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四聖懸樞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口苦咽乾目眩耳聾胸痛脅痞寒熱往來

少陽甲木,從相火化氣,病則行其火令。其經起目銳眥,上絡於耳,下頸而合缺盆,行兩脅而走足。經氣逆升,滯塞胸脅,相火燔騰,是以口苦咽乾,目眩耳聾,胸痛而脅痞也。位居陽明之裡,太陰之表。太陰主營,陽明主衛。營陰外束,衛氣欲出而不能,鼓勃振動,則為寒戰,衛氣透發,則汗出,凡將汗而戰搖者,衛弱不能遽發也。

衛陽內發,營氣欲出而不得,蓄積壅遏,則為發熱,營氣透發,則熱退,凡發熱而無汗者,營郁不能外達也。營衛交爭,迭為勝復,是以寒往而熱來,寒來而熱往。相爭之久,勝負遂分,寒勝則入於太陰,熱勝則入於陽明。入於太陰,則陽負而多危,入於陽明,則陰盡而亦凶。

其於寒熱往來時,以小柴胡雙解表裡之邪,柴胡、黃芩,清瀉半表之陽,人參、甘草,溫補半里之陰,則無偏陰偏陽、內傳臟腑之患矣。

小柴胡湯

柴胡(四錢),黃芩(三錢),半夏(三錢),人參(二錢),甘草(二錢),生薑(三錢),大棗(三枚)

流水煎大半杯,熱服,覆衣。

白話文:

這是因為少陽膽經的甲木,受到相火的影響而產生變化,當它生病時,就會表現出火的特性。這條經脈從眼睛外角開始,向上連繫到耳朵,向下經過脖子匯集於鎖骨上方凹陷處,然後沿著身體兩側的肋骨走到腳部。當經脈的氣逆行向上,阻塞在胸部和肋部,相火又過於旺盛時,就會出現口苦、咽喉乾燥、頭暈目眩、耳鳴耳聾、胸痛以及肋骨兩側脹滿不適等症狀。

這個位置介於陽明經的內部和太陰經的外部。太陰經主要運行營氣,陽明經主要運行衛氣。營陰之氣向外收束,而衛氣想要向外發散卻無法順利,體內氣機鼓動震盪,就會出現寒顫;衛氣成功透發出來時,就會出汗。凡是將要出汗而身體顫抖的情況,都是因為衛氣虛弱,無法立即發散的緣故。

衛陽之氣向內發動,而營氣想要外出卻無法順利,累積阻塞,就會發熱;營氣成功透發出來時,熱就會退去。凡是發熱卻沒有出汗的情況,都是因為營氣鬱結,無法向外宣散的緣故。營氣和衛氣相互抗爭,交替佔上風,所以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現象。這種爭鬥持續一段時間後,就會分出勝負。寒邪佔上風時,就會侵入太陰經,導致陽氣虛弱,病情危險;熱邪佔上風時,就會侵入陽明經,導致陰液耗盡,病情也很凶險。

在忽冷忽熱的時候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同時解決表裡兩方面的邪氣。柴胡和黃芩可以清泄半表之陽熱,人參和甘草可以溫補半里之陰虛,這樣就能避免偏陰偏陽,以及邪氣向內傳入臟腑的危險。

小柴胡湯

柴胡(四錢),黃芩(三錢),半夏(三錢),人參(二錢),甘草(二錢),生薑(三錢),大棗(三枚)。

用水煎成大半杯,趁熱服用,服藥後蓋上被子保暖。

2. 嘔吐泄利

少陽經氣,隨陽明戊土下降,寒邪外束,甲木鬱塞,不能順降,逆侵戊土,戊土被賊,遂與少陽之經痞結胸脅,凡心胸痞塞、脅肋硬滿之證,皆少陽陽明兩經之上逆也。胃主受盛,戊土賊於甲木,腑氣鬱遏,不能容納水穀,故吐利並作。木賊土負,中氣被傷,陰虛則入陽明之腑,陽虛則入太陰之臟。

方其木邪肆虐之時,下見泄利,則以黃芩湯清其相火,上見嘔吐,則以黃芩半夏生薑湯降其逆氣,其半在少陽之經,半入陽明之腑,則以大柴胡湯雙解經腑之邪,其半在少陽之經,半入太陰之臟,而下見泄利,則以柴胡桂枝幹薑湯溫其濕土,上見嘔吐,則以柴胡桂姜半夏湯降其逆氣也。

黃芩湯

黃芩(三錢),芍藥(三錢),甘草(二錢),大棗(三枚)

