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讀書志》~ 卷上 (1)
卷上 (1)
1. 明薛氏己
2. 國朝四庫
薛氏醫案十六種七十八卷
上書一集,明吳縣薛己撰。己字立齋,初為瘍醫,後方工於內科。因聯絡金元四家法,創立真陰真陽論,推衍金匱腎氣丸為六味八味,及增損一二味,則別成一方,自謂神明變化,遂開張介賓、趙養葵等固執滋填之弊。
案金匱要略用腎氣丸者五條:一曰虛勞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;一曰短氣,有微飲,當從小便去之;一曰男子消渴,小便反多,飲水一斗,小便亦一斗;一曰婦人轉胞不得溺,附方曰腳氣上入少腹不仁,是腎氣丸專為理腎氣利小便而設。
難經以兩腎之中為生氣之根,濁氣凝冱,則生氣格硋,津液消亡,故用附桂通陽,必重用滋燥、斂陰、泄濁之藥為佐,又恐滋斂味厚,致妨胃氣,用丸而不用湯,地黃分兩特重者,慮陰液隨濁溲並泄,用以保全津液,非藉之填補也。己不明此理,直以為補陰君藥,昧者或從而武和,或從而訕謗,介葛廬亦難解紛矣。
自著書八種:曰內科摘要,女科撮要,外科樞要,癘瘍機要,正體類要,口齒類要,保嬰金鏡錄,凡一十六卷。父鎧所著保嬰撮要二十卷,辭旨譾劣,非金元諸家之實力窮研者可比。且多載治驗,援引貴遊,殊形醜謬。
其刪改舊本,附以己說者七種:曰倪維德原機啟微,陳自明婦人良方,錢乙小兒直訣,王綸明醫雜著,陳文仲小兒痘疹方、杜本傷寒金鏡錄,朱震亨外科精要,凡四十二卷,悉非原書之舊。天啟中朱明重刻,前有紀事一篇,言夢己求刻此書甚為怪誕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大意如下:
《薛氏醫案》共十六種七十八卷,是由明朝吳縣的薛己編寫的。薛己字立齋,起初他是一名外科醫生,後來轉而擅長內科。他聯繫了金元四大家的醫學理論,創立了「真陰真陽」的理論,並發展了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腎氣丸成為六味丸和八味丸,通過增加或減少一兩味藥材就能形成新的方劑,他自認為這是神妙的變化,因而開創了張介賓、趙養葵等人過度滋補的風氣。
根據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腎氣丸主要用於治療五種情況:一是虛勞引起的腰痛,小腹緊縮,小便不暢;二是短氣,有輕微的水濕,應從小便排出;三是男性糖尿病,小便頻繁,飲水一斗,小便也是一斗;四是婦女膀胱炎,無法正常排尿;以及腳氣上沖,小腹無知覺。這些都表明腎氣丸主要是用來調理腎氣和利尿的。
《難經》認為,兩腎中間是生氣的根本,如果濁氣凝結,生氣就會受阻,津液也會消失。因此,使用附子和肉桂來疏通陽氣,必須輔以滋潤燥熱、收斂陰氣、清除濁氣的藥物。同時,因為滋補藥物味道濃厚,可能會影響胃氣,所以選擇製成丸劑而不是湯劑。地黃的份量特別重,是為了防止陰液隨著濁尿一起流失,以保護津液,而不是用來填補。薛己不明白這個道理,直接將其視為補陰的主要藥物,一些誤解的人可能盲目跟隨,或者批評詆毀,即使張景嶽也難以解釋清楚。
薛己自己編寫了八本書:《內科摘要》、《女科撮要》、《外科樞要》、《癘瘍機要》、《正體類要》、《口齒類要》、《保嬰金鏡錄》,總共有十六卷。他父親薛鎧所著的《保嬰撮要》共二十卷,詞語和意思都很淺顯,遠不及金元時期的醫學家們深入研究的成果。而且,書中大多數都是治療案例,引用了很多貴族遊客的例子,顯得非常荒謬。
他修改了七本舊書,並加上了自己的觀點:《倪維德原機啟微》、《陳自明婦人良方》、《錢乙小兒直訣》、《王綸明醫雜著》、《陳文仲小兒痘疹方》、《杜本傷寒金鏡錄》、《朱震亨外科精要》,總共有四十二卷,這些都不是原書的原本。在天啟年間,朱明重新刻印了這些書籍,在書前有一篇記事,講述了一個奇怪的夢,夢見薛己請求刻印這本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