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診抉微》~ 卷之四 (5)
卷之四 (5)
1. 五臟平脈
心脈浮大而散,心合血脈,心隨血脈而行,持脈如六菽之重,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;稍稍加力,脈道粗者為大,又稍加力,脈道闊濡者為散。肺脈浮澀而短,肺合皮毛,肺脈循皮毛而行,持脈如三菽之重,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;稍稍加力,脈道不利為澀;又稍加力,不及本位曰短。
白話文:
心脈
- 浮大而散:心主血脈,心氣運行於血脈之中。浮:似六菽之重,按到血脈即可感到;大:稍加力氣,脈道粗壯;散:再加力氣,脈道寬鬆。
肺脈
- 浮澀而短:肺主皮毛,肺氣運行於皮毛之中。浮:似三菽之重,按到皮毛即可感到;澀:稍加力氣,脈道不順暢;短:再加力氣,脈道短於正常。
肝脈弦而長,肝合筋,肝脈循筋而行,持脈如十二菽之重,按至筋,脈道如箏弦為弦;次稍加力,脈道迢迢者為長。脾脈緩而大,脾合肌肉,脾脈循肌肉而行,持脈如九菽之重,按至肌肉,如輕風微揚柳梢為緩;稍稍加力,脈道敦實者為大。腎脈沉而軟滑,腎合骨,腎脈循骨而行,按至骨而得者為沉;次重按之,脈道無力為軟;舉指來疾,流利者為滑。
白話文:
肝脈
- 脈象:弦而長
- 解釋:肝臟與筋脈相合,肝脈會沿著筋脈走向,觸診時感覺持脈的重量像是十二顆豆子,按到筋脈時,脈象會像箏弦一樣繃緊,再稍微加力,脈象會變得很長。
脾脈
- 脈象:緩而大
- 解釋:脾臟與肌肉相合,脾脈會沿著肌肉走向,觸診時感覺持脈的重量像是九顆豆子,按到肌肉時,脈象會像微風輕拂柳條一樣緩慢,稍微加力,脈象會變得厚實,這就是所謂的「大」。
腎脈
- 脈象:沉而軟滑
- 解釋:腎臟與骨骼相合,腎脈會沿著骨骼走向,按到骨頭時才能感受到脈象,這就是「沉」;再重按,脈象會變得無力,這就是「軟」;如果手指快速移動,脈象順暢流利,這就是「滑」。
滑伯仁曰:此五臟平脈,須要察之,久久成熟,一遇病脈,自然可曉。《經》曰:先識經脈,而後識病脈,此之謂也。
白話文:
滑伯仁說:這五臟的平脈,需要仔細觀察,時間久了才能成熟熟練,一旦遇到病脈,自然就能明白。古醫書上說:先認識經脈,然後才能認識病脈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
2. 時脈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春脈者肝也,東方木也,萬物之所以始生也,其氣來軟弱輕虛而滑,端直以長,故曰弦,反此者病。其氣來實而強,此為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不實而微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善怒,忽忽眩冒而巔疾;不及則胸痛引背,下則兩脅胠滿(忽忽不爽也,眩目視如轉也,胠音區,腋下脅也)。夏脈者心也,南方火也,萬物之所以盛長也,其氣來盛去衰,故曰鉤,反此者病。
白話文:
《玉機真藏論》中說:
春季的脈象屬於肝臟,東方屬木,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季節。因此,春季的脈象來得柔軟、輕盈、虛浮而滑順,而且端正細長,所以稱為「弦脈」。與此相反的脈象則表示有病。
脈象來得實而強,說明肝氣太過,會導致外在的疾病;脈象來得虛而弱,說明肝氣不足,會導致內在的疾病。肝氣太過的人容易發怒,經常感到頭暈目眩和癲癇;肝氣不足的人會出現胸痛、背痛,腋窩下疼痛腫脹(頭暈目眩,眼前事物彷彿旋轉;腋窩下的腫脹疼痛讀作「區」)。
夏季的脈象屬於心臟,南方屬火,是萬物旺盛生長的季節。因此,夏季的脈象來得盛而後衰,所以稱為「鉤脈」。與此相反的脈象則表示有病。
其氣來盛去亦盛,此為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不盛,去反盛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身熱膚痛,為浸淫;不及則煩心,上見咳唾,下為氣泄。秋脈者肺也,西方金也,萬物之所以收成也,其氣來輕虛以浮,來急去散,故曰浮,反此者病。其氣來毛而中央堅,兩旁虛,此為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毛而微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
