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運氣易覽》~ 卷之二 (10)
卷之二 (10)
1. 三十、五運主病治例
川連茯苓湯,治心虛為寒冷所中,心熱躁,手足反寒,心腹腫痛,病喘咳,自汗,甚則大腸便血。
黃連(去須),茯苓(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),車前子(炒),通草,遠志(去心,薑汁製炒,各半兩),半夏(洗去滑),黃芩(去外腐)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為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,以效為度。
凡遇六丁年,委和之紀,歲木不及,燥乃盛行,民病中清,胠脅痛,小腹痛,腸鳴溏泄。為火所復,則寒熱,瘡瘍,痤疿,癰腫,咳而鼽。
蓯蓉牛膝湯,治肝虛為燥熱所傷,胠脅並小腹痛,腸鳴溏泄,或發熱,遍體瘡瘍,咳嗽,肢滿,鼻鼽。
肉蓯蓉(酒浸),牛膝(酒浸),乾木瓜,白芍藥,熟地黃,當歸(去苗),甘草(炙,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大盞,姜三片,烏梅半枚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,筋痿腳弱者,鎊鹿屑同煎。
凡遇六癸年,伏明之紀,歲火不及,寒乃盛行,民病胸痛,脅府滿,膺背、肩胛、兩臂內痛,鬱冒矇昧,心痛,暴喑,甚則屈不能伸,髖髀如別。為土所復,則反鶩溏泄,食飲不下,寒中,腸鳴泄注,腹痛,暴攣,痿痹,足不能任身。
黃耆茯神湯,治心虛挾寒,心胸中痛,兩脅連肩背,肢滿,噎塞,鬱冒矇昧,髖髀攣痛,不能屈伸,或不能利,溏泄,飲食不進,腹痛,手足痿痹不能任身。
黃耆,茯神(去水),遠志(去心,薑汁製炒),紫河車,酸棗仁(炒,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大鐘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,以效為度。
凡遇六己年,卑監之紀,歲土不及,風氣盛行,民病飧泄,霍亂,體重,身痛,筋骨繇,並肌肉瞤酸,善怒。為金所復,則反胸脅暴痛,下引小腹,善太息,氣客於脾,食少味。
白朮厚朴湯,治脾虛風冷所傷,心腹脹滿疼痛,四肢筋骨重弱,肌肉瞤動,酸廝,善怒,霍亂,吐瀉,或脅胸暴痛,下引小腹,善太息,食少失味。
白朮,厚朴(姜炒),半夏(洗去滑),桂心,藿香(去梗),青皮(去白,各三兩),乾薑(炮),甘草(炙,各半兩)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,水一大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,食前服,以效為度。
凡遇六乙年,從革之紀,歲金不及,火盛行,民病肩背瞀重,鼽嚏,血便注下。為水所復,則反頭腦戶痛,症及囟頂,發熱,口瘡,心痛。
紫菀湯,治肺虛感熱,咳嗽喘滿,自汗,衄血,肩背瞀重,血便注下,或腦戶連囟頂痛,發熱,口瘡,心痛。
紫菀茸,白芷,人參,甘草,黃耆,地骨皮,杏仁(去皮,炙),桑白皮(炙,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大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,飢時服,以效為度。
白話文:
三十、五運主病治療案例
川連茯苓湯:治療因心臟虛弱,受寒邪侵襲,導致心煩躁熱,手腳反而冰冷,心腹部腫痛,氣喘咳嗽,自汗,嚴重時大便出血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黃連(去除鬚根)、茯苓(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)、車前子(炒過)、通草、遠志(去心,用薑汁炒過,各半兩),半夏(洗去黏液)、黃芩(去外層腐爛部分)、甘草(炙過,各半兩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碗,生薑三片,紅棗一顆,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,在飯前服用,直到有效為止。
凡是遇到六丁年,屬於委和之紀,該年木氣不足,燥邪盛行,百姓容易出現身體內部清涼、兩脅疼痛、小腹疼痛、腸鳴腹瀉等症狀。如果被火邪反制,就會出現發冷發熱、瘡瘍、痤瘡、疿子、癰腫、咳嗽、鼻塞等症狀。
蓯蓉牛膝湯:治療因肝臟虛弱,受到燥熱的傷害,導致兩脅和小腹疼痛、腸鳴腹瀉,或發熱、全身瘡瘍、咳嗽、四肢脹滿、鼻塞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肉蓯蓉(用酒浸泡)、牛膝(用酒浸泡)、乾木瓜、白芍藥、熟地黃、當歸(去根莖)、甘草(炙過,各等分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大碗,生薑三片,烏梅半顆,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,在飯前服用。如果筋骨痿軟、腿腳無力,可以加入鹿角屑一同煎煮。
凡是遇到六癸年,屬於伏明之紀,該年火氣不足,寒邪盛行,百姓容易出現胸痛、兩脅脹滿、胸背、肩胛、兩臂內側疼痛、頭暈目眩、心痛、突然失聲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肢體無法伸直、髖部和大腿如同分離的感覺。如果被土邪反制,就會出現腹瀉、食慾不振、身體受寒、腸鳴泄瀉、腹痛、突然抽搐、麻痺、腿腳無力等症狀。
黃耆茯神湯:治療心臟虛弱,夾帶寒邪,導致心胸疼痛,兩脅連帶肩背疼痛,四肢脹滿、胸悶、頭暈目眩、髖部和大腿抽痛,不能彎曲伸展,或小便不暢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、腹痛、手腳麻痺無力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黃耆、茯神(去除水分)、遠志(去心,用薑汁炒過)、紫河車、酸棗仁(炒過,各等分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大碗,生薑三片,紅棗一顆,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,在飯前服用,直到有效為止。
凡是遇到六己年,屬於卑監之紀,該年土氣不足,風邪盛行,百姓容易出現消化不良、霍亂、身體沉重、身體疼痛、筋骨鬆弛、肌肉跳動酸痛、容易發怒等症狀。如果被金邪反制,就會出現胸脅突然疼痛,向下牽引至小腹、經常嘆氣、脾胃功能失調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白朮厚朴湯:治療脾臟虛弱,受到風寒的傷害,導致心腹部脹滿疼痛、四肢筋骨軟弱無力、肌肉跳動、酸痛、容易發怒、霍亂、嘔吐腹瀉,或胸脅突然疼痛,向下牽引至小腹、經常嘆氣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白朮、厚朴(用薑炒過)、半夏(洗去黏液)、桂心、藿香(去梗)、青皮(去白色部分,各三兩),乾薑(炮製過)、甘草(炙過,各半兩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大碗,生薑三片,紅棗一顆,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,在飯前服用,直到有效為止。
凡是遇到六乙年,屬於從革之紀,該年金氣不足,火邪盛行,百姓容易出現肩背沉重、打噴嚏、便血等症狀。如果被水邪反制,就會出現頭部和後腦勺疼痛,甚至牽連到前額,發熱、口腔潰瘍、心痛等症狀。
紫菀湯:治療肺臟虛弱,感受熱邪,導致咳嗽氣喘、自汗、流鼻血、肩背沉重、便血,或後腦勺連帶前額疼痛、發熱、口腔潰瘍、心痛等症狀。
藥方組成:紫菀絨、白芷、人參、甘草、黃耆、地骨皮、杏仁(去皮,炙過)、桑白皮(炙過,各等分)。
用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四錢,加水一大碗,生薑三片,紅棗一顆,煎煮至七分,去藥渣,在飢餓時服用,直到有效為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