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石山

《運氣易覽》~ 卷之二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6)

1. 三十二、六氣時行民病證治

辰戌之歲,太陽司天,太陰在泉,氣化運行先天。初之氣,乃少陽相火,加臨厥陰風木,民病溫,身熱頭疼,嘔吐,肌腠瘡瘍。二之氣,陽明燥金,加臨少陰君火,民病氣鬱中滿。三之氣,太陽寒水,加臨少陽相火,民病寒,反熱中,癰疽注下,心中熱瞀悶,四之氣,厥陰風木,加臨太陰濕土,民病大熱少氣,肌肉痿,足痿,注下赤白。五之氣,少陰君火,加臨陽明燥金,民乃舒。

終之氣,太陰濕土,加臨太陽寒水,民乃悽愴,孕死。治去甘溫以平,酸苦以補,抑其運氣,扶其不勝。

靜順湯,治辰戌之歲,太相司天,太陰在泉,病者身熱,頭痛,嘔吐,氣鬱中滿,瞀悶,少氣,足痿,注下赤白,肌腠瘡瘍,發為癰疽。

白茯苓(去皮),乾木瓜(各一兩),附子(炮,去皮臍),牛膝(去苗,酒浸,各三兩),防風(去釵),訶子(煨,,去核),甘草(炙),乾薑(炮,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大盞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,其年自大寒至春分,宜用附子加枸杞半兩;自春至小滿,依前入附子同枸杞;自小滿至大暑,去附子、木瓜、乾薑,加人參、枸杞、地榆、香白芷、生薑各三分;自大暑至秋分,依正方加石榴皮半兩;秋分至小雪依正方;自小雪至大寒,去牛膝,加當歸、芍藥、阿膠炒各三分。

卯酉之歲,陽明司天,少陰在泉,氣化運行後天。初之氣,太陰濕土,加臨厥陰風木,此下克上,民病中熱脹,面目浮腫,善眠鼽衄,嚏欠嘔,小便黃赤,甚則淋。二之氣,少陽相火,加臨少陰君火,民病厲大至,善暴死。三之氣,陽明燥金,加臨少陽相火,民病寒熱。四之氣,太陽寒水,加臨太陰濕土,此下土克上水,民病暴僕,振慄,譫妄,少氣咽乾,引飲,心痛,癰腫,瘡瘍,寒瘧,骨痿,便血。五之氣,厥陰風木,加臨陽明燥金,民氣和。

終之氣,少陰君火,加臨太陽寒水,此克上,民病溫。治法宜鹹寒以抑火,辛甘以助金,汗之,清之,散之,以安其運氣。

審平湯,治卯酉之歲,陽明司天,少陰在泉,病者中熱,面浮,鼽鼻,少便黃赤,甚則淋,或癘氣行,善暴僕,振慄,譫妄,寒瘧,癰腫,便血。

遠志(去心,薑汁炒),紫檀香(各一兩),天門冬(去心),山茱萸(各二分),白芍藥,白朮,甘草,生薑(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,自大寒至春分,加茯苓、半夏、紫蘇、生薑各半兩;自春分至小滿,加玄參、白薇各半兩;小滿至大暑,去遠志、山茱萸、白朮,加丹參、澤瀉各半兩;大暑至秋分,去遠志、白朮,加酸棗仁、車前子各半兩;自秋分至大寒並依正方。

寅申之歲,少陽相火司天,厥陰風木在泉,氣化運行先天。初之氣,少陰君火,加臨厥陰風木,民病溫,氣拂於上,血溢,目赤,咳逆,頭痛,血崩,脅滿,膚腠生瘡。二之氣,太陰濕土,加臨少陰君火,民病熱鬱,咳逆,嘔吐,瘡發於中,胸臆不利,頭痛,身熱昏憒,膿瘡。

白話文:

三十二、六氣時行民病證治

在辰年和戌年,太陽之氣主導天候,太陰之氣主導地氣,氣的運行遵循先天規律。

  • 第一階段的氣候,是少陽相火(初春的溫熱之氣)加臨厥陰風木(春天的風氣),百姓容易生病,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嘔吐、皮膚瘡瘍等症狀。
  • 第二階段的氣候,是陽明燥金(秋天的乾燥之氣)加臨少陰君火(夏天的熱氣),百姓容易感到氣悶、胸腹脹滿。
  • 第三階段的氣候,是太陽寒水(冬天的寒冷之氣)加臨少陽相火(初春的溫熱之氣),百姓容易感到寒冷,但身體內部反而發熱,出現癰疽、腹瀉、心中煩熱等症狀。
  • 第四階段的氣候,是厥陰風木(春天的風氣)加臨太陰濕土(夏季的濕氣),百姓容易感到身體發熱、氣短、肌肉萎縮、腳軟無力、腹瀉、排出帶血的糞便等症狀。
  • 第五階段的氣候,是少陰君火(夏天的熱氣)加臨陽明燥金(秋天的乾燥之氣),百姓的身體狀況會比較舒適。

