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五 (6)
卷十五 (6)
1. 痔漏
胸生瘡,不慎酒色成漏,窾長數頭流血液,久則神形困倦,腰痛難伸,人謂心漏,誰知腎虛成漏乎。心氣必得腎氣以相生,腎氣必得心氣以相閉,心漏成於腎氣泄也,可不急治腎衰乎。然治腎,心氣不閉,與不補同。蓋有出氣無止氣耳。或謂:凡漏瘡成於濕熱,但閉心之竅,不去濕熱,恐漏亦不愈。
不知心漏成於腎虛,腎虛則寒非熱也。腎虛,真水虛,非邪水盛。宜補真陰,邪水消,溫腎寒,濕熱退。用,溫腎丹,:鹿茸、附子二個,青鹽、人參二兩,瓦蔥二枝、紅棗四兩。為末,煮棗,搗為丸。日空心酒下三十丸。服月餘愈。方奇在鹿茸既能益腎中水火,更補心中缺陷。
又附子辛熱,無經不達,引入心腎,填補空竅。加青鹽,以轉堅。蓋漏瘡必多竅孔,故流血。血得咸則止。瓦蔥者,消濕熱於無形,心漏非濕熱,然少有存留,則孔竅難塞,故用以防變。又恐氣虛不能運化,更益人參生氣血,助茸、附通達上下,尤易成功。
白話文:
胸部生瘡,因縱慾傷身導致肛門廔管,廔管有多個開口,不斷流血,時間久了就會感到疲倦、腰痛難以伸直。人們都認為這是心臟疾病引起的廔管,卻不知道其實是腎虛造成的。心臟的氣需要腎氣來滋養,腎氣也需要心臟的氣來約束,所以心臟疾病引起的廔管,其實是腎氣虧損造成的。難道不應該趕快治療腎虛嗎?但是,單純治療腎虛,如果心臟之氣不能收斂,就等於沒有治療,因為只是治標不治本,氣一直在外洩。
有些人認為,所有廔管都是濕熱引起的,只要閉合心臟的竅穴,而不去除濕熱,廔管就不會痊癒。但他們不明白,心臟疾病引起的廔管是因腎虛造成的,腎虛是寒症而非濕熱,是體內真水不足,而非邪水過盛。所以應該滋補真陰之氣,讓邪水自然消退,溫暖腎臟的寒氣,從而消除濕熱。
我用的方劑是溫腎丹:鹿茸、附子各兩個,青鹽、人參各二兩,瓦蔥兩枝,紅棗四兩。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紅棗煮水,然後將藥粉搗成藥丸。每天空腹用酒送服三十丸,服用一個多月即可痊癒。此方獨特之處在於,鹿茸既能滋補腎臟的水分和陽氣,又能補益心臟的不足。
附子辛熱,藥性能到達全身各處,能溫通心腎,填補空虛的竅穴。加入青鹽,可以收斂止血。因為廔管一定有很多孔洞,所以會流血,而血遇到鹹味就能止血。瓦蔥可以無形中消除濕熱,雖然心臟疾病引起的廔管不是濕熱引起的,但如果體內還有少量濕熱殘留,就會使孔洞難以閉合,所以用瓦蔥預防病情變化。另外,擔心氣虛無法運化藥力,所以再加入人參,以生氣養血,幫助鹿茸、附子等藥物通達全身,更容易取得療效。
2. 頑瘡
手足或胸背頭面生惡瘡,終年不愈,臭腐不堪,外藥內服藥不效,世謂頑瘡,言冥頑難治,不治未得其妙也。夫生瘡乃氣血不和,不和者,或濕浸,或熱盛,或濕熱寒邪交至,遂氣結血滯,結皮肉而生瘡,久之膿血不淨,因生蟲。人用殺蟲藥,反傷皮肉,氣血愈虛,力難兼到,棄皮肉於膜外而不顧,瘡乃頑。
故治瘡宜行氣活血,蟲與毒不必治。然氣必補,始行於周身,血必補,始行於遍體。用,救頑湯,:耆、歸、麥冬、白朮、熟地一兩,生草三錢,棗皮、茯苓五錢,柴胡、防風、連翹一錢,半夏二錢,附子一片。二劑更紅腫,切勿畏。再八劑,必愈。方活血行氣,乃醫之力。
氣行血活,蟲將安寄?故不必殺蟲而頑瘡愈。
內股生瘡,斂如豆許,翻肉一塊如菌狀,人謂蟲蝕外翻,誰知肝經風熱爍血乎。肝熱則生風,此內風也。外風清涼,內風蘊熱,故外風宜散,內風宜清。然但清風不補血,則熱不可解,風不可舒。必須養血之中益之清熱,則燥不能燥,熱退風自靜。用,清風湯,:白芍一兩,參、歸五錢,白朮、炒梔子、丹皮、沙參、花粉三錢,甘草、柴胡、連翹一錢,川芎二錢。數劑瘡自斂。
此滋血養肝,非消肉化毒,何以愈?蓋瘡成於肝旺,平肝,血不燥,自風散熱退。苟不平肝,內降火,外追蝕,則蝕又翻,翻又蝕,肉益大,氣益虛,變且生矣。
白話文:
標題: [頑瘡]
內容: 手腳或者胸部背部、頭部臉部出現惡瘡,整年都無法痊癒,潰爛發出惡臭,無論外用藥膏還是內服藥物都沒有效果,世人稱之爲頑瘡,意思是頑固難治,但實際上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。瘡的產生是因爲氣血不調和,不調和的原因可能是溼氣過重,或是熱氣過盛,或是溼熱與寒邪同時侵襲,導致氣血凝滯,皮膚肌肉因此結塊生成瘡,時間久了膿血不斷,進而滋生蟲害。人們使用殺蟲藥,反而傷害了皮膚肌肉,使氣血更加虛弱,難以兼顧,於是瘡病部位被放棄不管,瘡也就變得更加頑固。
因此治療瘡應該從行氣活血着手,不必專門針對蟲害和毒素。然而,氣必須得到補充才能遍佈全身,血也必須得到補充才能流遍全身。可以使用救頑湯,成分包括黃耆、當歸、麥冬、白朮、熟地各一兩,生草三錢,山茱萸、茯苓各五錢,柴胡、防風、連翹各一錢,半夏二錢,附子一片。服用兩劑後可能會出現紅腫現象,切勿害怕。再連續服用八劑,必定會痊癒。此方能活血行氣,是醫生的妙招。
氣血運行正常,蟲子將無處藏身,所以不必專門殺蟲,頑瘡也會自行痊癒。
大腿內部生瘡,緊縮如豆大小,翻出的肉像菌狀,人們以爲是蟲蝕導致外部翻出,卻不知是肝經風熱損傷血液。肝熱則易生風,這是內在的風。外風清涼,內風蘊熱,所以外風宜疏散,內風宜清除。然而只清風不補血,則熱無法解除,風也無法舒緩。必須在養血的同時加入清熱的成分,才能防止乾燥,熱退風自然靜止。可以使用清風湯,成分包括白芍一兩,人參、當歸各五錢,白朮、炒梔子、丹皮、沙參、花粉各三錢,甘草、柴胡、連翹各一錢,川芎二錢。數劑後瘡口自然收斂。
這正是滋補血液、調養肝臟,而非消除肉塊、化解毒素,爲何能治癒呢?因爲瘡是由肝氣旺盛引起,調和肝氣,血液不會過於乾燥,自然風散熱退。如果不調和肝氣,只是內降火,外追蝕,那麼蝕肉又會翻出,翻出的肉又會被侵蝕,肉塊越來越大,氣血越來越虛,病變隨時可能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