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之瀚

《四診抉微》~

回本書目錄

1. 卷之五

2. 切診

3. 病分新久易治難治不治

張路玉曰:盛啟東以新病死生,系右手關脈;宿病死生,主左手關尺。蓋新病穀氣猶存,胃脈自應和緩,即因邪鼓大,因虛減小,然須至數分明,按之有力,不至濁亂,再參語言清爽,飲食知味,胃氣無傷,雖劇可治。如脈至濁亂,至數不分明,神昏語錯,病氣不安,此為神識無主,苟非大邪瞑眩,豈宜見此乎?新病而一時形脫者死;不語者,亦死;口開眼合手撒遺尿者,俱不可治。新病雖各部脈脫,中部獨存者,是為胃氣,治之必愈。

久病而左關尺軟弱,按之有神,可卜精血之未艾,他部雖危,治之可生。若尺中弦緊急數,按之搏指,或細小脫絕者,法在不治,緣病久胃氣向衰,又當求其尺脈,為先天之根氣也。啟東又云:診得浮脈,要尺有力,為先天腎水可恃,發表無虞;診得沉脈,要右關有力,為後天脾胃可憑,攻下無虞,與前說互相發明。

又曰:診客邪暴病,應指浮象可證,若虛羸久病,當以根氣為本。如下指浮大,按久索然者,正氣大虛之象,無問暴病久病,雖證顯灼熱煩擾,皆正衰不能自主,隨虛陽發露於外也。下指濡軟,久按搏指,里病表和之象,非臟氣受傷,則堅積內伏,不可以脈沉,誤認虛寒也。下指微弦,按久和緩者,久病向安之象,氣血雖殆,而臟氣未敗也。

然多有證變多端,而脈漸小弱,指下微和,似有可愈之機者,此元氣與病氣俱脫,反無病象發見,乃脈不應病之候,非小則病退之比。大抵病脈,初下指雖見乏力,或弦細不和,按至十餘至漸和者,必能收功;若下指和,按久微澀不能應指,或漸覺弦硬者,必難收效。設病雖牽纏,而飲食漸進,便溺自調,又為胃氣漸復之兆。

《經》云:安穀者昌,漿粥入胃,則虛者活,此之謂也。(此條與前察神氣條參看。)

白話文:

張路玉表示:新病的生死,主要看右手的關脈;舊病的生死,主要看左手的關脈和尺脈。因為新病患者的身體還保留一定的能量,胃部的脈搏自然會呈現平穩狀態,即使因病邪導致脈搏加大,或是因虛弱而脈搏減小,但脈搏的次數仍然清晰可辨,手感有力,不會混亂不清,再加上患者如果說話清晰,飲食仍有胃口,這表示胃氣未損,就算病情嚴重也是可以治療的。但如果脈搏混亂,次數不明,精神混亂,言語錯亂,病態不安,這表示神智無法控制身體,如果不是因為極大的病邪所導致的昏迷,怎麼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呢?對於新病患者,如果突然身體機能喪失,或失去言語能力,或是嘴巴張開、眼睛閉合、手撒開、大小便失禁,這些都是無法治療的情況。然而,即便新病患者各部位脈搏都消失,只要腹部的脈搏還存在,就表示胃氣尚存,治療後一定可以康復。

對於舊病患者,如果左手的關脈和尺脈雖然虛弱,但手感有力,這表示精血尚未完全消耗,即便其他部位狀況危險,還是有機會治癒。但如果尺脈緊繃、快速,手感強烈,或是細小、消失,按照法律規定,這是無法治療的情況,因為舊病患者的胃氣已經衰退,必須從尺脈來評估先天的元氣。啟東進一步指出:如果診斷出浮脈,但尺脈有力,表示先天的腎水可以依靠,不用擔心表面的病狀;如果診斷出沉脈,但右手的關脈有力,表示後天的脾胃功能可以依賴,不用擔心深層的病狀。這兩種情況相互印證,有助於判斷病情。

另外,對於突然的疾病,我們可以根據浮脈來判斷,但如果長期虛弱,我們應該以元氣為基礎。例如,如果手指輕觸時脈搏很大,但長時間按壓後卻無力,這表示正氣已經非常虛弱,無論是突然的疾病或是長期的疾病,即使表面症狀如高燒和煩躁,都是因為正氣衰弱,無法自我控制,而虛假的陽氣在外表現出來。如果手指輕觸時脈搏柔和,但長時間按壓後手感強烈,這表示內在有疾病,但表面卻看起來健康,這並不是臟腑受損,而是有堅固的積聚物潛伏在內,不能單純地根據脈搏沉下去就誤認為是虛寒。如果手指輕觸時脈搏稍微弦狀,但長時間按壓後平穩,這表示長期疾病的患者正在逐漸康復,雖然氣血已經衰竭,但臟腑功能尚未破壞。

