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》~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五 (15)
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五 (15)
1. 重廣補註黃帝内經素問卷第十五
~~,新校正云:「按《甲乙經》『灸五壯』。」。俠鳩尾之外,當乳下三寸,俠胃脘各五謂不容、承滿、梁門、關門、太一五穴也,左右共一寸也,俠腹中行,兩傍相去各同身寸之四寸。,新校正云:「按《甲乙經》云:『各二寸。』疑此注剩各字。,不容,在第四肋端下至太一,各上下相去同身寸之一寸,並足陽明脉氣所發,刺可入同身寸之八分,若灸者,可灸五壯。,~~新校正云:「按《甲乙經》:『不容刺入五分。
』此云並入八分,疑此注誤。」。
俠齊廣三寸各三廣,謂去齊橫廣也。廣三寸者,各如太一之逺近也。各三者,謂滑肉門、天樞、外陵也。滑肉門,在太一下同身寸之一寸。天樞,在滑肉門下同身寸之一寸,正當於齊。外陵,在天樞下同身寸之一寸,並足陽明脉氣所發,天樞刺可入同身寸之五分,留七呼,滑肉門、外陵各刺可入同身寸之八分,若灸者,並可灸三壯。
~~,~~新校正云:「按《甲乙經》天樞在齊傍各二寸,上曰滑肉門,下曰外陵,是三穴者去齊各二寸也,𫝆此經注云廣三寸,《素問》《甲乙經》不同,然《甲乙經》分寸與諸書同,特此經爲異也。」。下齊二寸俠之各三下齊二寸,則外陵下同身寸之一寸,大巨穴也。各三者,謂大巨、水道、歸來也。
大巨,在外陵下同身寸之一寸,足陽明脉氣所發,刺可入同身寸之八分,若灸者,可炙五壯。水道,在大巨下同身寸之三寸,足陽明脉氣所,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寸半,若灸者,可灸五壯。歸來,在水道下同身寸之二寸,刺可入同身寸之八分,若灸者,可灸五壯也。
氣街動脉各一氣街,穴名也,在歸來下,鼠鼷上,同身寸之一寸,脉動應手,足陽明脉氣所發,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,留七呼,若灸者,可灸三壯。~~,~~新校正云:「詳此注與《甲乙經》同,〈刺熱〉注及〈熱穴〉注云:『氣街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。』〈刺禁論〉注:『在腹下俠齊兩傍相去四寸鼠僕上。
』〈骨空〉注云:『在毛際兩傍鼠鼷上。』諸注不同𫝆備録之。」。伏菟上各一謂髀關二穴也,在膝上伏菟後交分中,刺可入同身寸之六分,若灸者,可灸三壯。三里以下至足中指各八俞,分之所在穴空謂三里、上廉、下廉、解谿、衝陽、陷谷、内庭、厲兌八穴也,左右言之則十六俞也。上廉,足陽明與大腸合。
下廉,足陽明與小腸合也,其所在刺灸分壯與〈氣穴〉同法。所謂分之所在穴空者,足陽明脉自三里穴分而下行。其直者,循䯒,過跗,入中指,出其端,則厲兌也。其支者,與直俱行至足跗上,入中指次間,故云分之所在穴空也。之,往也,言分而各行,往指間穴空處也。
白話文:
本書節錄描述了腹部幾個穴位的定位、針灸深度和灸法。 文中多次提及與《甲乙經》記載的出入,並做了註記說明差異。
文中詳細描述了不容、承滿、梁門、關門、太一五穴的相對位置,以及它們與足陽明經脈的關係,並說明了針灸的深度和灸的壯數。同樣地,也詳細說明了滑肉門、天樞、外陵、大巨、水道、歸來等穴位的相對位置、針灸深度和灸的壯數,並與《甲乙經》的記載做了比對。最後,描述了氣街和髀關兩個穴位的定位、針灸方法,以及三里以下至足中指的八個穴位(三里、上廉、下廉、解谿、衝陽、陷谷、内庭、厲兌)的排列和足陽明經脈的分支走向。 這些穴位均註明了與足陽明經脈的關係,以及針灸的深度和灸的壯數,並對部分穴位與其他經籍記載的差異進行了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