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藥鑒》~ 新刻藥鑑卷之二 (32)
新刻藥鑑卷之二 (32)
1. 水萍浮芹
氣溫,味辛,無毒。治時行熱病,浴遍身癢瘡。消水腫而利小便,去暴燥而止消渴。同艾葉發汗驟來,驅風速退。蜜丸彈大為度,面青背紫方真。採萍歌曰,天生靈草無根干,不在山弓不在岸,採伐之時七月半,紫小微風都不算,豆淋酒內下三丸,鐵幞頭上也出汗。
白話文:
水萍性溫和,味道辛辣,沒有毒性。可以治療流行性感冒,以及全身皮膚搔癢的疾病。能消除水腫,促進排尿,緩解燥熱,治療口渴。與艾葉一起使用,能快速發汗,驅除風寒。製成蜜丸,每次服用一粒中等大小的藥丸,對於面色青白、背部紫色的病症療效顯著。採集水萍的歌謠說:天生沒有根莖的靈草,不在山上,不在岸邊,採摘的最佳時間是農曆七月十五,即使有微風也不影響採集。用豆豉湯送服三粒藥丸,即使是頭戴鐵盔的人也能發汗。
2. 牽牛
氣寒,味苦,屬火善走,有治水腫之功,破癥瘕痰癖,除壅滯氣急,通十二水道。有黑白二種,黑者屬水力速,白者屬金力緩,非病形與症俱實者,勿用也。以氣藥引之,則入氣分,以血藥引之,則入血分。氣用枳殼,血用大黃,此其法也。如氣藥用之,必須用白朮茯苓白芍為主,而後用牽牛為良。
蓋苓朮本補氣藥也,而有淡滲之功,兼以芍藥之酸,以收真氣,則瀉之者,僅瀉其氣分之邪耳,於真氣竟何損哉。如血家用之,必須當歸川芎白芍為主,而後用牽牛為佳。蓋芎歸本補血藥也,而有榮養之妙,兼以芍藥之斂,以固真血,則瀉之者,僅瀉其血分之邪耳。於真血有何傷哉。
畏巴豆。
白話文:
牽牛性寒,味苦,屬火性且藥力運行迅速,能治療水腫,消除癥塊、痰飲和癖證,去除阻塞導致的氣急,通利十二經絡的水液。牽牛有黑白兩種,黑色牽牛屬水性,藥力迅速;白色牽牛屬金性,藥力緩和。但如果病症並非實證,就不要使用。
要讓牽牛入氣分,就需用理氣的藥物引導;要讓牽牛入血分,就需用活血的藥物引導。理氣用枳殼,活血用大黃,這就是方法。如果用於治療氣分病證,必須先以白朮、茯苓、白芍等補氣藥為主,然後再用牽牛,效果最佳。
因為白朮、茯苓本身就是補氣藥,又有輕微利水的功效,再配合白芍的收斂作用,以保護真氣,這樣瀉下的藥力,只會清除氣分中的邪氣,對真氣不會造成損害。如果用於治療血分病證,必須先以當歸、川芎、白芍等補血藥為主,然後再用牽牛,效果最好。
因為當歸、川芎本身就是補血藥,具有滋養血液的功效,再配合白芍的收斂作用,以保護真血,這樣瀉下的藥力,只會清除血分中的邪氣,對真血不會造成損害。
牽牛畏巴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