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四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4)

1. 霍亂

胡左,瀉泄嘔吐,脈至數大,左手尤甚,舌乾而黃,時令暑熱干於臟腑,所謂熱泄熱嘔是也。瀉多傷陰,嘔多傷液,恐有化燥舌短津枯轉筋之劇,則險矣。

川連(三分),竹茹(一錢),廣皮(八分),姜渣(三分),蘆根(一兩)

又,脈數大,較前減四五,吐瀉亦漸少,有轉機之兆。

又,吐瀉雖止,今日脈象較昨數大稍增,右關更甚,舌苔根黃,陽明之熱不清。議兼人參白虎湯。

洋參(二錢),麥冬(二錢),生石膏(五錢),滑石(五錢),淡姜渣(三分),川連(五分),通草(五分),竹葉(十張),蘆根(一兩),香粳米(五粒),廣皮(一錢)

又,脈症俱退七八,余焰尤未盡減輕,重製方可再投。

洋參(二錢),麥冬(三錢),生石膏(一錢),滑石(二錢),通草(五分),川連(三分),扁豆(三錢),廣皮(一錢),淡姜渣(三分),竹茹(一錢),蘆根(一兩),香粳米(五粒)

胡右,瀉泄嘔吐,數日未已,脈情左數右澀,身體左熱右寒。此陰陽不和,升降失職,亦是暑熱起見,漸有轉筋之意,須防加重。況身懷六甲,吐瀉動胎,為害非輕。宜涼不宜溫,宜和不宜散。

川連(三分),竹茹(一錢),淡姜渣(三分),蘇梗(一錢),木瓜(一錢),廣皮(八分)

又,昨投泄熱和胃,今諸恙稍滅,然總要胎元不動則吉。

川連(三分),生薑(三分),竹茹(一錢),老蘇梗(二錢),廣皮(八分),木瓜(一錢),生熟砂仁(六分)

以冷水、滾水各半,煎藥。

白話文:

[霍亂]

胡先生的情況,他一直有嚴重的腹瀉與嘔吐,脈搏頻率快且強烈,左手的脈象尤其明顯,舌頭乾燥且呈黃色,這是由於夏季的酷熱影響了他的內臟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熱性腹瀉和嘔吐。過度的腹瀉會損傷體內的陰氣,過度的嘔吐會消耗體內的液體,可能會導致舌頭乾燥、津液枯竭、肌肉抽搐等嚴重情況,這是極其危險的。

醫生開出的藥方有:黃連、竹茹、陳皮、薑渣、蘆根。

接下來,他的脈搏頻率和強度比之前減少了四到五次,嘔吐和腹瀉的症狀也逐漸減少,顯示出病情有好轉的跡象。

再來,雖然嘔吐和腹瀉已經停止,但今天他的脈象比昨天的頻率和強度稍微增加,右手的脈象更為明顯,舌苔根部呈黃色,說明陽明經的熱氣仍未清除。因此,醫生建議加上人參白虎湯。

藥方包括:西洋參、麥冬、生石膏、滑石、淡薑渣、黃連、通草、竹葉、蘆根、香粳米、陳皮。

接著,脈象和症狀都減輕了七到八成,但是餘下的熱氣仍然沒有完全消散,需要更強效的藥物治療。

藥方包含:西洋參、麥冬、生石膏、滑石、通草、黃連、扁豆、陳皮、淡薑渣、竹茹、蘆根、香粳米。

再來,胡先生持續有腹瀉和嘔吐,已經好幾天了,脈象上左手脈搏頻率快,右手則有些滯澀,身體左側熱,右側冷。這是陰陽失調,身體機能失衡,也是因為夏季的酷熱所導致,漸漸出現肌肉抽搐的徵兆,需要特別小心。況且他懷有身孕,嘔吐和腹瀉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,後果嚴重。因此,應該使用涼性而非溫性的藥物,並且應該調和而非散發。

藥方有:黃連、竹茹、淡薑渣、蘇梗、木瓜、陳皮。

接下來,昨天使用了清熱和胃的藥物,今天他的各種症狀有所緩解,然而最重要的是胎兒的健康狀況不能受到影響。

藥方有:黃連、生薑、竹茹、老蘇梗、陳皮、木瓜、生熟砂仁。

最後,用一半冷水、一半熱水來煎煮這些藥材。

2. 作酸

某左,左關弦滑,食後作酸,得吐則適,似屬肝陽犯胃。

黨參(四錢),川連(三分),吳萸(三分),半夏(二錢),代赭石(四錢),旋覆花(二錢),陳皮(一錢五分),砂仁(一錢),木香(四分),生薑(二)

