹又苦。
不知道這些不同產地的鹽,在療效上是否有優劣之分?西方、北方的人,飲食不耐鹹,卻多長壽少病,氣色也好。東方、南方的人,飲食非常喜歡鹹味,卻較短壽多病,這就是傷身的緣故,也應驗了傷肺的說法。然而用鹽浸泡魚肉,就能長久不腐壞;用鹽水沾染布匹,卻容易導致腐爛。可見鹽在不同的用途上各有適宜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