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四聖懸樞》~ 卷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6)

1. 厥陰經證

2. 氣衝心痛咽疼消渴嘔吐泄利便血便膿腹痛腰痛厥逆發熱疳瘡癰膿

痘病六日,但入厥陰之經,不入厥陰之臟,此為順證。木鬱風動,則入肝臟,《傷寒·厥陰》氣衝心疼,咽痛腰痛,消渴嘔利,厥逆發熱之證,必當漸生。厥陰以風木主令,土濕水寒,木鬱風生,郁衝於上,則心疼咽痛,嘔吐消渴之條見,郁陷於下,則腰疼腹痛,泄利膿血之病作。

厥陰之脈,自足走胸,貫膈而循喉嚨,上入頑顙,衝於胸膈,則心為之疼,衝於頏顙,則咽為之痛。木鬱蠹化,則吐蛔蟲。木敗胃逆,則嘔水穀。木陷於土,郁衝於前,則病腹痛。木陷於水,郁衝於後,則苦腰痛。血藏於肝,谷消於脾,土敗木賊,風令疏泄,脾傷則清穀不止,肝傷則便血不收。

厥陰風木,生於癸水而孕丁火,實為水火之中氣,中氣既病,故水火不交,上熱而下寒,水勝則發厥,火復則發熱。少陰水勝而火敗,故病甚則多死,厥陰水終而火復,故病劇而或生,蓋以陰極陽回,往往見絕而蘇。其厥逆者,死機也,其發熱者,生兆也,而陽回熱發,往往太過。

熱鬱於上,則咽痛而吐膿血,熱鬱於下,則腹痛而便膿血,熱鬱於經,則隨在而發癰膿。凡疳瘡剝蝕,唇齒消爛,癰膿腐潰,手足卷屈者,皆厥陰之熱淫也。厥陰之經,循喉嚨之後,連目系,上出額,與督脈會於顛,下頰而環唇,故疳生於唇口。厥陰主筋,諸筋皆會於節,膝踝肘腕者,筋骨之關節,故癰生於肘膝。

緣衛郁不能外發,一得厥陰之熱,淫蒸腐化,則生瘡癰。然雖熱過營傷,而陽回痘發,衛氣不陷,亦為厥陰之功。痘傳厥陰之臟,半死半生,當於厥熱勝復之際,先事預防也。

甘桔柴苓湯

甘草(一錢,生),桔梗(二錢),柴胡(一錢),黃芩(一錢)
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
治咽痛者。

風盛咽燥,加生地、白芍。

參甘歸芍栝蔞湯

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,生),當歸(一錢),芍藥(二錢),生地(一錢),栝蔞根(三錢)
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
治消渴者。

苓桂參甘芍藥附子湯

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茯苓,(三錢),桂枝(二錢),附子(二錢),芍藥(二錢)
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
治腰痛腹痛者。

苓桂參甘歸附湯

人參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茯苓(三錢),桂枝(二錢),附子(二錢),當歸(二錢)
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
治厥逆不止者。

吐泄治同太陰。

當歸芍藥地黃湯

甘草(一錢,生),芍藥(三錢),生地(三錢)當歸(一錢)
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
治發熱太過者。

芍藥黃土湯

甘草(一錢),白朮(一錢),附子(一錢),阿膠(一錢),地黃(一錢),芍藥(二錢),黃芩(一錢),灶中黃土(三錢)

流水煎半杯,溫服。

治便血者。

痘家便血者死,以水寒土濕而木陷也。宜暖水燥土,而清風木。

白話文:

氣往上衝導致心痛、咽喉痛,口渴、嘔吐、腹瀉、便血、膿便、腹痛、腰痛、昏厥、發熱,以及疳瘡、癰腫

痘疹病發第六天,如果病邪只停留在厥陰經,而沒有深入厥陰臟,這是順利的現象。若是體內肝氣鬱結,導致風邪內動,病邪就會進入肝臟,按照《傷寒論·厥陰篇》的說法,可能會逐漸出現氣往上衝導致心痛、咽喉痛、腰痛、口渴、嘔吐、昏厥、發熱等症狀。厥陰經主要與風木之氣相關,若體內濕氣過重、寒氣侵襲,導致肝氣鬱結,就會產生風邪。鬱積的氣往上衝,就會導致心痛、咽喉痛、嘔吐、口渴等症狀,往下陷就會導致腰痛、腹痛、腹瀉、便膿血等病症。