錢左,曲直作酸,脈至左弦右弱,宜兼泄肝陽(此方在後)。

談左,作酸一症,有因火旺者,有胃陽衰者。今色脈無力無神,當以胃陽衰治之。

蔻仁(二粒),砂仁(三粒),陳皮(一錢),芡實(炒,三錢),懷藥(炒,三錢),杜仲(三錢),姜(二)

邵,濕停中脘,脾不運也,吐酸痞滿悶。主以溫開。

半夏(一錢五分),陳皮(一錢),枳殼(炒,八分),小樸(五分),生熟砂仁(八分),赤苓(二錢),姜(一)

錢左,曲直作酸,脈至左弦右弱。宜清泄肝陽。

半夏(一錢五分),茯苓(三錢),陳皮(一錢),枳殼(炒,七分),吳茱萸(二分),川連(一分),蔻仁(二粒),黨參(三錢),伏龍肝(三錢),姜(一)

白話文:

[胃酸過多]

某位病患,左手脈象呈現弦滑,飯後會感到胃酸過多,若能嘔吐則會舒服些,這似乎是肝臟功能亢進影響到胃部所致。

處方如下:黨參16克、黃連1克、吳茱萸1克、半夏8克、代赭石16克、旋覆花8克、陳皮7.5克、砂仁4克、木香2克、生薑8克。

另有一位病患,脈象顯示左邊弦而右邊弱,胃酸過多,應當調理肝臟功能過盛的情況,處方詳列於後。

另一位病患,胃酸過多,可能是因為火氣大,或是胃部機能衰退。現在面色和脈象都顯得無力無神,應該要從調理胃部機能衰退來治療。

處方如下:豆蔻仁2顆、砂仁3顆、陳皮4克、芡實(炒)9克、山藥(炒)9克、杜仲9克、薑8克。

邵先生,中焦有濕氣停滯,是脾臟不能正常運行導致的,表現為胃酸過多、脹氣、悶悶不樂。治療上應當以溫暖開散為主。

處方如下:半夏7.5克、陳皮4克、炒枳殼6克、厚樸5克、生熟砂仁6克、豬苓8克、薑4克。

另一位病患,脈象顯示左邊弦而右邊弱,胃酸過多,應當調理肝臟功能過盛。

處方如下:半夏7.5克、茯苓9克、陳皮4克、炒枳殼5.5克、吳茱萸1克、黃連0.5克、豆蔻仁2顆、黨參9克、伏龍肝9克、薑4克。

3. 噯氣

吳,胃氣逆行則噯,脾氣不運則便溏。

黨參(三錢),茅朮(炒,一錢),陳皮(一錢),半夏(一錢),萊菔子(五分),神麯(炒,一錢),炙草(一分),覆花(三錢),茯苓(三錢),大麥仁(三錢),木香(三分),炮姜(四分)

孫左,脈左弦,胸痞作酸而噯,肝氣上升,而胃氣不降。

黨參(三錢),枳實(六分),赭石(三錢),覆花(三錢),當歸(一錢五分),半夏(一錢),茯苓(三錢),炙草(二分),大麥仁(三錢),降香(五分)

又,氣逆稍平,宜當異功以培中土。

某,氣逆作噯便溏,脾陽不運,胃氣不降。

炮姜皮(六分),益智仁(五分),焦曲(一錢),半夏(一錢),砂仁(炒,六分),冬朮(三錢),廣皮(一錢),穀芽(三錢),大麥仁(炒,三錢)

白話文:

[打嗝]

吳先生的情況是,他的胃氣上逆導致了打嗝,脾氣運化功能不佳造成了腹瀉。

處方包含了黨參、茅朮、陳皮、半夏、萊菔子、神麯、炙甘草、覆盆花、茯苓、大麥仁、木香和炮姜等藥材。

孫先生的脈象顯示左脈弦緊,有胸悶、反酸及打嗝的症狀,這表明肝氣上沖,而胃氣未能順利下降。

針對孫先生的病情,處方使用了黨參、枳實、赭石、覆盆花、當歸、半夏、茯苓、炙甘草、大麥仁和降香等藥材。

另外,當氣逆的症狀稍微緩解後,應使用異功湯來調理脾胃,培補中焦。

另一個病患,因為氣逆出現打嗝和腹瀉,脾臟的陽氣運行不暢,胃氣無法順利下降。

對於此患者,處方中包含炮姜皮、益智仁、焦麥芽、半夏、砂仁、冬朮、廣陳皮、穀芽和炒大麥仁等藥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