佚名,唐·王冰編注,宋·林億、高保衡、孫奇校正

《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》~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(17)

回本書目錄

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 (17)

1.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二十一

辛卯、辛酉歲。上陽明金,中少羽水運新校正云:「詳此歲七月丙申水還正羽。」,下少隂火。雨化風化,勝復同,邪氣化度也。災一宮,清化九新校正云:「詳辛卯燥化九,辛酉燥化四。」,寒化一,熱化七新校正云:「詳辛卯熱化二,辛酉熱化七。」,正化度也。其化,上苦小温,中苦和,下鹹寒,藥食宜也。

壬辰、壬戌歲,上太陽水,中太角木運,下太隂土。寒化六新校正云:「詳壬辰寒化六,壬戌寒化一。」,風化八,雨化五,正化度也。其化,上苦温,中酸和,下甘温,藥食宜也新校正云:「按《玄珠》云:『上甘温,下酸平。』又按至眞要大論云:『寒淫所勝,平以辛熱,濕淫于内,治以苦熱。』」。

癸巳同歲會。、癸亥同歲會。上厥隂木,中少徵火運新校正云:「詳癸巳正徵火氣平,一謂巳爲火亦名歲會。二謂水未得化。三謂五月戊午月,癸得戊合,故得平氣。癸亥之歲,亥爲水,水得年力,便來行勝,至五月戊午火還正徵,其氣始平。」,下少陽相火。寒化雨化,勝復同,邪氣化度也。

災九宮,風化八新校正云:「詳癸巳風化八,癸亥風化三。」,火化二新校正云:「詳此運與在泉俱火,故只言火化二,火化二者,少徵火運之化也。若少陽在泉之化,則癸巳熱化七,癸亥熱化二。」,正化度也。其化,上辛涼,中鹹和,下鹹寒,藥食宜也。凡此定期之紀,勝復正化,皆有常數,不可不察,故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,不知其要,流散無窮,此之謂也。」

帝曰:「善。五運之氣亦復歲乎復,報也。先有勝制,則後必復也。?」

歧伯曰:「鬱極廼發,待時而作也待,謂五及差分位也。大温發於辰巳,大熱發於申未,大涼發於戌亥,大寒發於丑寅,上件所勝,臨之亦待間氣而發,故曰待時也。~~,~~新校正云:「詳注『及』字疑『作』氣。」。」

帝曰:「請問其所謂也?」

歧伯曰:「五常之氣太過不及,其發異也歲太過其發早,歲不及其發晚。。」

帝曰:「願卒聞之!」

歧伯曰:「太過者暴,不及者徐。暴者爲病甚,徐者爲病持持,謂相執持也。。」

帝曰:「太過不及其數何如?」

歧伯曰:「太過者,其數成。不及者,其數生。土常以生也數,謂五常化行之數也。水數一,火數二,木數三,金數四,土數五。成數,謂水數六,火數七,木數八,金數九,土數五也。故曰:「土常以生也。」數生者,各取其生數多少以占,故政令德化,勝復之休作日,及尺寸分毫並以準之,此蓋都明諸用者也。。」

帝曰:「其發也何如?」

歧伯曰:「土鬱之發,巖谷震驚,雷殷氣交,埃昬黃黑,化爲白氣,飄驟髙深鬱,謂鬱抑。天氣之甚也,故雖天氣亦有涯也,分終則衰,故雖鬱者怒發也,土化不行,炎亢無雨,木盛過極,故鬱怒發焉。土性靜定,至動也,雷雨大作,而木土相持之氣乃休解也。《易》曰:「雷雨作解。

白話文:

《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卷第二十一》白話文翻譯:

