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診抉微》~ 卷之六 (4)
卷之六 (4)
1. 滑(陽中之陰)
體狀相類詩
滑為陰氣有餘,故脈來流利如水。脈者血之府也,血盛則脈滑,故腎脈宜之;氣盛則脈澀,故肺脈宜之。《匯辨體象》云:以盤珠荷露為喻,曲盡其流利旋轉之狀。滑脈如珠替替然,往來流利卻還前。莫將滑數為同類,數脈惟看至數間。(滑則如珠,數則六至。)
主病詩
滑脈為陽元氣衰,痰生百病食生災。上為吐逆下蓄血,女脈調時定有胎。
分部詩
寸滑膈痰生嘔吐,吞酸舌強或咳嗽,當關宿食肝脾熱,渴痢㿗淋部尺看。
滑伯仁曰:三部脈浮沉正等,無他病而不月者,為有妊也。故滑而沖和,此血來養胎之兆。夫脈者,血之府也,血盛則脈滑,故妊脈宜之。
兼脈主病
浮滑風痰,沉滑痰食,滑數痰火,滑短氣塞。滑而浮大,尿則陰痛;滑而浮散,中風癱緩。
分部主病
左寸滑者,心經痰熱。滑在左關,頭目為患;左尺得滑,莖中尿赤;右寸滑者,痰飲嘔逆。滑在右關,宿食不化;右尺得滑,溺血經郁。
抉微
《匯辨》曰:凡痰飲吐逆,傷食等症,皆上中二焦之病,以滑為水物兼有之象。設所吐之物,非痰與食,是為嘔逆,脈必見澀也,溺血經閉,或生淋痢者,或內有所蓄,血積類液,瘀凝類痰,須以意求之耳。吳鶴皋曰:滑而收斂,脈形清者,曰血有餘。滑而三五不調,脈形濁者為痰。
盛啟東曰:滑主氣分病,滑大無力者,屬元氣虛,莫作痰論;有力為血實,氣壅之候。
張路玉曰:滑脈無無力之象,蓋血由氣生,若果氣虛,則鼓動之力先微,脈何由而滑耶?滑脈之病,無虛寒之理。
又曰:平人肢體豐盛,而按之綿軟,六脈軟滑,此痰濕漸漬於中外,終日勞役,不知倦怠,若安息,則重著痠疼矣。夫脈之滑而不甚有力者,皆浮滑、緩滑、濡滑、微滑之類,終非無力之比。滑為血實氣壅之脈,悉屬有餘。
正偽
《匯辨》云:當脈氣合聚而盛之時,奄忽之間,即以沉去摩寫往來流利之狀極為曲至。《偽訣》云:按之即伏,不進不退,是不分浮滑、沉滑、尺寸之滑矣。仲景恐人誤認滑脈為沉,下文
又曰:滑者,緊之浮名也。則知沉為翕奄之沉,非重取乃得,一定之沉也。而《偽訣》云:按之即伏,與翕奄之沉,何啻千里?云不進不退,與滑之象,尤為不合,按《素問·診要經終篇》曰:滑者,陰氣有餘,陰氣有餘,故多汗身寒。《偽訣》云:胃家有寒,下焦蓄血,臍下如冰,與經旨未全違背,第不知變通。
禪家所謂死於句下,然與《脈經》言關滑胃熱,尺滑血蓄,婦人經病之旨相背謬。
離經脈
臨產脈滑疾者,曰離經。
絕脈
《診宗三昧》云:若滑而急強,擘擘如彈石,謂之腎絕。滑不直手,按之不可得,為大腸氣予不足。以其絕無和緩胃氣,故《經》予之短期。
白話文:
[滑(陽中之陰)]
體狀相類詩: 滑脈表示陰氣過剩,因此脈搏觸感像水流般順暢。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,血量充足時脈象就會呈現滑狀,這對於腎臟來說是正常的;而氣血旺盛時脈象會變得遲滯,這對於肺臟來說是正常的。《匯辨體象》形容它如荷葉上的露珠,極盡描繪其流動轉圈的特徵。滑脈就像珠子般滾動,前後流動順暢。不要將滑脈和數脈混淆,數脈的重點在於脈搏的頻率。(滑脈像珠子,數脈則是一分鐘內跳動六次以上。)