然而,有些患者症狀多變,但脈搏卻逐漸變得微弱,手感平穩,似乎有康復的跡象,但這可能是元氣和病氣都已經消失,反而沒有任何病狀表現出來,這是脈搏和病情不符的情況,和病狀減輕不同。總的來說,對於病脈,最初按壓時可能手感無力,或弦細而不平穩,但如果按壓十幾次後手感逐漸平穩,表示一定能康復;但如果最初手感平穩,但長時間按壓後手感微澀,無法回應手指,或是手感逐漸變得弦硬,表示很難康復。然而,如果患者雖然病情纏綿,但飲食漸漸增加,排泄正常,這表示胃氣正在逐漸恢復。

根據《經》書記載:飲食正常的患者,喝粥或湯品後,虛弱的患者就能活下來,就是這個道理。(這部分和前面提到的觀察精神和氣色的部分相呼應。)

4. 脈無胃氣

《經》曰:脈實以堅,謂之益甚。又云:人絕水穀則死,脈無胃氣亦死。所謂無胃氣者,但得真臟脈,不得胃氣也。所謂脈不得胃氣者,肝不弦,腎不石也。(肝腎無氣不弦石,與真臟無胃氣等耳。餘三臟亦然,皆不治。)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:若脈搏實且堅硬,表示病情可能更加嚴重。又提到:人如果完全無法攝取水分和食物就會死亡,同樣地,若脈象中沒有胃氣也代表了生命危險。所謂的沒有胃氣,指的是隻能探測到真臟脈,而無法感受到胃氣的存在。所謂脈象中得不到胃氣,具體來說,就是肝脈不應呈現弦狀,腎脈也不該是石狀。(若肝臟和腎臟的氣血不足,其脈象不會呈現弦或石狀,這和真臟脈缺少胃氣是相同的道理。其他三個臟器的情況也一樣,一旦出現這種現象,都是無法治療的。)

5. 無脈

久病無脈,氣絕者死。暴病無脈,氣鬱可治。傷寒痛風,痰積經閉,憂驚折傷,關格吐利,氣運不應,斯皆勿慮。

汪子良曰:傷寒頭痛發熱,一手或兩手無脈,此寒邪在表,不得發越之故,必邪汗也,當攻之。丹溪治一婦病瘧,食少,經不行已三月,診之無脈,作虛治,覘其梳洗言動如常,始悟經不行,非無血,痰所礙也;脈無,非氣血衰,乃積痰生熱,結伏其痰耳,當作實熱治,與三黃丸,旬日食進,脈出,帶微弦,謂胃氣全,不藥瘧自愈,而經自行,令淡滋味果應。有因經滯者,脈法所謂寸關如故,尺脈絕者,此月不利也。

一人喪妻,右手全無,後憂釋脈出。

《經》云:憂傷肺也。一人一手無脈,因詢知打傷所致。古人治一人吐逆,二便不利,厥冷無脈,與大承氣二劑,大便通,脈出安。一疫病,面赤,舌白苔,小便數,大便秘,身如芒刺,六脈俱無,此欲作斑之候,投升麻葛根湯合生脈散,一服斑出,六脈見而安。有內傷,右關弱甚,則隱而不見者。

有中寒而脈無者,蔥熨並灸氣海。此無脈而皆有可生之機,宜致思焉。

慎庵按:凡大吐後,有脈伏二三日不出者。有大痛後,氣血凝滯,脈道壅阻而不出者。吐止痛安,而脈自出,不可因其脈無,而遽斷為死證也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脈搏消失]

內容:長期患病的人如果脈搏消失,且氣息完全停止,那這個人可能已經死亡。然而,如果突然生病而沒有脈搏,這可能是氣血鬱結,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像是感冒、痛風、痰多、月經不調、過度憂慮驚嚇、骨折、關節炎、嘔吐腹瀉、氣血運行不順等狀況導致的脈搏消失,這些都不必過於擔心。

