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讀書志》~ 卷上 (1)
卷上 (1)
1. 國朝四庫
世醫得效方二十卷
上書一種,元南豐危亦林撰。亦林字達齋,官本州醫學教授。是書積其高祖以下五世所集醫方,凡八種:一大方脈科,九十一門,二小方脈科,七十一門,三風科十門,四產科兼婦人雜病三十三門,五目科十二門,六口齒咽喉科六門,七正骨金簇科二十九門,八瘡腫科二十四門,附孫真人養生法,針灸科散附各科中,有目無書。序稱創始於天曆元年,訖功於後至元三年,凡一十六年。
由江西醫學提舉司牒呈醫院下諸路提舉司重校,復白醫院始准刊行,其慎重如此。前有太醫院銜名,凡院使十一人,同知院事二人,僉院事二人,同僉院事二人,判官二人,經歷二人,都事二人,椽史二人。其書彙集古方,足資考據。第無所發明。禾於會稽梁氏,見其元朝刻本,惜未鈔錄。
白話文:
這本書名為《世醫得效方》,共二十卷,是由元代南豐人危亦林編寫的。危亦林,字達齋,在本州擔任醫學教授。此書匯集了從他高祖父以下五代人所收集的醫方,總共有八類:一是大方脈科,涵蓋九十一個範疇;二是小方脈科,有七十一個範疇;三是風科,有十個範疇;四是產科及婦人雜病,包含三十三個範疇;五是目科,有十二個範疇;六是口齒咽喉科,有六個範疇;七是正骨金簇科,有二十九個範疇;八是瘡腫科,有二十四個範疇。此外,還附有孫真人養生法,針灸科則分散附在各科中,僅有目錄而無具體內容。序言中提到,該書的編纂工作開始於天曆元年,完成於後至元三年,共耗時十六年。
此書經由江西醫學提舉司遞呈醫院,再由醫院轉交各地提舉司進行重校,最後得到醫院的批准才得以刊行,由此可見當時對此書的重視程度。書前列出了太醫院的職員名單,包括院使十一人、同知院事二人、僉院事二人、同僉院事二人、判官二人、經歷二人、都事二人以及椽史二人。書中匯集了大量古方,對於考據研究有極大的參考價值,只是並無太多新穎的發明或見解。我在會稽梁氏處見過此書的元朝刻本,可惜未能抄錄下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