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名醫彙粹》~ 卷七 (19)
卷七 (19)
1. 脾肺腎虧損小便自遺淋澀等證
考功楊樸庵,口舌乾燥,小便頻數。此膀胱陽燥陰虛,先用滋腎丸以補陰,而小便愈;再用補中益氣、六味地黃,以補脾腎而安。若汗多而小便少,或體不禁寒,乃脾肺氣虛也。
儒者楊文奎,痢後兩足浮腫,胸腹脹滿,小便短少,用分利之劑,遍身腫兼氣喘。余曰:兩足浮腫,脾氣下陷也;胸腹脹滿,脾虛作痞也;小便短少,肺不能生腎也;身腫氣喘,脾不能生肺也。用補中益氣加附子而愈。
大尹顧榮甫,尾閭作癢,小便赤澀,左尺脈洪數。屬腎經虛熱,法當滋補,不信,服黃柏、知母等藥年許,高骨腫痛,小便淋瀝,肺腎二脈洪數無倫。余曰:子母俱敗,無能為矣。果歿。
余甥凌雲漢,年十六,庚子夏作渴發熱,吐痰唇燥,遍身生疥,兩腿尤多,色黯作癢,日晡愈熾,仲冬腿患瘡,尺脈洪數。余曰:疥,腎疳也;瘡,骨疽也,皆腎經虛證。針之膿出,其氣氤氳。余謂火旺之際,必患瘵證,遂用六味、十全,不二旬,諸證愈。而瘵證具,仍用前藥而愈。抵冬娶妻,至春其證夏作,亦服地黃丸數斤,煎藥三百劑而愈。
白話文:
功曹楊樸庵,口乾舌燥,小便次數增多。這是膀胱陽氣乾燥,陰虛的表現,先使用滋腎丸來補陰,小便情況得到改善;再使用補中益氣和六味地黃丸,補脾腎,使病情穩定。如果出汗多但小便少,或是身體怕冷,這可能是脾肺氣虛。
學者楊文奎,腹瀉後兩腳腫脹,胸腹脹滿,小便量少,使用了利尿藥物,結果全身腫脹並伴有氣喘。我說:兩腳腫脹是因爲脾氣下陷;胸腹脹滿是脾虛導致的痞症;小便量少,是因爲肺無法正常滋養腎;身體腫脹和氣喘,是因爲脾無法正常滋養肺。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附子,病情得以好轉。
大尹顧榮甫,尾骶部瘙癢,小便顏色深且排尿困難,左手脈搏跳動快且有力。屬於腎經虛熱,應採用滋補的方法,但他不信,服用黃柏、知母等藥物一年左右,高骨腫痛,小便滴瀝,肺腎二脈的脈象跳動快速無度。我說:肺腎都已受損,無法挽回。他果然去世。
我的外甥凌雲漢,16歲,庚子年的夏天感到口渴發熱,吐痰嘴脣乾燥,全身長疥瘡,兩腿尤其多,顏色暗沉且發癢,傍晚時症狀加劇,到了冬天腿上出現瘡,左手脈搏跳動快速有力。我說:疥瘡是腎疳;瘡是骨疽,都是腎經虛證。鍼灸後膿液流出,有蒸騰的熱氣。我說在火旺的時候,必然會得癆病,於是使用六味地黃丸和十全大補湯,不到二十天,各種症狀都好了。然而癆病的症狀出現,還是使用之前的藥治好了。到了冬天結婚,春天時病情復發,也服用地黃丸幾公斤,熬藥三百劑才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