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二 (3)
卷十二 (3)
1. 安胎
用,消惡安胎湯,:苓、術五錢,甘草、乳香末、沉香末、蘇葉一錢,歸、芍一兩,陳皮五分,花粉、人參三錢。一劑痛定鬼去。此大補氣血,正足邪自消,痰清胎自定。
胎形已成,或未成必墮,性甚急,多怒,人謂氣血衰,不能固胎,誰知肝火甚,動而不靜乎。肝藏血,肝氣不藏,血自難固。蓋肝中相火靜則安,動則熾,又最易動難靜,加大怒火更動矣。火動莫遏,則火勢飛揚,不能生氣化胎,反食氣傷精。精傷胎又何養乎?宜平肝火,大利腰臍氣,使氣生血,血清其火也。
用,利氣泄火湯,:白朮一兩,參、歸、芡實三錢,甘草一錢,黃芩二錢,白芍、熟地五錢。服二月,胎安。此補氣,若不泄火則氣旺,火不能平,轉害氣矣。加黃芩於補氣中,益之歸、芍、熟地則血不燥,氣益和,氣和血必和,氣自利。況白朮最利腰臍氣哉。
白話文:
安胎
服用「消惡安胎湯」:茯苓、白術各五錢,甘草、乳香末、沉香末、蘇葉各一錢,當歸、白芍藥各一兩,陳皮五分,花粉、人參各三錢。一劑藥下去,疼痛就會止住。此方大補氣血,氣血充足,病邪自然消除,痰濕去除,胎兒自然安穩。
如果胎兒已經成形或尚未成形卻有流產的危險,而且孕婦性情急躁,容易發怒,有些人認為是氣血衰弱,無法保住胎兒,其實是因為肝火旺盛,導致胎兒不安穩。肝臟藏血,肝氣不藏,血液就難以固守。因為肝臟中的相火(一種虛擬的內火),平靜時則安穩,活動時則熾盛,而且最容易活動卻難以平靜,如果再加上怒火,則更加劇烈。火旺盛時不可抑制,火勢就會蔓延,不能滋生氣血孕育胎兒,反而會耗損氣血傷精。精氣受損,胎兒又怎麼能夠養育呢?所以應該平肝火,疏通腰腹部氣血,讓氣血滋生,血液清熱降火。
服用「利氣泄火湯」:白術一兩,人參、當歸、芡實各三錢,甘草一錢,黃芩二錢,白芍藥、熟地黃各五錢。服用兩個月,胎兒就能安穩。此方補氣,如果不瀉火,則氣盛,火氣不能平息,反而會損傷氣。在補氣的藥方中加入黃芩,再佐以當歸、白芍藥、熟地黃,則血液不燥,氣血調和,氣血調和,則氣血自然順暢。況且白術最能疏通腰腹部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