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元御

《四聖懸樞》~ 卷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)

1. 潮熱汗出譫語腹滿便秘

三陽以陽明為盛,經熱不解,轉入胃腑,陽鬱火旺,必作潮熱。每日申酉之交,煩熱倍加,如海水潮信,是名潮熱。熱蒸皮毛,汗出表解,津亡土燥,糟粕焦枯,不俟入腸,煉成結糞,堵塞下脘。胃熱鬱遏,上耗心液,於是譫語。胃氣閉壅,於是腹滿。遲而傷及三陰,脾陰爍則唇裂,腎陰枯則耳焦,肝陰涸則舌短,陰精竭流,則人死矣。

是宜以承氣加元參。麥冬、白蜜,瀉其熱而潤其燥,雖用攻下,而不至亡陰也。

調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

大黃(三錢),芒硝(三錢),甘草(二錢)麥冬(五錢),元參(三錢),白蜜(一杯)

流水煎大半杯,入白蜜,熱服。

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

大黃(四錢),厚朴(三錢),枳實(三錢,炒)麥冬(五錢),元參(三錢),白蜜(一杯)

流水煎大半杯,入白蜜,熱服。

大承氣加麥冬元參湯

大黃(三錢),芒硝(三錢),枳實(三錢),厚朴(三錢),麥冬(八錢),元參(三錢),白蜜(一杯)

流水煎大半杯,入白蜜,熱服。

白話文:

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是陽明經,如果經脈的熱沒有消除,就會轉移到胃腑。陽氣鬱積,火氣旺盛,一定會出現潮熱。每天下午三點到七點之間,煩躁發熱的情況會加倍嚴重,像海水的潮汐一樣有規律,所以叫做潮熱。熱氣蒸騰皮膚毛孔,如果能透過出汗來解除體表熱,但會造成體液虧損、腸道乾燥,腸道內的食物殘渣被烤乾,還沒進入腸道就已經變成又硬又乾的糞便,堵塞在下腹部。胃熱被鬱積壓制,向上消耗心臟的液體,於是就會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。胃氣阻塞不通,於是就會腹脹。如果拖延不治療,就會傷害到三陰經,脾陰被損耗就會嘴唇乾裂,腎陰乾枯就會耳朵焦黑,肝陰枯竭就會舌頭縮短,陰液精華耗盡,人就會死亡。

這種情況應該用承氣湯加上玄參、麥冬和白蜜,來瀉除熱邪並滋潤乾燥,即使使用攻下藥,也不會損耗陰液。

調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

大黃(9克),芒硝(9克),甘草(6克),麥冬(15克),玄參(9克),白蜜(一杯)

用水煎煮成大半杯,加入白蜜,趁熱服用。

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

大黃(12克),厚朴(9克),枳實(9克,炒過),麥冬(15克),玄參(9克),白蜜(一杯)

用水煎煮成大半杯,加入白蜜,趁熱服用。

大承氣加麥冬元參湯

大黃(9克),芒硝(9克),枳實(9克),厚朴(9克),麥冬(24克),玄參(9克),白蜜(一杯)

用水煎煮成大半杯,加入白蜜,趁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