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》~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(20)
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 (20)
1.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九
金運臨酉,乙酉歲也。水運臨子,丙子歲也。内戊午、己丑、己未、乙酉,又爲太一天符。」。」
帝曰:「非位何如?」
歧伯曰:「歲不與會也不與本辰相逢會也。。」
帝曰:「土運之歲,上見太隂。火運之歲,上見少陽少隂少隂少陽皆火氣。。金運之歲,上見陽明。木運之歲,上見厥隂。水運之歲,上見太陽。柰何?」
歧伯曰:「天之與會也天氣與運氣相逢會也。~~,~~新校正云:「詳土運之歲,上見太隂,己丑、己未也。火運之歲,上見少陽,戊寅、戊申也,上見少隂,戊子、戊午也。金運之歲,上見陽明,乙卯、乙酉也。木運之歲,上見厥隂,丁巳、丁亥也。水運之歲,上見太陽,丙辰、丙戌。
内己丑、己未、戌午、乙酉又爲太一天符,按〈六元正紀大論〉云:『太過而同天化者三,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。』戊子、戊午,太徵上臨少隂。戊寅、戊申,太徵上臨少陽。丙辰、丙戌,太羽上臨太陽,如是者三。丁巳、丁亥,少角上臨厥隂。乙卯、乙酉,少商上臨陽明。
己丑、己未,少宮上臨太隂,如是者三。臨者,太過不及,皆曰天符。」。故《天元𠕋》曰:『天符。』」
帝曰:「天符、歲會何如?」
歧伯曰:「太一天符之會也是謂三合,一者天會,二者歲會,三者運會也。〈天元紀大論〉曰:「三合爲治。」此之謂也。~~,~~新校正云:「按太一天符之詳其〈天元紀大論〉注中。」。」
帝曰:「其貴賤何如?」
歧伯曰:「天符爲執法,歲位爲行令,太一天符爲貴人執法猶相輔,行令猶方伯,貴人猶君主。。」
帝曰:「邪之中也柰何?」
歧伯曰:「中執法者,其病速而危執法官人之繩準,自爲邪僻,故病速而危。。中行令者,其病徐而特方伯無執法之權,故無速害病,但執持而已。。中貴人者,其病暴而死義無凌犯,故病則暴而死。。」
帝曰:「位之易也何如?」
歧伯曰:「君位臣則順,臣位君則逆。逆則其病近,其害速。順則其病逺,其害微,所謂二火也相火居君火是臣位居君位,故逆也。君火居相火,是君居臣位,君臨臣位,故順也。逺,謂里逺。近,謂里近也。。」
帝曰:「善。願聞其歩何如?」
歧伯曰:「所謂歩者,六十度而有竒竒,謂八十七刻又十分刻之五也。。故二十四歩,積盈百刻而成日也此言天度之餘也,夫言周天之度者,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。二十四歩,正四歲也。四分度之一,二十五刻也。四歲氣乘積,已盈百刻,故成一日,度一日也。。」
帝曰:「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?」
歧伯曰:「位有終始,氣有初中上下不同,求之亦異也位,地位也。氣,天氣也。氣與位互有差移,故氣之初,天用事,氣之中,地主之,地主則氣流于地,天用則氣騰於天,初與中皆分天歩而率刻爾。初中各三十日餘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也。。」
白話文:
金運在酉年(乙酉年)交替,水運在子年(丙子年)交替。戊午、己丑、己未、乙酉年,又稱為太一天符。
黃帝問道:「如果不是在這些年份,情況又如何?」
歧伯回答:「其他的年份既不參與會合,也不與本年的星宿相會。」
黃帝問道:「土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太陰;火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少陽、少陰;金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陽明;木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厥陰;水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太陽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」
歧伯回答:「天與地相會,是指天氣與運氣相逢會合……。」(新校正版補充說明:詳論土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太陰,指的是己丑、己未年;火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少陽,指的是戊寅、戊申年,見到少陰,指的是戊子、戊午年;金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陽明,指的是乙卯、乙酉年;木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厥陰,指的是丁巳、丁亥年;水運的年份,上面見到太陽,指的是丙辰、丙戌年。己丑、己未、戊午、乙酉年,又稱為太一天符。根據《六元正紀大論》所說:「太過而與天同化的有三個年份,不及而與天同化的也有三個年份。」戊子、戊午年,太徵在上臨少陰;戊寅、戊申年,太徵在上臨少陽;丙辰、丙戌年,太羽在上臨太陽,以此類推。丁巳、丁亥年,少角在上臨厥陰;乙卯、乙酉年,少商在上臨陽明;己丑、己未年,少宮在上臨太陰,以此類推。所謂「臨」,指的是太過或不及,都稱為天符。因此《天元紀》說:「天符。」)
黃帝問道:「天符和年份交會的情況如何?」
歧伯回答:「太一天符的會合,稱為三合,一是天會,二是年份會合,三是運氣會合。《天元紀大論》說:「三合則天下太平。」就是指這個。」(新校正版補充說明:詳見《天元紀大論》中的註釋。)
黃帝問道:「這些年份的吉凶如何?」
歧伯回答:「天符掌管法律,年份則負責發佈命令。太一天符貴人掌管法律,如同輔佐;發佈命令如同地方官;貴人如同君主。」
黃帝問道:「如果邪氣侵犯這些年份,又將如何?」
歧伯回答:「侵犯掌管法律的年份,其疾病來勢凶猛且危急,因為掌管法律的人是標準,若自身不正,所以疾病來勢凶猛且危急;侵犯負責發佈命令的年份,其疾病來勢緩慢但特殊,因為地方官沒有掌管法律的權力,所以沒有迅速的危害,只是持續而已;侵犯貴人的年份,其疾病來勢猛烈且致死,因為不容侵犯,所以疾病來勢猛烈且致死。」
黃帝問道:「這些年份的變化如何?」
歧伯回答:「君位讓給臣子是順理成章的,臣子奪取君位則違背常理。違背常理則疾病來得快,危害也大;順理成章則疾病來得慢,危害也小。所謂「二火」,相火是臣,君火是君,臣位居君位,所以違背常理;君火居相火,是君居臣位,君臨臣位,所以順理成章。「遠」指距離遠,「近」指距離近。」
黃帝問道:「很好,我想聽聽它的運行規律。」
歧伯回答:「所謂運行規律,是指六十度中還有餘數,也就是八十七刻又十分之五刻。所以二十四個運行周期,累積盈滿一百刻就成了一天,這說明天度的餘數。周天度數是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。二十四個運行周期,正是四個年份。四分之一度,是二十五刻。四個年份氣的積累,已經盈滿一百刻,所以成了一天,度量一天。」
黃帝問道:「六氣應對五行變化的規律如何?」
歧伯回答:「年份有始有終,氣有初、中、上、下之分,其尋求方法也不同。年份是指地位,氣是指天氣。氣與年份互相交替移動,所以氣的開始,天主導;氣的當中間,地主導。地主導則氣流向地面,天主導則氣上升到天空。開始和中間都各自分配天度和刻數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