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洄溪醫案按》~ 失魂 (16)
失魂 (16)
1. 瘀血沖厥
東山水利同知,借余水利書,余往索出署,突有一人攔輿喊救命,謂我非告狀,欲求神丹奪命耳。其家即對公署,因往視病者,死已三日,方欲入棺,而唇目忽動,按其心口尚溫,誤傳余能起死回生,故泥首哀求。余辭之不獲,乃紿之曰:余舟中有神丹可救。因隨之舟中,與黑神丸二粒,教以水化灌之,非能必其效也。
隨即歸家。後復至山中,其人已生。蓋此乃瘀血衝心,厥而不返,黑神丸以陳墨為主,而以消瘀鎮心之藥佐之,為產後安神定魄、去瘀生新之要品,醫者苟不預備,一時何以奏效乎?
白話文:
在東山負責水利的官員向我借閱水利相關的書籍,我去他辦公室取書時,突然有個人擋在我的轎前大聲呼救,他說他不是來申訴的,而是想要求取靈丹來挽回生命。他的家就在公署的對面,因此我就去看了那位病人,病人已經死了三天,正準備放入棺材,但他的嘴脣和眼睛忽然有了動靜,摸他的胸口還有些溫度,誤傳我能讓人起死回生,所以他們磕頭苦苦哀求。我推辭不掉,就騙他說:我的船上有一種神丹可以救人。於是跟著他到了船上,給了他兩顆黑神丸,教他用水溶化後灌進病人口中,並不能確定一定有效。
隨即我回到家。後來我又去了山裡,那人已經活了過來。原來他是因為瘀血衝擊心臟,導致昏厥不醒,黑神丸主要成分是陳年墨汁,並輔以消除瘀血和安定心神的藥物,是產後安撫精神、去除瘀血促進新血生成的重要藥物,醫生如果不事先準備,一時之間如何能見效呢?
2. 胎中毒火
南門陳昂發夫人,懷娠三月,胎氣上逆,舌腫如蛋,色紫黑,粒米不能下,醫者束手,延余治。余曰:此胎中有毒火衝心,舌為心苗,故毒聚於舌,腫塞滿口,則飲食絕矣。乃用珠黃散及解毒軟堅之藥,屢塗其舌,腫漸消而納食;復用清涼通氣之方,消息治之。或謂解毒清火,與胎有害。
余曰:不然。胎氣旺甚,愈涼愈安,但熱毒傷陰,當滋養其血氣耳。乃專服余藥,孿生二子。後詢其得病之故,乃曾聽邪人之言,服不經之藥,幾致傷生,可為戒也。
白話文:
在南門有一個名叫陳昂發的人,他的夫人懷孕三個月,胎氣上沖,導致她的舌頭腫大如雞蛋,顏色呈現紫黑色,連一粒米都無法吞嚥,醫生們都束手無策,於是請我去治療。我看過後說,這是因為胎兒體內有毒火上沖到心臟,舌頭是心臟的反映部位,所以毒氣集中在舌頭上,使舌頭腫脹堵住口腔,導致無法進食。於是使用了珍珠黃散和一些解毒軟化堅硬組織的藥物,多次塗抹在舌頭上,舌頭的腫脹逐漸消退,她也能開始進食;再用清涼通氣的藥方,調理身體。
有人認為解毒和清火的藥物對胎兒有影響。我回答說,這不是真的。胎兒的生命力旺盛,越涼快越安全,只是熱毒會傷害陰性能量,應該滋補血氣。於是她專門服用我開的藥,最終順利產下雙胞胎兒子。後來詢問她生病的原因,原來是因為聽信了不良人士的言論,服用了未經驗證的藥物,差點危及生命,這可以作為一個警示。
3. 子利
蘭溪潘開子表弟,其夫人懷娠患痢,晝夜百餘次,延余視。余以黃芩湯加減,兼養胎藥飲之,利遂減,飲食得進,而每日尚數十次,服藥無效。余曰:此不必治,名曰子利,非產後則不愈,但既產,恐有變證耳。病家不信,更延他醫,易一方,則利必增劇,始守余言,止服安胎藥少許,後生產果甚易,而母氣大衰,虛象百出。適余從浙中來,便道過其門,復以產後法消息治之,病痊而痢亦止。
蓋病有不必治而自愈,強求其愈,必反致害,此類甚多,不可不知也。
雄按:此所謂利,即是泄瀉。古人名曰利下,非今之痢也。痢疾古名滯下,若胎前久痢不愈,產後其能免乎?
白話文:
蘭溪地方的潘開子是我的表弟,他的妻子在懷孕期間得了痢疾,日夜上廁所超過一百多次,於是請我去診斷。我當時開了黃芩湯加減方,同時搭配安胎的藥物給她服用,她的痢疾症狀確實減輕了,也能開始進食,但每天還是要上廁所數十次,再服用藥物似乎沒有太大的效果。我告訴他們,這種情況不需要特別治療,這種痢疾被稱為「子利」,除非產後否則不會好,但產後可能有其他併發症。他們不相信我的話,轉而請其他醫生看診,每次換醫生病情就會惡化,最後他們才相信我,只服用少量的安胎藥。後來她順利生產,但產後母親的身體狀況非常差,出現各種虛弱的症狀。剛好我從浙江回來,順路去他們家,再次以產後調理的方式治療,最後她的病好了,痢疾也停了。
有些疾病不需要特別治療也會自行康復,如果硬要使其快速康復反而會造成傷害,這種例子非常多,我們必須知道這一點。
雄按:這裡所說的痢疾,實際上就是現在所說的腹瀉。古人稱之為「利下」,並不是現在所說的痢疾。真正的痢疾在古代被稱為「滯下」,如果懷孕期間長期腹瀉未愈,產後怎麼可能會好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