最後階段的氣候,是太陰濕土(夏季的濕氣)加臨太陽寒水(冬天的寒冷之氣),百姓容易感到悲傷、憂愁,孕婦容易流產。治療方法要去除甘溫的藥物,改用平性的藥物,用酸苦的藥物來補養身體,抑制過旺的氣,扶助不足的氣。

靜順湯,適用於辰年和戌年,太陽之氣主導天候,太陰之氣主導地氣,患者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嘔吐、氣悶腹脹、煩躁、氣短、腳軟無力、腹瀉、皮膚瘡瘍、癰疽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白茯苓(去皮)、乾木瓜(各一兩)、附子(炮製、去皮臍)、牛膝(去苗、酒浸,各三兩)、防風(去枝杈)、訶子(煨過、去核)、甘草(炙烤)、乾薑(炮製,各半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碗煎至七分,去渣,飯前服用。在每年的大寒到春分期間,藥方中加入附子和枸杞各半兩;從春分到小滿期間,依舊加入附子和枸杞;從小滿到大暑期間,去除附子、木瓜、乾薑,加入人參、枸杞、地榆、香白芷、生薑各三分;從大暑到秋分,在原方中加入石榴皮半兩;秋分到小雪,使用原方;從小雪到大寒,去除牛膝,加入當歸、芍藥、阿膠(炒過)各三分。

在卯年和酉年,陽明之氣主導天候,少陰之氣主導地氣,氣的運行遵循後天規律。

  • 第一階段的氣候,是太陰濕土(夏季的濕氣)加臨厥陰風木(春天的風氣),這屬於地氣壓制天氣的情況,百姓容易出現身體發熱、腹脹、面部浮腫、嗜睡、鼻塞流涕、打噴嚏、噁心嘔吐、小便黃赤,嚴重時會出現淋症。
  • 第二階段的氣候,是少陽相火(初春的溫熱之氣)加臨少陰君火(夏天的熱氣),百姓容易爆發嚴重的疫病,容易猝死。
  • 第三階段的氣候,是陽明燥金(秋天的乾燥之氣)加臨少陽相火(初春的溫熱之氣),百姓容易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。
  • 第四階段的氣候,是太陽寒水(冬天的寒冷之氣)加臨太陰濕土(夏季的濕氣),這屬於地氣壓制天氣的情況,百姓容易突然昏倒、發抖、說胡話、氣短口乾、想喝水、心痛、癰腫、瘡瘍、寒瘧、骨骼萎縮、便血等症狀。
  • 第五階段的氣候,是厥陰風木(春天的風氣)加臨陽明燥金(秋天的乾燥之氣),百姓的身體狀況會比較平和。

最後階段的氣候,是少陰君火(夏天的熱氣)加臨太陽寒水(冬天的寒冷之氣),這屬於熱氣壓制寒氣的情況,百姓容易發熱。治療方法應使用鹹寒的藥物來抑制火氣,用辛甘的藥物來扶助金氣,並通過發汗、清熱、疏散等方法來調整身體的氣機。

審平湯,適用於卯年和酉年,陽明之氣主導天候,少陰之氣主導地氣,患者出現身體發熱、面部浮腫、鼻塞、小便黃赤、嚴重時會出現淋症,或者爆發嚴重的疫病,容易突然昏倒、發抖、說胡話、寒瘧、癰腫、便血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遠志(去心、用薑汁炒)、紫檀香(各一兩)、天門冬(去心)、山茱萸(各二分)、白芍藥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(各半兩)。
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碗煎至七分,去渣,飯前服用。從大寒到春分,加入茯苓、半夏、紫蘇、生薑各半兩;從春分到小滿,加入玄參、白薇各半兩;從小滿到大暑,去除遠志、山茱萸、白朮,加入丹參、澤瀉各半兩;從大暑到秋分,去除遠志、白朮,加入酸棗仁、車前子各半兩;從秋分到大寒,都使用原方。

在寅年和申年,少陽相火主導天候,厥陰風木主導地氣,氣的運行遵循先天規律。

  • 第一階段的氣候,是少陰君火(夏天的熱氣)加臨厥陰風木(春天的風氣),百姓容易出現發熱,氣血上湧,出血,眼睛發紅,咳嗽,頭痛,崩漏,脅肋脹滿,皮膚生瘡等症狀。
  • 第二階段的氣候,是太陰濕土(夏季的濕氣)加臨少陰君火(夏天的熱氣),百姓容易感到熱悶,咳嗽,嘔吐,身體內部生瘡,胸悶,頭痛,身體發熱,神志昏亂,化膿等症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