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診抉微》~
1. 卷之二
2. 望診
3. 察舌部
《五法》云:舌者,心之竅也。臟腑有病,必見之於舌。若津液如常,此邪在表,而未傳裡也。見白苔而滑者,邪在半表半裡之間,未深入乎腑也。見黃苔而乾燥者,胃腑熱甚而熏灼也,當下之。見舌上黑刺裂破,及津液枯涸而乾燥者,邪熱已極,病勢危甚,乃腎水克心也,急大下之,十可一生。至於舌上青黑,以手摸之,無芒刺而津潤者,此直中寒證也,急投乾薑、附子。
誤以為熱,必危殆矣。是舌黑者,又不可概以熱論也。
白話文:
【觀察舌象】
《五法》中提到:舌頭是心臟的外現。當內臟有病變,一定會在舌頭上有所反映。如果舌面的津液正常,這表示病邪還在體表,尚未傳入內臟。
看到舌苔白且滑潤,這代表病邪在體表和內臟之間,尚未深入到腑臟。
看到舌苔黃且乾燥,這是胃腑熱度過高,導致灼燒的現象,需要進行通便治療。
看到舌頭上有黑色刺狀物裂開,以及津液乾涸且乾燥,這表示邪熱已達到極點,病情非常危險,是腎水剋制心火的現象,應立即進行強烈的瀉下治療,纔可能有十分之一的生存機會。
至於舌頭呈現青黑色,用手觸摸沒有刺狀突起且濕潤,這表示是直接的寒症,應立即使用乾薑、附子等藥物治療。
如果誤判為熱症,病情會更加危險。因此,舌頭發黑,不能一概認為是因為體內有熱。
4. 白胎舌
《舌鑑》云:傷寒,邪在皮毛。初則舌有白沫,次則白涎白滑,再次白屑白疱,有舌中、舌尖、舌根之不同,是寒邪入經之微甚也。舌乃心之苗,心屬南方火,當赤色,今反見白色者,是火不制金也。初則寒鬱皮膚,毛竅不得疏通,熱氣不得外泄,故惡寒發熱。在太陽經,則頭痛身熱,項背強,腰脊疼等證。
傳至陽明經,則有白屑滿舌,雖證有煩躁,如脈浮緊者,猶當汗之。在少陽經者,則白苔白滑,以小柴胡湯和之;胃虛者,理中湯溫之;如白色少變黃者,大柴胡、大小承氣,分輕重下之。白舌亦有死證,不可忽視也。
《正義》云:舌見白苔而滑者,此太陽少陽並病,如太陽未罷,可沖和湯,或香蘇散、或桂枝湯;有懊憹者,梔子豉湯。舌見白苔而乾厚者,此太陽熱病,過服寒藥,或誤飲冷水,抑遏其熱而致也,先以薑桂徹其寒,而後以香蘇散汗之。
舌見白苔而中微黃者,此太陽陽明合病也,如太陽未罷,雙解散;如太陽已罷,選承氣下之。
舌見白苔而外微黃者,必作瀉,宜解毒湯;惡寒者,五苓散。
舌見白苔而尖微有刺者,此少陽陽明也,表未罷者,柴葛湯;表已罷者,選承氣下之。津潤者生,乾枯者死。
舌見白苔而滿黑刺者,此三陽合病也,里未實,柴葛湯加黃連;里已具,承氣湯。津潤者生,乾枯者死。
舌見白苔而中有黑點者,此少陽陽明也,有表者,涼膈散合小柴胡湯;里已具,調胃承氣湯;身有斑者,從斑治,化斑湯。
舌見白苔俱成細圈子者,曾見冬月傷寒嘔惡,誤服白虎湯,脈伏。
舌苔成圈如白豹紋,用正氣散,加肉桂、丁香、炮姜,數服愈。
舌無白苔而冷滑,外證厥冷者,少陰也,四逆湯、或理中湯。
舌見白苔而膩滑者,痰也,二陳湯主之。
舌上白苔在左者,陽明也,人參白虎湯主之。
舌上白苔在右者,少陽也,小柴胡湯主之。
《舌鑑》云:白苔見於一邊,無論左右,皆屬半表半裡,並宜小柴胡湯,左加葛根,右加茯苓。有咳嗽引脅下痛,而見此舌,小青龍湯;夏月多汗,自利,人參白虎。
《正義》云:舌上白苔,或左或右,而余見黃黑,外證下利,痛引小腹者,臟結也。熱盛者,桂枝大黃湯下之;無熱,真武湯,十救二三。
舌上白苔在尖者,少陽也,小柴胡湯主之。
舌苔根白而尖紅者太陽少陽並病也,小柴胡加升麻。