白話文:
如果脈氣來得很盛,去得很盛,這是脈象太過,病情在體表。如果脈氣來得不盛,去得反盛,這是脈象不及,病情在體內。脈氣太過會導致身體發熱、皮膚疼痛,稱為「浸淫」;脈氣不及則會心煩,表現為咳嗽、咳痰,肚子裡會放屁。
秋天對應的脈象是肺脈,屬五行中的金,負責收斂萬物。肺脈的脈氣應當浮輕,來得快,去得散。如果相反,就代表有病。
如果脈氣浮毛而中央堅實,兩旁空虛,這是脈象太過,病情在體表。如果脈氣浮毛而微弱,這是脈象不及,病情在體內。
太過則氣逆而背痛;不及則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。冬脈者腎也,北方水也,萬物之所以合藏也,其氣來沉而搏,故曰營,反此者病。其氣如彈石者,此為太過,病在外;其去如數者,此為不及,病在中。
白話文:
(氣)太過盛則氣流逆行導致背痛;(氣)不足則氣喘,呼吸急促而咳嗽,向上逆血,向下能聽到病氣的聲音。
冬天的脈搏代表腎,它屬北方,五行屬水,是萬物藏匿的地方。腎氣來時沉穩有力,所以稱作營脈。相反的跡象就代表有病。
脈氣像彈石一樣強勁,這是氣太過盛的表現,疾病在表層;脈氣像數豆子一樣規律,這是不足的表現,疾病在內部。
太過則解㑊脊脈痛而少氣,不欲言;不及則心懸如病飢,眇中清,脊中痛,少腹滿,小便變(眇音渺,季脅之下,挾脊兩旁空軟處腎外當眇,故眇中清冷也,解㑊者,熱不熱,寒不寒,壯不壯,弱不弱,即倦怠無力不欲食是也)。脾脈者土也,孤臟以灌四旁者也,善者不可得見,惡者可見。
其來如水之流者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如鳥之喙者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四肢不舉,不及則九竅不通。
白話文:
過度會導致脊背氣脈受損,出現疼痛和氣短,不想說話;不足則會像飢餓一樣心慌,兩肋下感覺空虛寒冷,脊背疼痛,小腹脹滿,小便異常(兩肋下,脊椎兩旁空虛柔軟處為腎臟所在,因此稱之為「渺中」,渺中空虛寒冷就是「渺中清」;「解㑊」指身體狀況不佳,既不熱也不寒,既不強壯也不虛弱,而是感到倦怠無力、食慾不振)。脾脈屬土,它像一個孤單的臟腑滋潤著身體四周,健全的脾脈是看不見的,有問題的脾脈才會顯現出來。
張三錫曰:時脈者,謂春三月俱帶弦,夏三月俱帶洪,秋三月俱帶浮,冬三月俱帶沉。臟脈平,胃脈又應四時,乃無病者也,反此病矣。太過病在外,是外感邪氣也;不及病在中,是內傷正氣也。
白話文:
張三錫說:時脈是指春天的三個月都帶「弦」,夏天的三個月都帶「洪」,秋天的三個月都帶「浮」,冬天的三個月都帶「沉」的脈象。如果臟腑的脈象平和,胃脈又符合四季的變化,那麼就是沒有病的人,反之則是有病。脈象太過是病在外面,是由於外感邪氣引起的;脈象不足是病在裏面,是由於內傷正氣引起的。
張路玉曰:春脈弦,見於人迎,肝氣自旺也。設反見於氣口,又為土敗木賊之兆,或左右關雖弦,而小弱不振,是土衰木萎,法當培土榮木。設用伐肝之劑,則脾土愈困矣。或肝病證劇,六部絕無弦脈,是脈不應病,亦不可治。舉此以為諸脈之例,不獨肝臟為然也。夏脈鉤,見於左寸,包絡之火自旺也,或並見於右寸,火乘金位也。
白話文:
張路玉說:春天脈象弦,見於人迎穴,說明肝氣本身旺盛。但是,如果弦脈出現在氣口穴,又是一種土虛木盛的徵兆。或者雖然左右關脈有弦象,但脈搏微弱無力,這是土氣衰弱、木氣萎靡的表現,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脾土,促進肝木生長。如果採用瀉肝的藥物,只會讓脾土更加虛弱。或者肝病證狀嚴重,六部脈象都找不到弦脈,這說明脈象和病情不符,也不宜治療。以肝脈為例,其他脈象也是如此。
夏天脈象鉤,見於左寸口,說明包絡之火旺盛。或者同時見於右寸口,這是火氣侵犯金位的表現。
脾脈緩,諸部皆緩,而關部獨盛,中宮濕熱也;諸部皆緩,寸口獨滑,膈上有痰也;諸部皆緩,兩尺獨顯弦狀,豈非肝腎虛寒,不能生土之候乎。肺脈毛,昔人以浮澀而短為平脈,意謂多氣少血,脈不能滑,不知獨受營血之先,營行脈中之第一關隘,若肺不傷燥,必無短澀之理,即感秋燥之氣,亦肺病耳,非肺氣之本燥也。若諸部皆毛,寸口獨不毛者,陽虛濁陰用事,兼挾痰氣於上也。
白話文:
脾臟的脈搏緩慢,其他部位的脈搏也緩慢,但只有關脈顯得特別有力,表示脾胃有濕熱。其他部位的脈搏都緩慢,只有寸口脈滑,表示橫膈膜上有痰。其他部位的脈搏都緩慢,只有兩尺脈顯得特別緊繃,是不是因為肝腎虛寒,導致脾胃虛弱呢?
