蘇敬等20餘人編寫

《新修本草》~ 卷第十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9)

1. 楮實

味甘,寒,無毒。主陰痿水腫,益氣,充肌膚,明目。久服不飢,不老輕身。生少室山,一名谷實,所在有之。八月、九月採實,曬乾,四十日成。葉,味甘,無毒。主小兒身熱,食不生肌,可作浴湯。又主惡瘡生肉。樹皮,主逐水,利小便。莖,主癮疹癢,單煮洗浴。其皮間白汁療癬。

此即今谷樹子也,仙方採搗取汁和丹用,亦干服,使人通神見鬼。南人呼谷紙,亦為楮紙,作褚音。武陵人作穀皮衣,又甚堅好耳也。

白話文:

楮實,味道甘甜,性寒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、水腫,能補益氣力,使肌肉豐滿,眼睛明亮。長期服用可以耐飢餓,延緩衰老,使身體輕盈。楮實生長在少室山,又名谷實,各地都有。在八、九月採摘果實,曬乾,大約四十天就可製成。

楮樹的葉子,味道甘甜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治療小兒發燒,以及因消化不良導致的肌肉生長緩慢,可以用來煮水洗浴。還能治療惡性瘡瘍,促進肌肉生長。楮樹皮,主要功效是排除體內多餘水分,促進小便。楮樹莖,主要功效是治療皮膚瘙癢的癮疹,可以單獨煮水洗浴。楮樹皮之間的白色汁液可以用來治療癬。

這就是現在所說的穀樹的果實。仙家煉丹時會將它搗碎取汁加入丹藥中,也可以直接服用,據說可以使人通神見鬼。南方人稱其為穀紙,也叫楮紙,讀音為褚。武陵人會用穀樹皮製作衣服,非常堅固耐用。

2. 枸杞

味苦,寒,根大寒,子微寒,無毒。主五內邪氣,熱中,消渴,周痹,風濕,下胸脅氣,客熱,頭痛,補內傷,大勞、噓吸,堅筋骨,強陰,利大小腸。久服堅筋骨,輕身,能老,耐寒暑。一名杞根,一名地骨,一名枸忌,一名地輔,一名羊乳,一名卻暑,一名仙人杖,一名西王母杖。生常山平澤、又諸丘陵阪岸上。冬採根,春、夏採葉,秋採莖、實,陰乾。

今出堂邑,而石頭烽火樓下最多。其葉可作羹,味小苦。俗諺云:去家千里,勿食蘿摩、枸杞,此言其補益精氣,強盛陰道也。蘿摩一名苦丸,葉厚大作藤生,摘有白乳汁,人家多種之,可生啖,亦蒸煮食也。枸杞根、實,為服食家用,其說乃甚美,仙人之杖,遠自有旨乎也。

白話文:

枸杞的味道是苦的,性質寒涼,根部尤其寒涼,果實稍微寒涼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五臟內的邪氣、身體內部的熱、口渴症、四肢麻木、風濕、胸脅悶痛、外來熱邪、頭痛。能補益內傷、過度勞累、呼吸不順,使筋骨堅硬、強壯陰氣、通利大小腸。長期服用能使筋骨強健、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、耐寒暑。枸杞根又叫杞根、地骨、枸忌、地輔、羊乳、卻暑、仙人杖、西王母杖。生長在常山平坦的沼澤地或山丘斜坡邊。冬天採挖根部,春天和夏天採摘葉子,秋天採摘莖和果實,陰乾備用。

現在以堂邑出產的枸杞為多,尤其在石頭烽火樓下最多。它的葉子可以做湯,味道稍微苦。俗話說:「離家千里,不要吃蘿摩和枸杞。」這說明它們能補益精氣,使陰道強壯。蘿摩又名苦丸,葉子厚大呈藤蔓生長,摘下有白色乳汁,人們多有種植,可以生吃,也可以蒸煮食用。枸杞的根和果實是人們用來滋補的常用藥材,它的功效實在美好,仙人杖的美名,遠遠流傳是有道理的。

