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士鐸

《辨證奇聞》~ 卷十二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二 (1)

1. 卷十二

2. 安胎

小腹痛,胎不安如下墜狀,人謂帶脈無力,誰知脾腎兩虧乎。胞胎雖繫帶脈,帶脈實關脾腎二經,損則帶脈力微,胞胎何能勝任。然其所以虧,非飲食過多,即房勞大甚,不補脾腎,帶脈拘急,胞胎所以下墜。然胞胎何關乎帶脈?胞胎系通心腎,不通脾,似不必補脾。然脾後天,腎先天。

脾非先天氣不化,腎非後天氣不生。補腎不補脾,腎精必不能遽生。故補脾正補腎。胞胎原借先後天之氣,安得不固。用,安奠二天湯,:參、朮、熟地一兩,山藥、棗皮五錢,炙草一錢,杜仲三錢,枸杞、扁豆二錢。不必三劑。胎動本脾腎雙虧,正須參、朮、熟地,始能挽回於頃刻,世每少用參、術,故寡效。

胎至三四月,口乾舌燥,咽喉微痛,無津潤,致胎不安,甚則血如經流,人謂火動,誰知水虛乎。胎非男精不結,亦非女精不成,逐月養胎,經絡雖分,實不離腎。故腎水足胎安,腎水虧,腎火必動,胎乃不寧。故補腎水足以安之。但腎難遽生,須補肺金,則水有化源,無根之火,又何難制?方中少加清熱,胎氣易安。

用,潤燥安胎湯,:熟地一兩,棗皮、麥冬五錢,益母草、阿膠二錢,生地三錢,黃芩一錢,北味二分。二劑安,十劑不再動。此補腎精,雖兼補肺,然補肺無非補腎,故腎不燥,火不爍,胎而安。

吐泄致胎不安疼痛,急不可緩,人謂脾胃寒極,誰知脾胃虛極乎。脾胃氣虛,則胞胎無力,必崩墮。況又加吐泄,脾胃愈虛,欲胞胎無恙,得乎?然胎猶不下者何?脾胃雖損,腎氣尚固也。胞胎繫於腎連於心,腎未損,腎氣交心,心氣通胞胎,故胞胎欲墮而未墮。且腎氣能固,腎氣必生脾;心氣能通,心氣必援胃。

脾胃雖虛而未拖,故胞胎雖動而未落。可不急救脾胃乎。然脾胃將絕,只救脾胃,土氣難生,更助心腎火,尤易接續。用,援土固胎湯,:人參、山藥、棗皮一兩,白朮二兩,肉桂二錢,附子五分,炙草一錢,杜仲、續斷、枸杞、菟絲三錢,砂仁三粒。二劑愈。方救脾胃土十八,救心腎火十二。

救火輕,救土重者,蓋土崩,非重劑不援,火息雖小劑可助。熱藥恐太燥,不比溫補,可多用。況胎動,本土衰,何必大用熱劑助火,以傷胎氣。

素郁致胎動不安,兩脅脹痛如子懸,此肝氣之通也。養胎系腎水,然必肝血相助,肝血最不可缺也。肝舒則肝氣不閉,肝血自不下藏,灌注胞胎,以助腎水。今肝苦郁,肝且閉塞不通,子無血蔭,必上以覓食。故子懸乃氣使之升,非子之自懸也。宜開肝鬱補血,燥自定。用,解懸湯,:歸、芍一兩,炒梔子、茯苓三錢,枳殼五分,砂仁三粒,人參一錢,薄荷二錢,白朮五錢。三劑安。

去梔子再數劑妙。此平肝開鬱,郁開,肝不剋土;肝平,木不動火。況又健脾生胃,使水穀生精,分布各臟。肝腎潤澤,胞胎自無干澀。

白話文:

腹部疼痛,感覺胎兒好像要掉下來一樣,人們認為是帶脈無力,其實是脾腎兩虛造成的。雖然胎兒是繫在帶脈上,但帶脈實際上與脾腎兩條經脈相關。如果脾腎虛損,帶脈力量就會減弱,胎兒怎麼能安穩呢?而造成脾腎虛損的原因,不是飲食過量,就是性生活過度。如果不補養脾腎,帶脈就會緊張,胎兒就會下墜。

那麼,胎兒為什麼和帶脈有關呢?胎兒的連繫是通過心腎,不是直接透過脾,好像不需要補脾。但是,脾是後天之本,腎是先天之本。脾氣不強,後天之精就無法轉化;腎氣不強,先天之精就無法產生。補腎不補脾,腎精不可能迅速產生。所以,補脾其實就是在補腎。胎兒依靠先後天的氣血滋養,怎麼能不穩固呢?

