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石山

《運氣易覽》~ 卷之二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)

1. 天符太乙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總歌

司天與運及年支,三位相參太乙符;運合年支名歲會,土(土之年辰辰四正必)同途;在泉合運陰同歲,陽則同天符可呼;惟有天符何意取,司天合運是其區。

(符,合也。太乙,尊之之號,惟辰戌丑未寄位子午卯酉四正位,主歲會者,余不當正中之令,故耳邪之中人太乙暴而死,歲會徐而持,天符速而危。)

白話文:

[天符太乙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總歌]

管理天空的規律、運行的節律以及生肖年份,這三個因素相互配合,就形成了太乙符。當運行的節律和生肖年份相吻合時,我們稱之為歲會,這種情況通常出現在地支屬土的辰年。若是在泉運行的規律與運行節律陰性相同時,我們就說它與歲會相合;若是陽性相同,則稱為天符。那麼天符的含義是什麼呢?那就是指管理天空的規律和運行節律相符合的情況。

(符,即符合的意思。太乙,是一個尊稱,僅在辰、戌、醜、未這四個生肖年份,它們在子、午、卯、酉這四個方位上寄居,主管歲會。其它時間不在這些位置,所以,如果邪氣侵入人體,由太乙主導的情況下會迅速致命;歲會主導下則病情發展緩慢,但也能維持生命;天符主導下雖病情危急,但發展速度較快。)

2. 干德符歌

(無論無圖,讀其歌便諳其義,故附錄於此。)

不及年月干符同,未逢行勝氣亦平,行勝已後行復畢,本氣即得正位行。年前大寒交初氣,其日乾合年干位,交氣時干或合之,二者皆為平氣至。(如丁酉歲木運不及,當金行勝。正月建壬,與丁合,此未逢勝。己卯歲土不及,當木行勝,金行復至。九月建甲與己,金土乃遷位,此行勝己後,亦行復己畢也。

年日時除交初氣,余雖相遇不相濟,今謂甲已已合之類是也。)

白話文:

如果一年中的天干地支和歲運的天干相同,那麼在沒有遇到剋制它的行氣之前,整體的氣運會是平穩的。等到剋制它的行氣過去,並且完成了一輪行氣的循環,原本的氣運就能回到它正常的位置上進行運作。在每年的大寒節氣交換的時候,如果那天的天干和年幹相合,這就表示氣運開始了。若是在交接氣運的時刻,時幹也能和年幹相合,那麼這兩種情況都代表著氣運平穩的到來。

舉個例子,像丁酉年,木運不足,應該被金行所剋制。而正月的月幹是壬,與丁相合,這就是說還沒有遇到剋制的情況。再比如己卯年,土運不足,應該被木行剋制,金行再次出現。到了九月,月幹是甲,與己相合,這就表示在金行剋制土行之後,也完成了金行對己的一輪循環。

在每年、每日、每時的初始氣運交接之外,即使其他的天干地支相遇,但如果不相互影響,就不會產生作用。就像甲己己合這種情況一樣。

3. 二十四、論手足經

經言人五藏十二節,皆通乎天氣者,乃論手足經三陰三陽也。其十二經外循身形,內貫藏府,以應十二月,即十二節也。五藏為陰,六府為陽,一陰一陽,乃為一合,即六合也。夫少陰之經主心與腎二藏者,蓋心屬火,而少陰冬脈,其本在腎。又居火,正司於午,對化於子,是以腎藏亦少陰主之。

五藏為陰,不可言陽。水隨腎至,故太陽為府,則手太陽小腸、足太陽膀胱也。太陰之經主脾與肺二藏者,蓋脾屬陰土,而太陰陰脈在肺,又土生金,子隨母居,故肺太陰主之。金隨肺至,故陽明為府,則手陽明大腸、足陽明胃也。厥陰之經主肝與心包絡二藏者,蓋肝屬木,又生火,子隨母居,故心包厥陰主之。

火隨心包而至,故少陽為府,則手少陽三焦、足少陽膽也。其手足經者,乃手經之脈自兩手起,足經之脈自兩足起也。以十二辰言之,蓋陰生於午,陰上生,故曰手經。陽生於子,陽下生,故曰足經,手足經所以紀上下也。又心、肺、心包在上,屬手經。肝、脾、腎在下,屬足經,亦其意也。

藏府同為手足經,乃一合也。心包非藏也,三焦非府也。經曰膻中者,臣使之官,喜樂出焉,在胸主兩乳間,為氣之海;然心主為君也。三焦者,決瀆之官,水道出焉,三焦有名無形,上合於心主,下合於右腎,主謁道諸氣,名為使者也。

白話文:

經典提到人體的五臟十二節,都與自然界的天氣相通,這是在討論手和腳的經絡,也就是三陰三陽的經絡。十二條經絡在外圍沿著身體運行,在內部貫穿臟腑,象徵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,也就是十二節。五臟屬於陰,六腑屬於陽,一陰一陽相配,形成六合。少陰經絡主要掌管心臟和腎臟兩個臟器,因為心臟屬火,而少陰經絡在冬天最活躍,它的根本在腎臟。心臟的火正位於午時,與子時相對應,因此腎臟也被少陰經絡所主導。

五臟屬於陰性,不能說是陽性。水跟隨著腎臟,因此太陽經絡掌管腑部,具體來說就是手太陽小腸和足太陽膀胱。太陰經絡主要掌管脾臟和肺臟兩個臟器,因為脾臟屬土,而太陰陰脈在肺臟,再者土能生金,子隨母居,所以肺臟由太陰經絡主導。金屬跟隨肺臟,因此陽明經絡掌管腑部,即手陽明大腸和足陽明胃。厥陰經絡主要掌管肝臟和心包絡兩個臟器,因為肝臟屬木,又能生火,子隨母居,所以心包絡由厥陰經絡主導。

火跟隨著心包絡,因此少陽經絡掌管腑部,即手少陽三焦和足少陽膽。手和腳的經絡,也就是手經絡從雙手開始,足經絡從雙腳開始。根據十二地支來看,陰性從午時開始,向上生長,所以稱為手經。陽性從子時開始,向下生長,所以稱為足經。手足經絡用以區分上下的位置。另外,心臟、肺臟和心包絡在上半身,屬於手經絡。肝臟、脾臟和腎臟在下半身,屬於足經絡。

臟腑和手足經絡共同作用,形成一個整體。心包絡並非真正的臟器,三焦也不是真正的腑部。經典提到膻中,這是臣使的官位,喜悅和快樂由此而出,位於胸部中央,兩乳之間,是氣的海洋;然而心臟纔是主宰。三焦是決瀆的官位,水道由此而出,三焦有名無形,上與心臟相合,下與右腎相合,主管調節各種氣流,被稱為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