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要藥分劑》~ 卷一 (9)
卷一 (9)
1. 高良薑
[味辛,性大溫,無毒。稟地二之氣以生,升也,陽也。
【主治】主胃中冷逆(別錄);治腹內久冷氣痛,去風冷痹弱(甄權);健脾胃,寬噎膈,破冷癖,除瘴瘧(時珍)。
【歸經】入脾胃二經,為溫中散寒之品(兼燥劑,噫逆胃寒家要藥)。
【前論】楊士瀛曰:凡噫逆胃寒者,此為要藥;人參、茯苓佐之,為能溫胃,解散胃中風邪也。
【禁忌】經疏曰:胃火作嘔,暑霍亂,火熱注瀉,心虛作痛,均忌。
【炮製】時珍曰:宜同東壁土炒過入藥。]
白話文:
高良薑味辛,性溫,無毒。它吸收了大地之氣而生長,具有上升、陽性的特性。
主要用於治療胃寒逆冷。也能治療久治不愈的腹部冷痛,以及風寒引起的痹症和肢體無力。此外,還能健脾胃,緩解噎膈(吞咽困難),治療冷癖(寒邪凝滯),去除瘴氣和瘧疾。
高良薑歸脾胃二經,是溫中散寒的藥物,也是治療呃逆(呃逆)、胃寒的重要藥物。
凡是呃逆、胃寒的患者,高良薑是重要的藥物,可以與人參、茯苓搭配使用,溫暖胃部,驅散胃中風邪。
但胃火引起的嘔吐、暑熱引起的霍亂、火熱導致的腹瀉、以及心虛引起的疼痛,都應避免使用高良薑。
建議將高良薑用東壁土炒過再入藥。
2. 白豆蔻
味辛。性大溫。無毒。感秋燥之令,而得乎地之火金以生。升也。陽也。
【主治】主積冷氣,止吐逆反胃,消穀下氣。(本經) 散胸中滯,寬膈進食,去白睛翳膜。(李杲) 去感寒腹痛。(蘇恭) 補肺氣,益脾胃,理元氣,收脫氣。(好古) 治噎膈,除瘧疾寒熱,解酒毒。(時珍)
【歸經】入肺經,兼入胃經,為行氣之品。(肺經本藥流行三焦,溫暖脾胃)
【前論】蘇頌曰:古方用治胃冷食即吐,及嘔吐。楊士瀛曰:能治脾虛瘧疾嘔吐寒熱,能消能磨,流行三焦。營衛一轉,諸症自平。
【禁忌】經疏曰:凡嘔吐反胃不因於寒,及由陽虛者,與火升作嘔,因熱腹痛者,均忌。
白話文:
白豆蔻味辛、性溫,無毒。它受到秋燥的影響,藉由地氣中的火和金的能量而生長,具有上升、陽性的特性。
主治積滯的寒氣,止吐逆、反胃,消食導氣。能散胸中鬱滯,舒暢膈肌,促進食慾,去除白睛上的翳膜。能治療因受寒引起的腹痛。能補益肺氣、脾胃,調理元氣,收斂散失的元氣。能治療噎膈、瘧疾寒熱,解酒毒。
歸肺經,兼入胃經,是行氣的藥物。(肺經藥性通行三焦,溫暖脾胃)
古方用它來治療胃寒導致的飲食即吐和嘔吐。它能治療脾虛引起的瘧疾、嘔吐、寒熱,具有消導、磨碎的作用,通行三焦,使營氣和衛氣恢復正常,各種症狀自然會好轉。
凡嘔吐、反胃不是因為寒邪,或是因為陽虛,以及因火熱上升而作嘔,或因熱而腹痛的,都忌用。
3. 縮砂仁
味辛。性溫。無毒。稟天地陽和之氣以生。降多於升,陽也。得訶子、草蔻、白蕪荑、鱉甲良。
【主治】主虛勞冷瀉。宿食不消。赤白痢。腹中虛痛。下氣。(本經)主冷氣痛。止休息氣痢。溫暖肝腎。(開寶)一切氣。霍亂轉筋。(大明)治脾胃氣結滯不散。(元素)理元氣。通滯氣。散寒飲脹痞。噎膈嘔吐。安胎。止女子崩中。化銅鐵骨鯁。(時珍)
【歸經】入肝腎脾胃四經;兼入肺大腸心包三經。為行氣調中之品。(通行結滯)
【前論】韓飛霞曰:腎惡燥,砂仁之辛可以潤之。又屬土,主醒脾調胃;引諸藥歸宿丹田。補腎藥用地黃蒸丸,取其達下也。經疏曰:芳香入脾,辛能燥腎,故為開脾胃之要藥;和中氣之正品。若兼腎虛氣不歸元,非此為嚮導不濟。殆勝桂附熱毒之害多矣。
【禁忌】經疏曰:本非肺經藥;亦有咳逆用之者,通指寒邪郁肺致咳之症。若肺熱咳逆、及一切病由於火炎暑熱氣虛濕熱,均忌。
白話文:
縮砂仁味辛性溫,無毒,具有溫和的陽氣,其作用以向下為主。它與訶子、草蔻、白蕪荑、鱉甲相配伍效果良好。
主治虛弱勞損引起的腹瀉、宿食不消化、赤白痢疾、腹部虛痛、下氣不通等症。(本經)主治寒氣引起疼痛,能止息休息痢,溫暖肝腎。(開寶)治療一切氣虛症,霍亂引起的抽筋。(大明)治療脾胃氣滯不通。(元素)調理元氣,疏通鬱滯之氣,散寒消脹除痞,治療噎膈嘔吐,安胎,止女子崩漏,化解魚骨、銅鐵等異物梗塞。(時珍)
歸經入肝、腎、脾、胃四經,兼入肺、大腸、心包三經,是行氣和中的良藥,能通行氣血,消除阻塞。
前人論述:韓飛霞說,腎臟怕乾燥,縮砂仁辛溫的特性可以滋潤腎臟。它又屬土,主要作用是醒脾開胃,能引導其他藥物到達丹田(下腹部),補腎藥如地黃蒸丸,則因其能到達下焦而被選用。經書上說,芳香之物入脾,辛味能燥腎,所以它是開脾胃的要藥,也是和中氣的正品。如果同時伴有腎虛氣虛,則非縮砂仁引導藥力,療效難以奏效,其效用遠勝於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物,避免了熱毒之害。
禁忌:經書上說,縮砂仁非肺經藥物,但也有用於治療咳嗽逆氣的病例,指的是寒邪鬱結於肺導致咳嗽的症狀。若屬肺熱咳嗽、一切因火炎暑熱、氣虛濕熱引起的疾病,均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