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文燮
《藥鑒》~ 新刻藥鑑卷之二 (30)
新刻藥鑑卷之二 (30)
1. 穿山甲
氣微寒。主五邪驚啼悲傷,消癰疽腫毒瘡癩。同木通夏枯草搗末酒調,治乳奶腫痛。佐蝟皮條黃芩研細湯送。止痔瘻來血。以柴胡為君,又能卻暑結之瘧邪。以大力子為君,又能透癰疽之頭點。何者?蓋此物遇土穿土,遇水穿水,遇山穿山,故入藥用之,取其穿經絡於榮分之意也。
如諸毒發不出,及無頭點者,用山甲炙同皂莢刺連翹節草白芷大力子桔梗苦參等分,煎服,須臾汗出,未成者即消,已成者即透。
白話文:
穿山甲性味微寒。主治五邪(風邪、暑邪、濕邪、燥邪、寒邪)引起的驚嚇啼哭、悲傷等症狀,以及癰疽、腫毒、瘡瘍、癩病等。
用穿山甲與木通、夏枯草一起搗碎成末,用酒調服,可以治療乳房腫痛。配伍蝟皮、條黃芩研成細末,用湯藥送服,可以止血,治療痔瘡和廔管。以柴胡為主藥,可以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瘧疾。以大力子為主藥,可以使癰疽等疾病的膿液排出。
這是因為穿山甲能穿土、穿水、穿山,所以入藥使用,取其能穿透經絡,到達病灶之意。
如果各種毒邪發不出,或沒有膿頭,可以用炙過的穿山甲與皂莢刺、連翹、節草、白芷、大力子、桔梗、苦參等分量一起煎服,很快就會出汗,病情未成形的就會消退,已成形的就會使毒邪排出。
2. 竹瀝
氣寒,味苦辛平,痰家之要藥也。必用薑汁佐之,方行經絡。故痰在四肢者,非竹瀝不能開。痰在皮裡膜外者,非加薑汁不能除。痰在胸間者,當用竹瀝,風痰亦用。能治熱痰,又能養血清熱,有痰厥不省人事幾死者,得竹瀝灌之立醒。
白話文:
竹瀝性寒,味道苦辛,屬性平和,是治療痰症的重要藥物。使用竹瀝時,一定要用薑汁調和,才能使其有效地運行於經絡。因此,如果痰停留在四肢,非竹瀝不可;如果痰停留在皮膚和肌肉之間,非添加薑汁不可。胸部痰症,也應該使用竹瀝,風痰也適用。竹瀝不僅能治療熱痰,還能養血清熱。即使是因痰厥而昏迷不醒,幾乎危及生命的情況,灌服竹瀝也能立即清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