汪子良說,感冒導致頭痛發燒,如果單手或雙手脈搏消失,這可能是因為寒氣在外表無法散發所致,這時,身體會自動排汗,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機會來排除病邪。丹溪曾治療一個女性患者,她患有瘧疾,食慾不佳,且三個月沒有月經,診斷後發現她沒有脈搏。他開始認為這是虛弱所致,但觀察到她梳洗和日常活動如常,才明白她的月經不來不是因為血氣不足,而是被痰阻塞了;脈搏消失也不是因為氣血衰弱,而是因為痰多生熱,使痰凝結。他認為這應該作為實熱來治療,於是給她服用三黃丸,十天後,她的食慾恢復,脈搏也出現了,雖然微弱但仍帶有絃音,表示胃氣已完全恢復,不用再吃藥,瘧疾自然就會好,月經也會自行恢復,只要控制飲食,效果會更好。

有一人因失去妻子悲傷過度,右手脈搏消失,後來心情平復後,脈搏又重新出現。

《經》上寫著:憂慮會傷害肺部。有一個人,他的手脈搏消失,後來發現是因為被打傷所致。古人治療一個人嘔吐不止,大小便不通,手腳冰冷,脈搏消失,他用大承氣湯兩劑,大便通暢後,脈搏就出現了,病情也穩定下來。有一個瘟疫病人,臉色紅潤,舌苔白色,頻繁小便,大便祕結,全身像被針扎一樣,六脈全無,這可能是要發疹子的徵兆,他用升麻葛根湯和生脈散合併治療,服用一次後,疹子出現,六脈也恢復,病情得到緩解。有內傷的人,如果右手脈搏非常弱,可能會隱藏而看不到。

有人因為受寒導致脈搏消失,可以用蔥熱敷和灸氣海穴來治療。這些脈搏消失的情況都有可能活下來,我們應該更深入地思考。

慎庵按語:大嘔吐後,有脈搏可能埋藏二三天不會出現。大疼痛後,氣血凝固,脈絡阻塞,脈搏不會出現。嘔吐停止,疼痛消失,脈搏自然就會出現,不能因為脈搏消失,就立即判斷為死亡的症狀。

6. 祟脈

仁齋曰:祟家面色黯慘,脈乍大乍小,乍有乍無。又云:祟家或邪視如淫,脈錯雜不倫,或刮快暴至,或沉伏,或雙弦,或鉤啄,或袞運,或橫格,或促散,或尺部大於寸關,或關部大於尺寸,是皆染祟得之。刮快鉤啄,多見於脾。洪運袞袞,多見於肝。橫格促散,多見於心肺。

大抵祟家,心脈洪散,肝脈洪盛,尤可驗焉。蓋心藏神,肝藏魂,心虛,則驚惕昏迷,神不守舍,而邪氣得以入其魂耳。

皇甫氏曰:初病便譫語,六部無脈,然切大指之下,寸口之上,卻有動脈,謂之鬼脈。李氏曰:脈息遲伏,或為鳥啄,或綿綿不知度數,而顏色不變,皆鬼邪為病也。其狀不欲見人,如有對晤,時獨言笑,或向隅悲泣,是也。

《圖說》曰:凡鬼祟附著之脈,兩手乍長乍短,乍密乍疏,乍沉乍浮。陽邪來見,脈則浮洪;陰邪來見,脈則沉緊。鬼疰客忤,三部皆滑。洪大嫋嫋,沉沉澤澤,或沉而不至寸,或三部皆緊急,但與病症不相應者,皆五屍、鬼邪、遁屍、屍疰之所為也。呂滄州治女子之不月如娠者曰:面色乍赤、乍白者。

愧也;脈來乍大、乍小者,祟也;非有異夢,則靈魂所憑耳,與桃仁煎,下衃血如豚肝狀六七枚,俱有竅如魚而愈。

白話文:

【祟脈】

仁齋表示:受到惡靈纏身的人,臉色通常會顯得陰暗無光,脈象會忽大忽小,時有時無,極度不穩定。另外,受惡靈影響的人可能眼神迷離,彷彿在看不該看的事物,脈象混亂無序,或者突然變得快速而強烈,或者深沉隱蔽,或者雙手脈象呈現弦狀,或者像鈎子一樣猛力地跳動,或者如滾動的球一般,或者橫向阻塞,或者急速散開,或者手腕部位的脈搏比手腕和肘間部位要大,或者肘間部位的脈搏比手腕和手腕部位要大,這些都是被惡靈纏身的徵兆。快速而強烈的脈象以及鈎狀的脈象,多出現在脾臟。滾動的脈象,多出現在肝臟。橫向阻塞及急速散開的脈象,多出現在心臟和肺部。