主病詩: 出現滑脈,代表陽性元氣衰退,可能伴隨各種痰症,或是因飲食導致的疾病。上部滑脈可能代表嘔吐,下部滑脈可能是血液淤積。女性如果脈象呈現滑狀且正常,可能懷孕。
分部詩: 寸脈滑表示膈膜有痰,可能引發嘔吐;舌頭強硬或是咳嗽也可能出現這種脈象。關脈滑表示肝脾熱,可能導致口渴、腹瀉或尿道炎,應檢查尺脈。
滑伯仁說:如果三部脈象浮沉正常,且沒有其他病症,但女性月經停止,可能是懷孕。所以,滑脈且和緩,是血液滋養胎兒的徵兆。脈是血液的通道,血量充足時脈象就會呈現滑狀,所以懷孕時脈象滑是正常的。
兼脈主病: 浮滑脈表示風痰,沉滑脈表示痰食,滑數脈表示痰火,滑短脈表示氣塞。滑且浮大,小便時可能會感到陰部疼痛;滑且浮散,可能是中風或肌肉麻痺。
分部主病: 左寸脈滑,表示心經有痰熱。左關脈滑,可能有頭痛或眼疾;左尺脈滑,可能尿道紅腫。右寸脈滑,表示有痰飲或嘔吐。右關脈滑,可能食物無法消化。右尺脈滑,可能尿血或經期不順。
抉微: 《匯辨》提到:所有痰飲、嘔吐、飲食傷害等症狀,都是上中焦的問題,滑脈表示有水液和痰的症狀。如果嘔吐物不是痰也不是食物,那是因為脈象呈現澀狀。如果尿血或經期不順,可能是因為身體裡有血塊,像是液體一樣,或是像痰一樣的瘀血,必須仔細檢查。吳鶴皋說:如果滑脈收縮且清晰,表示血液過剩。如果滑脈節奏混亂,表示有痰。
盛啟東說:滑脈表示氣分病,如果滑脈大而無力,表示元氣虛弱,不能單純認為是痰;如果滑脈有力,表示血實,是氣血壅塞的徵兆。
張路玉說:滑脈不會無力,因為血液由氣生成,如果氣虛,鼓動的力量就會減弱,脈象怎麼可能滑呢?滑脈的病症,不可能是虛寒。
他還說:健康人體格壯碩,但按壓下去感覺綿軟,六脈都軟滑,這表示痰濕逐漸影響身體,整天勞累工作,卻不知疲倦,休息時才會感到痠痛。脈象滑但不特別有力,包括浮滑、緩滑、濡滑、微滑等,但終究不是無力的脈象。滑脈表示血實氣壅,都是過剩的表現。
正偽: 《匯辨》提到:當脈象和氣血聚集且旺盛時,一瞬間就能感受到脈象流動順暢的特徵。《偽訣》提到:按下就消失,不進不退,這樣就無法區分浮滑、沉滑、尺寸的滑脈了。張仲景擔心人們誤將滑脈當成沉脈,因此接下來提到:滑脈是緊脈的另一種形式。由此可知,沉脈是深沉的脈象,並不是用力按壓才能感受到的。《偽訣》提到:按下就消失,和深沉的脈象相差太遠。它還提到:不進不退,和滑脈的特徵完全不符。根據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滑脈表示陰氣過剩,陰氣過剩,所以會大量出汗且怕冷。《偽訣》提到:胃寒,下焦血液淤積,肚臍下方冰冷,雖然和經典理論不完全違背,但缺乏變通。
禪家所謂的死於句下,然而,這和《脈經》提到的關脈滑表示胃熱,尺脈滑表示血液淤積,以及女性經期問題的理論相悖。
離經脈: 產婦如果脈象快速滑動,稱為離經脈。
絕脈: 《診宗三昧》提到:如果脈象滑且急促堅硬,像彈石般,表示腎臟功能衰竭。如果滑脈不能被手指感受,表示大腸氣不足。因為完全沒有和緩的胃氣,所以《黃帝內經》認為這是預示死亡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