肺臟的脈搏細小。古人認為細小、不流暢且短促的脈象是健康脈象,意思是多氣少血,脈搏無法流暢。他們不知道肺臟會最先接受營養血,營血是脈搏中第一個流經的關隘。如果肺臟沒有受到乾燥的損害,脈搏就不會出現細小、不流暢的狀況。即使受到秋天的乾燥之氣影響,那也是肺部疾病,而不是肺氣本來就乾燥。如果所有部位的脈搏都細小,但只有寸口脈不細小,表示陽氣虛弱,濁陰作祟,並夾雜了上部的痰氣。
諸部不毛,氣口獨毛者,胃虛不能納食,及為泄瀉之徵也。腎脈石,若諸脈不石,左寸獨石者,水氣凌心之象,右關獨石者,沉寒傷胃之象也。
白話文:
各個部位都不毛,只有某個氣口有毛,表示胃氣虛弱、不能進食,或是腹瀉的徵兆。
腎脈有硬塊,如果其他脈位沒有硬塊,只有左寸脈有硬塊,表示水氣上升到心臟。如果只有右關脈有硬塊,表示寒氣下降損傷胃部。
3. 脈逆四時
(此即克賊脈也)
《玉機真藏論》曰:脈從四時,謂之可治;脈逆四時,為不可治。所謂逆四時者,春得肺脈,夏得腎脈,秋得心脈,冬得脾脈,其至皆懸絕沉澀者,名曰逆四時也。未有藏形於春夏,而脈沉澀,秋冬而脈浮大,名曰逆四時也。(王注:未有,謂未有藏脈之形狀也。)
白話文:
《玉機真藏論》上說:脈象順應四時變化,就可以治療;脈象違反四時變化,就不可治療。所謂違反四時變化,就是說:春天出現肺脈,夏天出現腎脈,秋天出現心脈,冬天出現脾脈,而且這些脈象都顯得非常微弱遲緩,這就叫做違反四時變化。如果在春夏沒有藏脈的形狀,而脈象卻顯得遲緩晦澀,或者在秋冬沒有浮脈的形狀,而脈象卻顯得洪大,這也叫做違反四時變化。(王氏註解:沒有,是指沒有藏脈的形狀。)
春脈弦,得洪脈,至夏死;得澀脈,至秋死;得石脈,至冬死。以真臟之氣先泄也。丹源子曰:然必曰懸絕沉澀者,正見此等脈,與常脈迥別。故不懸絕者,不可遽云死也,且其死,亦有期。按:仲景云:二月得毛脈,至秋當死,是必待所勝者旺而後死也。又按:《平人氣象論》所云,春胃而有毛,曰秋病,毛甚曰今病等云云,是又以春與秋互對,夏與冬互對,與此稍不同,而皆不曰死,亦謂其不懸絕也。學者再取其病證參之,益瞭然矣。
大抵春夏忌沉澀,秋冬忌浮大,此其要耳。
白話文:
春天脈搏弦緊,如果出現洪大的脈象,會在夏天死亡;如果出現澀滯的脈象,會在秋天死亡;如果出現石頭般堅硬的脈象,會在冬天死亡。這是因為身體內部的真氣提早流失的緣故。丹源子說:必須是明顯懸絕且澀滯的脈象,才能判斷會死亡。所以,如果脈象不懸絕,不能馬上斷定會死亡,而且死亡的時間也有先後。
按:仲景說:二月出現毛脈,會在秋天死亡。這是因為「病邪」旺盛之後才會死亡。
再按:《平人氣象論》中說:春天胃氣旺盛而出現毛脈,稱為「秋病」;毛脈明顯者稱為「今病」。也就是春天和秋天相對應,夏天和冬天相對應。這和上述的說法略有不同,但都表示脈象不懸絕。學習者可以對照患者的具體症狀,瞭解得更加清楚。
4. 五臟平病死脈
(《平人氣象論》)