總的來說,被惡靈纏身的人,心臟的脈象會擴大且散開,肝臟的脈象會增大且強烈,這可以作為判斷依據。因為心臟儲存精神,肝臟儲存魂魄,心臟虛弱,就會出現驚嚇、昏厥,精神無法集中,讓邪氣有機可趁。

皇甫氏表示:一開始生病就胡言亂語,六個脈位都摸不到脈搏,然而在大拇指下方,手腕上方,卻可以摸到脈搏,這種脈象被稱為「鬼脈」。李氏表示:脈搏慢且隱蔽,或者像鳥啄食一樣,或者微弱到無法計算次數,但是臉色沒有改變,這些都是被邪靈影響的症狀。患者通常不想見人,即使有人在面前,也會自言自語,或者在角落哭泣。

《圖說》表示:所有被惡靈纏身的脈象,雙手的脈象會忽長忽短,忽密忽疏,忽沉忽浮。如果是陽性邪靈,脈象會浮動且強烈;如果是陰性邪靈,脈象會深沉且緊繃。如果三處脈位都呈現滑順的脈象,那就是「鬼疰」或「客忤」。脈象如果擴大且細長,深沉且濕潤,或者手腕部位摸不到脈搏,或者三處脈位都緊急且強烈,只要這些脈象與患者的病症不符,那就是被「五屍」、「鬼邪」、「遁屍」、「屍疰」等影響的跡象。呂滄州治療一個月經停止,像懷孕的女子,她臉色忽紅忽白,脈象忽大忽小,如果不是做了奇怪的夢,就是被靈魂附身了,他用桃仁煎藥,排出像豬肝一樣的血塊,每個血塊上都有像魚一樣的小孔,病人因此痊癒。

7. 痰症似祟脈

王隱君曰:病勢消爍殆盡,氣不能相續,脈動無常,固名死證。其或痰凝氣滯,關格不通,則脈亦有不動者,有兩三路亂動,時有時無者,或尺寸一有一無者,或關脈絕不見者,有素稟痰氣不時而然者,有僵仆暴中而然者,皆非死脈也。

慎庵按:先哲云。怪證之為痰。從怪字而推,則痰證之類祟,明矣。況痰脈無常,亦類祟脈,因脈症之形似,人多誤治而不覺。丹溪云:血氣者,身之神也。神既衰乏,邪因而入,理或有之。

若夫氣血既虧,痰客中焦,妨礙升降,不得運用,以致十二官俱失其職,視聽言動,皆有虛妄,以邪治之,焉能愈病?以愚視之,不但不能愈,因而誤治致斃,亦復不少,就丹溪治金氏婦一案可知矣。脈證既已雷同,下手從何辨識,此等關頭,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,正難以語言道也。

白話文:

隱君王說:病情嚴重到幾乎完全消失,氣息微弱無法連貫,脈搏跳動沒有規律,這確實可以被視為死亡的徵兆。然而,如果因為痰液凝結,氣血瘀滯,導致經絡不通,脈搏也可能出現異常,有的脈搏在不同部位時有時無,或者有的脈搏在特定部位出現,有的部位則沒有,甚至有的關脈完全消失不見,這些可能是由於長期痰氣影響,或是突然中風倒下所導致的,但這些並不是代表死亡的脈象。

慎庵補充說明:前輩哲人曾說,奇怪的病症往往與痰有關,從「怪」字聯想,痰的症狀就像鬼祟一樣難以捉摸。而且痰的脈象也無常,類似於鬼祟的脈象,因為脈象和病症的相似性,人們常常誤診卻不自知。丹溪先生說:血氣是身體的靈魂,當靈魂衰弱,邪氣便會乘虛而入,這是有可能的。

然而,當氣血已經虧損,痰液滯留在中焦,阻礙了氣血的正常運行,導致全身各器官功能失調,視力、聽力、言語、行動都會出現虛假的現象,用錯誤的方法來治療,怎能治好病呢?我認為,這樣的治療不僅不能治病,反而因為誤診導致病情惡化,這種情況並不罕見,從丹溪治療金氏婦人的案例就可以看出端倪。當脈象和病症如此相似,要如何辨別呢?這種情況需要高超的醫術和洞察力,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