3. 蘇合

味甘,溫,無毒。主辟惡,殺鬼精物,溫瘧,蠱毒,癇痓,去三蟲,除邪,不夢,忤魘脒,通神明,久服輕身長年。生中臺川穀。

俗傳云是獅子屎,外國說不爾,今皆從西域來,真者難別,亦不復入藥,唯供合好香耳。

〔謹案〕此香從西域及崑崙來,紫赤色,與紫真檀相似,堅實,極芬香,惟重如石,燒之灰白者好。云是獅子屎,此是胡人誑言,陶不悟之,猶以為疑也。

白話文:

味道甘甜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辟除邪氣、鬼怪精靈之物,能治療溫瘧、蠱毒、癲癇抽搐,還能驅除體內三種寄生蟲,消除邪氣,使人不做惡夢,不被夢魘困擾,能夠通達神明,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健,延年益壽。這種藥材生長在中臺地區的山谷中。

民間傳說蘇合是獅子的糞便,外國的說法並非如此,現在的蘇合香都是從西域來的,真正的蘇合香很難分辨,也不再作為藥材使用,只是用來調製美好的香料。

經過考證,這種香料是從西域和崑崙山一帶傳來的,呈紫紅色,與紫檀木相似,質地堅硬,香氣濃郁,但重量像石頭一樣,燒過之後呈現灰白色的才是好的。說這是獅子的糞便,這是胡人欺騙的說法,陶弘景沒有領悟,仍然對此抱持懷疑。

4. 橘柚

味辛,溫,無毒。主胸中瘕熱逆氣,利水穀,下氣,止嘔咳,除膀胱留熱,下停水,五淋,利小便,主脾不能消穀,氣衝胸中吐逆,霍亂,止泄,去寸白。久服去臭,下氣通神,輕身長年。一名橘皮。生南山川穀,生江南,十月採。

此是說其皮功耳,以東橘為好,西江亦有而不如。其皮小冷,療氣乃言欲勝東橘,北人亦用之。以陳者為良。其肉味甘、酸,食之多痰,恐非益人也。今此雖用皮,既是果類,所以猶宜相從。柚子皮乃可食,而不復入藥用,此亦應下氣。

〔謹案〕柚皮厚,味甘,不如橘皮味辛而苦,其肉亦如橘,有甘有酸,酸者名胡甘。今俗人或謂橙為柚,非也。案《呂氏春秋》云:「果之美者。有云夢之柚。」郭璞曰:「柚似橙而大於橘。」孔安國云:「小曰橘,大曰柚,皆謂甘也。」

白話文:

橘柚的果皮,味道辛辣,性溫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功效是治療胸腔內的積聚熱氣、氣逆上衝,也能夠幫助消化、使氣下行、止吐止咳、消除膀胱內的餘熱、排除停留在體內的水分、治療五淋病(小便淋瀝不盡)、通利小便。可以治療脾臟功能失調導致的消化不良、氣向上衝到胸中引起嘔吐、霍亂、止瀉,還可以去除體內的寸白蟲。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體臭,使氣下行順暢,精神清爽,身體輕健,延年益壽。又名橘皮。生長在南方的山川溪谷,特別是江南一帶,在十月採收。

這裡說的是橘皮的功效,以東邊產的橘子皮最好,西江一帶也有,但是品質不如東邊的。西邊的橘皮性質稍冷,說它治療氣滯的效果似乎要勝過東邊的,北方人也使用。以存放時間較久的陳皮為佳。橘子肉味道甘甜、酸,吃多了容易生痰,恐怕對人沒有益處。雖然現在主要用橘皮入藥,但既然是屬於果類,所以還是應該放在一起說明。柚子皮也可以食用,但不入藥使用,也應該有下氣的功效。

〔謹按〕柚子皮厚,味道甘甜,不如橘皮味道辛辣帶苦。柚子肉也像橘子一樣,有甘甜也有酸味的,酸的叫做胡甘。現在民間有人把橙子叫做柚子,這是錯誤的。《呂氏春秋》記載:「水果中美味的有云夢的柚子。」郭璞說:「柚子像橙子但比橘子大。」孔安國說:「小的叫做橘子,大的叫做柚子,都指味道甘甜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