舌白無苔而明淡,外證熱者,胃虛也,補中益氣湯主之。凡言苔者,有垢上浮是也,若無苔垢而色變,則為虛也。
慎庵按:《舌鑑》云:年高胃弱,雖有風寒,不能變熱,或多服湯藥,傷其胃氣,所以淡白通明,似苔非苔也,宜補中益氣湯,加減治之。然於予觀之,不止是也。此等舌,俗名鏡面舌,多見於老弱久病之人,是津液枯竭之候,五液皆主於腎,嘗用大劑生脈合六味治之,因而得生者多矣。
舌見白苔如煮熟之色,厚厚裹舌者,則飲冷之過也。脈不出者死,四逆湯救之。
《舌鑑》云:此心氣絕而肺色乘於上也,始因食瓜果水水等物,陽氣不得發越所致,為必死候,用枳實理中,間有生者。
《舌鑑》云:白苔如積粉,此舌乃瘟疫初犯膜原也,達原飲。見三陽表證,隨經加柴胡、葛根、羌活;見里證,加大黃。
白苔尖根俱黑,乃金水太過,火土氣絕於內,雖無凶證,亦必死也。
白苔中見黑色兩條,乃太陽少陽之邪入於胃,因上氣衰絕,故手足厥冷,胸中結痛也,理中湯、瀉心湯,選用。如邪結在舌根,咽嗌不能言者,死證也。
白苔中見灰色兩條,乃夾冷食舌也,七八日後,見此舌而有津者,可治,理中、四逆選用;無津者,不治。如干厚見里證者,下之,得瀉後,次日灰色去者安。
白話文:
【白胎舌】
《舌鑑》提及:感受風寒,邪氣在皮膚與毛髮之間。一開始舌頭會出現白沫,接著會有白色的涎液且舌面濕滑,再來可能出現白色的屑片或是白泡,這些症狀可能出現在舌中、舌尖、舌根的不同部位,代表了寒邪侵入經絡的程度。舌頭是心臟的外現,心臟屬性為南方的火,正常應該呈現赤色,但如今卻出現白色,這表示心火無法剋制肺金。一開始時,寒氣阻塞皮膚毛孔,使得熱氣無法順利散發,因此會感到寒冷且發燒。若邪氣進入太陽經,可能會有頭痛、身體發熱、頸背僵硬、腰背疼痛等症狀。
邪氣傳到陽明經,舌頭上會布滿白屑,即便患者有煩躁的症狀,如果脈象浮緊,仍應採取出汗的方式治療。邪氣進入少陽經,舌苔會呈現白色且濕滑,可用小柴胡湯調和;如果是胃氣虛弱,則可用理中湯溫補。如果舌苔由白色轉變成黃色,則需使用大柴胡湯或是大小承氣湯,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是否需要下藥。白色舌苔也可能出現危急的情況,不可輕忽。
《正義》指出:舌苔呈白色且滑潤,表示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受病,若太陽經的病尚未解除,可使用沖和湯,或香蘇散、桂枝湯。若患者感到焦慮不安,則可用梔子豉湯。舌苔呈白色且乾燥厚重,表示太陽經的熱病,可能是服用過多寒性藥物,或是誤飲冷水,抑制了體內的熱氣,可以先用薑桂去除體內的寒氣,再用香蘇散出汗。
舌苔呈白色且中間微黃,表示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病,若太陽經的病尚未解除,可用雙解散;若太陽經的病已經解除,則可選擇承氣湯下藥。
舌苔呈白色且外緣微黃,可能會導致腹瀉,宜使用解毒湯;如果患者感到寒冷,則可用五苓散。
舌苔呈白色且舌尖有細小突起,表示少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病,若表面病症尚未解除,可用柴葛湯;若表面病症已經解除,則可選擇承氣湯下藥。舌苔滋潤者可康復,乾燥者則可能死亡。
舌苔呈白色且布滿黑色突起,表示三陽經同時受病,如果腑裏未實,可用柴葛湯加上黃連;如果腑裏已經具備實證,則可用承氣湯。舌苔滋潤者可康復,乾燥者則可能死亡。