流水煎大半杯,熱服。

治寒疫少陽經胸脅痞滿泄利者。

黃芩半夏生薑湯

黃芩(三錢),芍藥(三錢),甘草(二錢),大棗(三枚),半夏(三錢),生薑(三錢)

流水煎大半杯,熱服。

治寒疫少陽經胸脅痞滿嘔吐者。

大柴胡湯

柴胡(三錢),黃芩(三錢),半夏(三錢),大棗(三枚),芍藥(三錢),枳實(三錢),大黃(三錢),生薑(三錢)

流水煎大半杯,熱服。

治少陽經傳陽明腑,胸脅痞滿,嘔吐泄利者。

柴胡桂枝幹薑湯

柴胡(三錢),黃芩(三錢),甘草(二錢),桂枝(二錢),乾薑(三錢),牡蠣(三錢),栝蔞(三錢)

流水煎大半杯,熱服。

治少陽經傳太陰臟,胸脅痞滿,泄利者。

柴胡桂姜半夏湯

柴胡(三錢),黃芩(三錢),乾薑(三錢),桂枝(二錢),甘草(二錢),牡蠣(三錢),栝蔞(三錢),半夏(三錢),生薑(三錢)

流水煎大半杯,溫服。

治少陽經傳太陰臟,胸脅痞滿,嘔吐者。

寒疫之少陽與傷寒之少陽,病同而法亦不殊。凡見少陽諸證,非內傳於腑,即內傳於臟。內連臟腑,而後少陽經證日久不罷,方宜小柴胡湯增減治之。若不連臟腑,而但經絡外病,則是三日少陽之證,總以太陽為主,第宜紫蘇湯發表,無事大小柴胡湯也。

白話文:

少陽經的氣,跟著陽明經的戊土一起向下運行,但因為外面的寒邪束縛,導致甲木氣機鬱悶不暢,無法順利下降,反而逆行侵犯戊土。戊土受到甲木的侵擾,就會和少陽經脈一起在胸脅部位形成阻塞。凡是心胸感到悶塞、脅肋硬脹的症狀,都是少陽和陽明兩條經脈的氣機上逆所導致的。胃主要負責容納食物,因為戊土被甲木所侵擾,導致腑氣鬱悶不通,無法容納水穀,所以才會同時出現嘔吐和腹瀉的現象。就像木氣反過來欺負土氣一樣,導致中氣受損,如果體內陰液不足,就會影響陽明的腑,如果陽氣不足,就會影響太陰的臟。

當木邪猖獗的時候,如果出現腹瀉的症狀,就要用黃芩湯來清除體內的相火;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,就要用黃芩半夏生薑湯來降逆氣。如果病邪一半在少陽經脈,一半進入陽明的腑,就要用大柴胡湯來同時解決經脈和腑的邪氣。如果病邪一半在少陽經脈,一半進入太陰的臟,而且出現腹瀉的症狀,就要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溫化體內的濕土;如果出現嘔吐的症狀,就要用柴胡桂姜半夏湯來降逆氣。

黃芩湯

黃芩、芍藥、甘草、大棗

用水煎煮成半杯,熱服。

這個方子治療寒疫導致的少陽經胸脅悶脹、腹瀉。

黃芩半夏生薑湯

黃芩、芍藥、甘草、大棗、半夏、生薑

用水煎煮成半杯,熱服。

這個方子治療寒疫導致的少陽經胸脅悶脹、嘔吐。

大柴胡湯

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大棗、芍藥、枳實、大黃、生薑

用水煎煮成半杯,熱服。

這個方子治療病邪從少陽經傳到陽明腑,出現胸脅悶脹、嘔吐、腹瀉的症狀。

柴胡桂枝乾薑湯

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、桂枝、乾薑、牡蠣、栝蔞

用水煎煮成半杯,熱服。

這個方子治療病邪從少陽經傳到太陰臟,出現胸脅悶脹、腹瀉的症狀。

柴胡桂姜半夏湯

柴胡、黃芩、乾薑、桂枝、甘草、牡蠣、栝蔞、半夏、生薑

用水煎煮成半杯,溫服。

這個方子治療病邪從少陽經傳到太陰臟,出現胸脅悶脹、嘔吐的症狀。

寒疫引起的少陽病和傷寒引起的少陽病,病症相似,治療方法也差不多。凡是出現少陽病的各種症狀,不是病邪傳到腑,就是傳到臟。如果病邪連累了臟腑,那麼少陽經的症狀就會持續很久,這時適合用小柴胡湯加減藥物來治療。如果沒有連累臟腑,只是經絡外面的病,那麼這種三日少陽的症狀,主要是由太陽病引起的,應該用紫蘇湯來發散外邪,不需要使用大柴胡湯或小柴胡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