平心脈來,累累如連珠,如循琅玕,曰心平(琅玕音郎干,玉之有光似珠者,言盛滿滑利也)。夏以胃氣為本,病心脈來,喘喘連屬(急促相仍),其中微曲曰心病;死心脈來,前曲後居(輕取堅強不柔,重取牢實不動),如操帶鉤,曰心死。
白話文:
平心脈
脈象平和,像連續的珠子一樣,就像經過光滑的玉石,表示心臟平和健康。
夏心脈病
以胃氣為基礎,病變的心脈脈象,呼吸急促持續,中間稍微彎曲,表示心臟有病。
死心脈
脈象前面彎曲,後面僵硬,輕輕按壓覺得堅硬不柔軟,重按也不動,就像抓住一個堅硬的鉤子,表示心臟已經死亡。
平肺脈來,厭厭聶聶(眾苗齊秀之貌),如落榆莢,曰肺平(浮薄而輕虛)。秋以胃氣為本,病肺脈來,不上不下(往來澀滯),如循雞羽,曰肺病;死肺脈來,如物之浮(空虛無根),如風吹毛(散亂無緒),曰肺死。
白話文:
肺脈平穩
脈象:平緩而細弱,有如眾苗齊發之象,似落榆莢。表示肺氣平穩(氣息浮淺,虛而不實)。
肺脈有病
脈象:秋天以胃氣為本,肺脈有病時,脈象時強時弱(往來澀滯),似撫摸雞毛。表示肺部有問題。
肺脈衰竭
脈象:脈搏若浮物(空虛無根),如風吹毛(散亂無緒)。表示肺氣衰竭。
平肝脈來,軟弱招招(猶迢迢也),如揭長竿末梢,曰肝平(梢必柔軟,即和緩弦長之義),春以胃氣為本。病肝脈來,盈實而滑,如循長竿,曰肝病(堅勁無梢之和緩);死肝脈來,急益勁,如新張弓弦,曰肝死。
白話文:
平肝脈
平肝的脈象來時,軟弱無力,搖搖晃晃(猶如遠遠的樣子),好像捏住長竿的末梢,稱為「肝平」(末梢必須柔軟,即和緩細長的脈義)。春天以胃氣為根本。
病肝脈
病肝的脈象來時,充實滑利,好像沿著長竿行走,稱為「肝病」(堅硬無末梢的和緩)。
死肝脈
死肝的脈象來時,急促有力,好像新張的弓弦,稱為「肝死」。
平脾脈來,和柔相雜,如雞踐地,曰脾平,長夏以胃氣為本。病脾脈來,實而盈數,如雞舉足,曰脾病(輕疾不緩);死脾脈來,銳堅如鳥之喙,如鳥之距,如屋之漏,如水之流,曰脾死。(後二句,言點滴無倫,去而不返也。)
白話文:
脾平
脈搏平穩柔軟,像雞踏在地上,表示脾臟健康。夏天以胃氣為本。
脾病
脈搏強勁有力,像雞舉起腳,表示脾臟有輕微疾病,病程不慢。
脾死
脈搏尖銳堅硬,像鳥的喙或爪子、屋頂漏水或水流,表示脾臟已壞死。(後兩句形容脈搏虛弱無力,來去不定。)
平腎脈來,喘喘累累如鉤,按之而堅,曰腎平,冬以胃氣為本。病腎脈來,如引葛(堅搏牽連),按之益堅,曰腎病;死腎脈來,發如奪索,辟辟(音劈)如彈石,曰腎死。
按:《十五難》所載,平病死脈,與本經各有異同,學者當以本經為正。
白話文:
健康腎臟脈象:
脈搏沉穩有力,呼吸平順,按壓時堅實。這就是「腎平」的表現。冬季以胃氣為基礎。
患病腎臟脈象:
脈搏堅硬有力,像牽引葛藤一樣,按壓時更加堅硬。這就是「腎病」的表現。
瀕死腎臟脈象:
脈搏像被拉扯的繩索,又像彈射的石頭,快速有力。這就是「腎死」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