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診抉微》~ 跋
跋
1. 跋
冠少從果廬沈先生受經,未嘗有志於醫。及讀古至良醫與良相併濟,竊欣焉慕之。先生曰:醫亦學人事也,燭微窺隱,出死入生,厥惟艱哉!吾鄉以醫名家者,實繁有徒,而能精其業,神其用,惟予友林子慎庵。林子始治舉業,旁通岐黃,後所試輒效,四方就請者,屨常滿戶外,遂無意名場,心存利濟。上自軒農,下及近古,廣搜博採,不遺余義。
其後名愈盛,志愈耑,業愈精,心愈歉。每當漏聲幾滴,取架上書,篝燈縱觀,時或達旦,必如是以為醫,始可通神,始為聖手。冠聞先生言,心竊嚮往久矣。後因沈先生介紹,獲從先生遊也,面命耳提於四診中。
望聞問,三致意焉,幾疑先生教以淺近法門,乃久之倍致叮嚀,某持此術以往,亦百不失一,因恍然於四診並重,而望聞問尤為切脈之符節,此夫子所以教及門,與古人冠望聞問於切先者,俱有深意。顧世之業醫者,未之思耳,及先生出是編相示,其中搜匯百家,參以獨見,於四診義蘊,無不深入顯出。深入則通乎微矣,顯出則抉之若揭矣,真醫義之抉微也。
同門張子紹遠,避席請曰:夫子此書,謂之《四診抉微》韙矣,以其藏之名山,曷若懸之國門,急登梨棗,出以公世,以慰學人之望,可乎?先生曰:可。刊甫成,不揣固陋,謹識數言,以附篇末。
門人吳冠百拜謹跋
白話文:
[跋]
我,吳冠,起初跟隨果廬沈先生學習經典,並未有心投入醫學領域。直到研讀古籍,看到優秀的醫生和傑出的宰相同樣能濟世救人,我開始對醫學產生了嚮往。沈先生告訴我:醫學也是一門關於人的學問,它需要洞察細微、探究隱蔽,將病人從死亡邊緣拉回生命,這是非常艱難的。在我們鄉間,以醫學聞名的人不少,但真正能精通其技,靈活運用的,只有我的朋友林慎庵。
林先生一開始致力於科舉考試,同時涉獵醫學,後來他進行的治療都有效,各地求診的人絡繹不絕,他的家門總是被求診者的鞋子塞滿,因此他不再追求功名,一心一意地想要救助他人。他從古代到現代,廣泛收集各種醫學知識,不遺漏任何可能有用的內容。
隨後,他的名聲越來越大,志向越來越專一,醫術越來越精湛,但他的心卻越來越謙卑。他常常在夜半時分,點燃燈火,拿起書架上的書,縱情閱讀,有時甚至讀到天亮。他認為,只有這樣,醫術才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,才能成為真正的醫術大師。我聽了先生的話,心中對他充滿敬仰。
後來,在沈先生的介紹下,我得以親近林先生,他親自指導我在診斷中的四種方法:望、聞、問、切。對於望、聞、問這三個方面,他特別強調,讓我一度以為他在教授一些淺顯的方法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他不斷地叮囑我,只要堅持這些方法,就能得到正確的診斷。我終於明白,四種診斷方法同等重要,而望、聞、問更是在脈搏診斷中的關鍵。這正是孔夫子教授學生,以及古人將望、聞、問放在脈診之前的深意所在。只是,世上的醫生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。
林先生出示了他的著作,其中匯集了眾多專家的觀點,並融入了自己的見解,對於四診的內涵,無不深入淺出。深入研究,就能洞察微小;淺出表達,就能明確揭示。這真是一部揭示醫學精華的作品。
我的同門張紹遠,恭敬地請問:先生的這本書,可以稱為《四診抉微》。如果把它藏在名山,不如公開於世人,趕緊出版,讓更多的人受益,以慰藉學子的期盼,如何?林先生答應了。
書籍剛剛出版,我雖自知才疏學淺,但還是冒昧地寫下這些話,作為本書的跋語。
門生吳冠百拜謹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