厥陰經脈從腳部往胸部走,穿過橫膈膜,沿著喉嚨往上到頭頂,如果氣衝到胸膈,就會引起心痛;衝到喉嚨,就會引起咽喉痛。肝氣鬱結產生蟲,就會吐出蛔蟲;肝氣衰敗導致胃氣上逆,就會嘔吐水和食物;肝氣下陷於脾土,氣往上衝,就會引起腹痛;肝氣下陷於腎水,氣往後衝,就會引起腰痛。肝臟儲藏血液,脾臟消化食物。若是脾土衰敗導致肝木來克制,再加上風邪疏泄,脾臟受損就會引起不停地腹瀉,肝臟受損就會導致便血不止。

厥陰風木,由癸水滋養,並蘊含丁火,本質上是水火之間的樞紐。如果中氣生病,就會導致水火不交,出現上熱下寒的情況。水氣過盛就會引發昏厥,火氣恢復就會引發發熱。少陰經水氣過盛而火氣衰敗,病情嚴重時多會死亡;厥陰經水氣走到盡頭而火氣恢復,病情危急時也可能好轉,這表示陰氣走到極點,陽氣會回歸,往往能從危險中恢復過來。昏厥是病情惡化的徵兆,發熱是好轉的跡象,但陽氣回歸時,發熱的情況往往會過於劇烈。

熱邪鬱積在上方,就會引起咽喉痛和吐膿血;熱邪鬱積在下方,就會引起腹痛和便膿血;熱邪鬱積在經脈中,就會隨處產生癰腫膿瘡。凡是出現疳瘡腐蝕、嘴唇牙齒潰爛、癰腫膿瘡腐爛、手腳蜷曲等症狀,都是厥陰經熱邪過盛所導致。厥陰經脈循著喉嚨後方,連接著眼睛,往上到額頭,在頭頂與督脈交會,往下走經過臉頰環繞嘴唇,所以疳瘡容易長在嘴唇周圍。厥陰經主導筋脈,全身的筋脈都匯集在關節處,像是膝蓋、腳踝、手肘、手腕,這些都是筋骨的關節,所以癰瘡容易長在手肘和膝蓋。

這是因為衛氣鬱結無法向外發散,一旦遇到厥陰經的熱邪,就會蒸發腐化,產生瘡癰。雖然熱邪過盛會損傷營血,但只要陽氣回歸痘疹發出,衛氣不陷落,也是厥陰經的作用。如果痘疹病邪傳到厥陰臟,就會處於半死半生的狀態,應當在厥熱反覆出現時,提前採取預防措施。

甘桔柴苓湯

  • 甘草(一錢,生)
  • 桔梗(二錢)
  • 柴胡(一錢)
  • 黃芩(一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咽喉疼痛。

若是風邪過盛導致咽喉乾燥,可以加生地、白芍。

參甘歸芍栝蔞湯

  • 人參(一錢)
  • 甘草(一錢,生)
  • 當歸(一錢)
  • 芍藥(二錢)
  • 生地(一錢)
  • 栝蔞根(三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口渴症狀。

苓桂參甘芍藥附子湯

  • 人參(一錢)
  • 甘草(一錢)
  • 茯苓(三錢)
  • 桂枝(二錢)
  • 附子(二錢)
  • 芍藥(二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腰痛和腹痛。

苓桂參甘歸附湯

  • 人參(一錢)
  • 甘草(一錢)
  • 茯苓(三錢)
  • 桂枝(二錢)
  • 附子(二錢)
  • 當歸(二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昏厥不止。

腹瀉和嘔吐的治療方法與太陰經的治療方法相同。

當歸芍藥地黃湯

  • 甘草(一錢,生)
  • 芍藥(三錢)
  • 生地(三錢)
  • 當歸(一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發熱過度。

芍藥黃土湯

  • 甘草(一錢)
  • 白朮(一錢)
  • 附子(一錢)
  • 阿膠(一錢)
  • 地黃(一錢)
  • 芍藥(二錢)
  • 黃芩(一錢)
  • 灶中黃土(三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便血。

痘疹病人出現便血是危險的,這是因為體內水寒土濕,導致肝木下陷。應當溫暖水氣,燥濕脾土,並清疏肝木。

白頭翁湯

  • 白頭翁(二錢)
  • 黃連(一錢)
  • 黃柏(一錢)
  • 秦皮(一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膿便。

若是脾土虛弱,肝木燥熱,導致腹痛脅痛,可加甘草、阿膠。

地黃芍藥芩柏湯

  • 甘草(一錢,生)
  • 芍藥(二錢)
  • 生地(一錢)
  • 元參(二錢)
  • 黃芩(一錢)
  • 黃柏(一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疳瘡。

可以外敷黃連、石膏、甘草、青黛等份磨成的細粉。

甘草歸地湯

  • 甘草(一錢,生)
  • 當歸(一錢)
  • 生地(一錢)
  • 芍藥(二錢)
  • 桔梗(二錢)
  • 元參(二錢)
  • 丹皮(二錢)
  • 黃芩(一錢)

用清水煎煮半杯,溫服。

適用於治療癰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