辛卯、辛酉運。上陽明屬金,中少羽屬水(新校正:詳此運七月丙申,水氣歸於正位)。下少陰屬火。雨化、風化,勝復相同,邪氣轉化消散。災氣佔據一宮(新校正:詳辛卯燥氣化九,辛酉燥氣化四),寒氣化一,熱氣化七(新校正:詳辛卯熱氣化二,辛酉熱氣化七),屬正常轉化。其轉化後的特性:上焦苦味微溫,中焦苦味平和,下焦鹹味寒涼,這是藥食應遵循的原則。

壬辰、壬戌運。上太陽屬水,中太角屬木,下太陰屬土。寒氣化六(新校正:詳壬辰寒化六,壬戌寒化一),風氣化八,雨氣化五,屬正常轉化。其轉化後的特性:上焦苦味溫和,中焦酸味平和,下焦甘味溫和(新校正:按《玄珠》云:「上甘溫,下酸平。」又按《至真要大論》云:「寒淫所勝,平以辛熱,濕淫於內,治以苦熱。」)。

癸巳、癸亥運相同。上厥陰屬木,中少徵屬火(新校正:詳癸巳少徵火氣平和,一謂巳為火亦名運會;二謂水氣未得轉化;三謂五月戊午月,癸與戊相合,故得平和之氣。癸亥之運,亥為水,水氣得時之力,便來行其勝,至五月戊午火氣歸於正位,其氣始平),下少陽屬相火。寒氣化、雨氣化,勝復相同,邪氣轉化消散。

災氣佔據九宮,風氣化八(新校正:詳癸巳風化八,癸亥風化三),火氣化二(新校正:詳此運與在泉俱屬火,故只言火化二,火化二者,少徵火運之化也。若少陽在泉之化,則癸巳熱化七,癸亥熱化二),屬正常轉化。其轉化後的特性:上焦辛味涼爽,中焦鹹味平和,下焦鹹味寒涼,這是藥食應遵循的原則。總之,這些周期性的運轉,勝復、正常轉化,都有其固定的規律,不可不察,了解其要領,一言以蔽之;如果不了解其要領,就會流散無窮,這就是所謂的道理。

黃帝說:很好。五運之氣也會有運轉和回歸,這是報應。先前有克制,之後必然會有回歸?

岐伯說:鬱積到極點就會爆發,等待時機而起。等待,指的是五行及它們的差異位次。大溫之氣發於辰巳,大熱之氣發於申未,大涼之氣發於戌亥,大寒之氣發於丑寅。上面提到的勝氣,臨到時也等待間氣而發,所以說等待時機。 (新校正:詳注「及」字疑為「作」氣。)

黃帝說:請問這指的是什麼意思?

岐伯說:五常之氣過盛或不足,其發作就會有所不同。過盛則發作早,不足則發作晚。

黃帝說:我希望能徹底聽聞。

岐伯說:過盛者表現為暴發,不足者表現為緩慢。暴發者病情嚴重,緩慢者病情纏綿,指互相牽制。

黃帝說:過盛和不足的數量如何?

岐伯說:過盛者,其數已成。不足者,其數正在生成。土常以生數(指五常化行的數量)來計算,水數一,火數二,木數三,金數四,土數五。成數,指水數六,火數七,木數八,金數九,土數五。所以說:「土常以生數。」不足的數量,則根據其生數的多少來推斷,所以政令德化,勝復的休咎,以及尺寸分毫都以此為準,這大概就是闡明其用途的全部內容。

黃帝說:它的發作情況如何?

岐伯說:土氣鬱積而發作,山谷震驚,雷聲隆隆,氣息交感,塵埃瀰漫,黃黑之氣,化為白色之氣,飄忽不定,上下沉浮(謂鬱抑),這是天氣極度盛極的表現,所以雖然是天氣,也有它的限度,達到極點就衰敗,所以雖然鬱積,也會爆發,土氣轉化不行,炎熱乾燥無雨,木氣過盛,所以鬱積而爆發。土性平和靜定,到了極點就會動,雷雨大作,而木土相持之氣於是就消解了。《易經》說:「雷雨作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