舌苔呈白色且中間有黑點,表示少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病,如果有表面病症,可用涼膈散加上小柴胡湯;如果腑裏已經具備實證,則可用調胃承氣湯;如果身上有斑疹,則需針對斑疹進行治療,可用化斑湯。
舌苔呈白色且形成細小圓圈,曾見到冬季感受風寒,嘔吐惡心,誤服白虎湯,脈象沉伏。
舌苔形成圓圈像白豹紋,可用正氣散加上肉桂、丁香、炮薑,連續服用幾次可痊癒。
舌頭沒有白苔卻冰冷且滑潤,外表症狀顯現四肢冰冷,這是少陰經的症狀,可用四逆湯或是理中湯。
舌苔呈白色且濕滑,表示有痰,可用二陳湯治療。
舌頭上白苔出現在左側,表示陽明經受病,可用人參白虎湯。
舌頭上白苔出現在右側,表示少陽經受病,可用小柴胡湯。
《舌鑑》指出:白苔出現在舌頭的一側,無論是左還是右,都表示處於半表半里的狀態,都適合使用小柴胡湯,左側加葛根,右側加茯苓。若有咳嗽且肋骨下方疼痛,並出現這種舌苔,可用小青龍湯;夏季大量出汗,自發性利尿,可用人參白虎湯。
《正義》指出:舌頭上有白苔,可能只出現在左側或右側,其他部分則出現黃色或黑色,外表症狀有下痢,腹部疼痛,這是臟器受病的徵兆。如果熱氣旺盛,可用桂枝大黃湯下藥;若無熱氣,則可用真武湯,但存活率只有二三成。
舌頭上白苔出現在舌尖,表示少陽經受病,可用小柴胡湯。
舌苔根部白色而舌尖紅色,表示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受病,可用小柴胡湯加上升麻。
舌苔白色無苔,且顏色明亮淡薄,外表症狀有發熱,表示胃氣虛弱,可用補中益氣湯。
總而言之,提到舌苔,是指舌面上有污垢漂浮的狀況,若舌苔無垢而顏色改變,則表示虛弱。
慎庵補充:《舌鑑》指出:年長且胃氣虛弱的人,即使感受風寒,也難以產生熱度,可能因為服用太多湯藥,傷害了胃氣,因此舌苔呈現淡白色且透明,看似有苔卻又不像苔,這種情況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,根據病情調整劑量。然而,根據我的觀察,這不僅僅如此。這種舌苔,俗稱鏡面舌,常見於老弱久病的人,表示津液枯竭的徵兆,而五液都由腎臟主管,我常用大劑量的生脈湯加上六味地黃丸治療,因而使許多病人得以康復。
舌苔呈白色且像烹煮過的顏色,厚厚地覆蓋在舌頭上,這是由於過度飲用冷飲所導致的。若脈象消失,代表死亡,可用四逆湯急救。
《舌鑑》指出:這是心氣耗盡,肺臟顏色上乘的徵兆,起初可能是因為食用瓜果等寒性食物,導致陽氣無法正常發散,這是必死的徵兆,可用枳實理中湯,偶爾有康復的案例。
《舌鑑》指出:舌苔呈積粉狀的白色,這是瘟疫剛開始侵犯膜原的徵兆,可用達原飲。如果出現三陽經的表面症狀,可隨經脈加上柴胡、葛根、羌活;如果出現腑裏症狀,則可加大黃。
舌苔尖端和根部都呈黑色,表示金水過剩,火土之氣在體內完全消失,即便無兇險症狀,也必定會死亡。
舌苔中間出現兩條黑色,表示太陽經和少陽經的邪氣進入胃部,因為上氣衰竭,因此四肢冰冷,胸口結痛,可用理中湯或是瀉心湯,根據病情選擇使用。如果邪氣凝結在舌根,咽喉無法說話,這是死亡的徵兆。
舌苔中間出現兩條灰色,表示夾雜著冷食的舌苔,七八天後,若舌苔出現津液,可進行治療,可用理中湯或是四逆湯,根據病情選擇使用;若舌苔無津液,則無法治療。如果舌苔乾燥厚重,且有腑裏症狀,可下藥,排便後,第二天灰色消失,表示病情好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