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王樂亭指要》~ 卷四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)

1. 嘔吐

冬朮,懷藥,白芍,陳皮,茯苓,穀芽

過左,面色淡白,口吐清涎,脈至關脈沉細,寒濕停於胃脘,理中湯主之。

黨參(四錢),冬朮(炒,三錢),炙草炭(三分),泡姜(八分),陳皮(一錢),蔻仁(三粒)

孫左,胃氣大傷,納食則吐。藥味偏劣者,均非所宜。

竹茹(薑汁炒,一錢),烏梅(一個),伏龍肝(一兩),煎湯飲

又,龍井茶葉(一撮),姜(一)

又,好醋(十匕),生薑(一錢),建蓮煮爛作點心,山藥煮爛代飲,大鯽魚煮熱(姜醋煮蘸食)。

陳,積飲停痰,作脹作嘔。

半夏,陳皮,生熟砂仁,神麯(炒),焦麥芽,茯苓,木香,生薑

華左,津液不足,氣血虛弱,納穀作嘔,脘中作痛。宜與辛潤腑氣,以通為補。

製半夏(二錢),韭白(二錢),蔞仁(二錢),會皮(三錢),姜(二),大麥仁(炒,三錢),黑芝麻(四錢)

又,原方,加生熟砂仁(三分),川鬱金(七分)。

馬左,食入至飢,時作嘔,完穀不化。脾陽式微,運化失職。

乾薑(炒,一分),黨參(三錢),熟附(四分),生薑(一),半夏(一錢)

許左,嘔吐完穀,脘痛攻撐,六脈沉細。不特胃虛,脾陽亦衰。

黨參(砂仁拌炒,一兩),半夏(薑汁炒,二錢),乾薑(五分),白蜜(十匕),灶心土煎湯代水

葉左,脾不克運,胃氣逆行,納穀輒嘔,脘痛作酸,右關略見滑數。不無痰火,而兼挾滯。擬和中法。

製半夏(一錢五分),廣皮(一錢),茯苓(一錢五分),生熟砂仁(一錢),川樸(五分),楂炭(二錢),大麥仁(四兩),姜渣(五分),竹茹(五分)

趙左,知飢能納,食後一二時胸腹漸漸作痛,得水穀盡行吐出方適,顯系脾氣失健失運。

異功散,加川樸、枳殼(炒)、穀芽(炒)、神麯(炒)、檳榔、官桂、炮薑、木香。

管右,納穀輒嘔,胸次有塊積滯踞於中宮,以至胃不容納。

製半夏(二錢),廣皮(一錢五分),檳榔(一錢五分),枳殼(五分),焦曲(一錢五分),川樸(薑汁炒,五分),木香(五分),生熟砂仁(五分),姜(二),香附(一錢五分)

蔣左,中脘結塊如拳,攻痛嘔吐。

焦白朮(三錢),焦枳殼(八分),生熟砂仁(八分),焦神麯(一錢五分),木香(四分),焦穀芽(二錢)

史右,肝胃之氣上逆,為吐酸,為嘴惡。

黨參(炒,二錢),枳實(五分),青皮(五分),吳茱萸(川連汁炒,三分),炙草(三分),覆花(二錢),製半夏(二錢),蔻仁(二粒,代赭石(三錢),麥芽(三錢)

接方,製半夏(一兩),茯苓(一兩),廣皮(炒,二兩),香附(炒,一兩),蔻仁(一兩),蓽澄茄(五錢)

共研末,每用一錢,將木香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嘔吐

**案例一:**病人面色蒼白,吐出清口水,脈象沉細,診斷為寒濕停滯胃脘,用理中湯治療。藥方:黨參、炒白朮、炙甘草炭、炮薑、陳皮、蔻仁。

**案例二:**病人胃氣受損嚴重,一吃東西就吐,藥性偏寒的藥物都不適合。藥方:薑汁炒竹茹、烏梅、伏龍肝。另有方:龍井茶葉、生薑;或好醋、生薑、建蓮(煮爛作點心)、山藥(煮爛代飲)、大鯽魚(薑醋煮蘸食)。

**案例三:**病人因積飲停滯痰濁,導致脹滿嘔吐。藥方:半夏、陳皮、生熟砂仁、炒神麴、焦麥芽、茯苓、木香、生薑。

**案例四:**病人津液不足,氣血虛弱,吃東西就嘔吐,胃脘疼痛。需用辛溫潤澤的藥物,以通補兼施。藥方:製半夏、韭白、蔞仁、厚朴、生薑、炒大麥仁、黑芝麻。另加方:原方加生熟砂仁、川鬱金。

**案例五:**病人經常飢餓,時常嘔吐,食物消化不良,脾陽虛弱,運化功能失常。藥方:炒乾薑、黨參、熟附子、生薑、半夏。

**案例六:**病人嘔吐食物殘渣,胃脘疼痛脹滿,脈象沉細,不僅胃虛,脾陽也衰弱。藥方:砂仁拌炒黨參、薑汁炒半夏、乾薑、白蜜,用灶心土煎湯送服。

**案例七:**病人脾胃運化失調,胃氣上逆,吃東西就吐,胃脘疼痛且伴有酸味,脈象右關略滑數,可能兼有痰火和食積。擬用和中法治療。藥方:製半夏、厚朴、茯苓、生熟砂仁、川樸、炙楂炭、大麥仁、薑渣、竹茹。

**案例八:**病人能感覺飢餓,也能吃東西,但飯後一兩個小時後胸腹漸漸疼痛,直到把吃下去的食物全部吐出來才舒服,說明脾胃運化功能失常。藥方:異功散加川樸、炒枳殼、炒穀芽、炒神麴、檳榔、官桂、炮薑、木香。

**案例九:**病人胃脘部有塊狀物,疼痛嘔吐。藥方:焦白朮、焦枳殼、生熟砂仁、焦神麴、木香、焦穀芽。

**案例十:**病人肝胃之氣上逆,吐酸水,口中有異味。藥方:炒黨參、枳實、青皮、川連汁炒吳茱萸、炙甘草、覆盆子、製半夏、蔻仁、代赭石、麥芽。另加方:製半夏、茯苓、炒廣皮、炒香附、蔻仁、蓽澄茄,共研末,每次用一錢,木香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