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聖懸樞》~ 卷四 (1)
卷四 (1)
1. 攻下緩急
溫疫非必傳胃腑,以其原無內熱,只是外感,與溫病之內熱素積者不同。然營鬱熱盛,遇胃家陽旺,則表裡感發,傳腑甚易。雖未必人人傳腑,而腑證頗多。但用承氣攻下,必在表解之後。若表證未解,須以青萍、石膏、知母、生地清潤腸胃,涼瀉肺心,而透發其表,不可攻下。
如六日之外,經盡腑郁,勢不可待,乃用下法。腑熱既清,營郁自發。第俟其自發,不如承氣之中參以表藥,使其腑熱瀉於魄門,經熱瀉於汗孔,一方而雙解之,更為善也。
庸工不論經腑,逢人則下,固是錯誤,即腑病將成,經病未解,而遽下於六日之前,亦為孟浪。小兒脆弱,那可肆意如此也。
白虎加青萍地黃湯
浮萍(三錢),生地(三錢),石膏(二錢),知母(一錢),甘草(一錢,生),粳米(半杯)
流水煎半杯,熱服,覆衣。
謂胃承氣加白芍青萍湯
大黃(三錢),芒硝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芍藥(一錢),浮萍(三錢),生薑(二錢)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白話文:
溫疫這種病不一定會傳到腸胃,因為它本身沒有內熱,只是外感風邪,這和溫病那種體內原本就積蓄熱氣的情況不同。然而,如果體內營氣鬱積化熱嚴重,又遇到腸胃陽氣旺盛,就會表裡一起發病,很快就會傳入臟腑。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傳入臟腑,但出現腑證的還是很多。使用承氣湯攻下,必須在表證解除之後。如果表證還沒解除,應該用青萍、石膏、知母、生地等藥來清潤腸胃,涼瀉肺心,並且把表邪透發出去,不能直接攻下。
如果病程超過六天,經絡的病邪已經消失,但腑臟卻有鬱熱,情況緊急不能再拖,這時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。腑臟的熱邪清除之後,營氣的鬱熱自然會散發出來。但是,與其等待它自己散發,不如在承氣湯裡加入一些解表的藥物,讓腑臟的熱邪從肛門排出,經絡的熱邪從汗孔發散出去,這樣一舉兩得,效果更好。
庸醫不分經絡和腑臟的病症,見人就用攻下的方法,當然是錯誤的。即使是腑病將要形成,而經絡的病邪還沒有解除的情況下,就急著在病程六天之前攻下,也是太過輕率。小孩子體質虛弱,更不可以這樣隨便用藥。
白虎加青萍地黃湯
浮萍(三錢),生地(三錢),石膏(二錢),知母(一錢),生甘草(一錢),粳米(半杯)
用流動的水煎煮成半杯,熱服,服後蓋上被子。
謂胃承氣加白芍青萍湯
大黃(三錢),芒硝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芍藥(一錢),浮萍(三錢),生薑(二錢)
用流動的水煎煮成半杯,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