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

《五十二病方》~ 【牡】痔:

回本書目錄

【牡】痔:

1. 【牡】痔:

有蠃肉出,或如鼠乳狀,末大本小,有空(孔)其中。□之,疾久(灸)熱,把其本小者而䗿(䗿)絕之,取(二三九)內戶旁祠空中黍腏、燔死人頭皆治,以修膏濡,而入之其空(孔)中(二四○)。

一,多空(孔)者,亨(烹)肥羭,取其汁𤶱(漬)美黍米三斗,炊之,有(又)以脩(滫)之,孰(熟),分以為二,以□□□,各□(二四一)一分,即取𤻳(𠺗)末、菽醬之宰(滓)半,並⿱春正(舂),以敷痔空(孔),厚如韭葉,即以厚布裹,□□更溫(二四二),二日而已(二四三)。

一,牡痔居竅旁,大者如棗,小者如棗𩅢(核)者方:以小角角之,如孰(熟)二斗米頃,而張角,絜以小(二四四)繩,剖以刀。其中有如兔𡃤,若有堅血如抇末而出者,即已。●令(二四五)。

一,牡痔之居竅㾾(廉),大如棗𩅢(核),時養(癢)時痛者方:先剶(劙)之;弗能剶(劙),□龜𩝐(腦)與地膽蟲相(二四六)半,和,以敷之。燔小隋(橢)石,淬醯中,以熨。不已,有(又)復之,如此數。●令(二四七)。

白話文:

翻譯:

痔瘡:

長出像瘤一樣的肉,有的像老鼠的乳頭,末端大而根部細,中間有孔洞。如果用艾灸,會覺得熱,可以捏住根部細的地方,用刀把它割斷。也可以用內戶旁邊的祠堂空地上的黍米大小的土塊,或燒焦的人頭骨,研磨成粉,用油脂調和,塗抹在孔洞中。

如果孔洞很多,可以用肥羊肉煮湯,取湯汁浸泡三斗米,煮成飯,再用米湯浸泡,煮熟後分成兩份,各取一份來敷在痔瘡上。再取𧢦末(一種草藥粉末)、豆醬的渣滓各一半,一同搗碎,敷在痔瘡孔洞上,厚度像韭菜葉一樣,用厚布包住,每天更換並保持溫熱,兩天就會好。

如果痔瘡長在肛門旁邊,大的像棗子,小的像棗核,可以先用小牛角刮它,像煮兩斗米的時間,把牛角撐開,用細繩綁緊,然後用刀剖開。裡面會像兔子的血塊,或是有像泥土粉末一樣的堅硬血塊流出來,這樣就可以了。

如果痔瘡長在肛門邊緣,像棗核一樣大,時常發癢又疼痛,可以先用刀割開。如果不能割開,就將龜腦與地膽蟲各一半混合,塗抹在上面。將小橢圓形的石頭燒紅,浸入醋中,用來熨燙。如果還沒好,就再重複做,這樣幾次就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