用安奠二天湯:人參、白朮、熟地各一兩,山藥、紅棗肉各五錢,炙甘草一錢,杜仲三錢,枸杞、扁豆各二錢。不需要服用三次。胎動不安本來就是脾腎都虛,必須用人參、白朮、熟地來補養,才能立刻見效。但現在許多醫生不愛用人參、白朮,所以效果不好。

懷孕三四個月時,出現口乾舌燥、咽喉微痛、沒有津液滋潤的情況,導致胎兒不安,嚴重的話甚至會像月經一樣出血,人們認為是火氣太旺,其實是腎水不足。胎兒的形成需要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精血,每個月都需要滋養,雖然經絡不同,但都離不開腎。所以,腎水充足胎兒就會安穩,腎水不足腎火就會旺盛,胎兒就會不安。因此,補腎水就能讓胎兒安穩。但是腎水難以迅速產生,需要補肺金,這樣腎水才有來源,沒有根的火氣也容易控制。在方子裡加一點清熱的藥,胎氣就容易安穩。

用潤燥安胎湯:熟地一兩,紅棗肉、麥冬各五錢,益母草、阿膠各二錢,生地三錢,黃芩一錢,北五味子二分。服用兩劑就能安定,服用十劑就不會再有動胎的情況。這個方子補腎精,也兼顧補肺,但補肺的目的還是為了補腎,所以腎就不會乾燥,火氣不會太旺,胎兒自然安穩。

如果因為嘔吐腹瀉導致胎兒不安疼痛,情況非常緊急。人們認為是脾胃太寒,其實是脾胃極度虛弱。脾胃氣虛,胎兒就沒有力量,必然會滑胎。再加上嘔吐腹瀉,脾胃會更加虛弱,想讓胎兒沒事是不可能的。但為什麼胎兒沒有立即掉下來呢?是因為脾胃雖然損傷,但腎氣還算穩固。胎兒繫於腎,連接心,腎沒有損傷,腎氣會傳給心,心氣又傳給胎兒,所以胎兒想掉又沒掉。而且腎氣能穩固,腎氣就必然能滋養脾;心氣能流通,心氣就必然能幫助胃。

脾胃雖然虛弱但還沒完全損壞,所以胎兒雖然不穩但沒有掉下來。難道不應該趕快救治脾胃嗎?但是脾胃快要耗盡,只救脾胃,土氣難以產生,如果同時幫助心腎的火氣,更容易接續生機。用援土固胎湯:人參、山藥、紅棗肉各一兩,白朮二兩,肉桂二錢,附子五分,炙甘草一錢,杜仲、續斷、枸杞、菟絲子各三錢,砂仁三粒。服用兩劑就能好轉。這個方子救脾胃土的藥佔十八分,救心腎火的藥佔十二分。

救火的藥輕,救土的藥重,是因為土崩塌,不用重劑就無法挽回。火勢平息,用小劑量的藥就能幫助。熱藥怕太過燥熱,不像溫補的藥可以多用。況且現在胎動不安,是脾胃虛弱,何必大量用熱藥助火,傷害胎氣。

如果平時有鬱悶的情況導致胎動不安,兩側脅肋脹痛,好像子宮要懸空一樣,這是肝氣不通。養胎依靠腎水,但必須要有肝血幫助,肝血非常重要。肝氣舒暢,肝氣就不會閉塞,肝血自然會下流,滋養胎兒,幫助腎水。現在肝氣鬱悶,肝氣閉塞不通,胎兒沒有血滋養,就會向上尋求食物。所以子宮懸空是因為氣向上升,不是子宮自己要懸空。應該疏肝解鬱、補血,燥熱自然會平定。

用解懸湯:當歸、芍藥各一兩,炒梔子、茯苓各三錢,枳殼五分,砂仁三粒,人參一錢,薄荷二錢,白朮五錢。服用三次就能安定。

去掉梔子再服用幾劑效果更好。這個方子是平肝疏解鬱悶,鬱悶解除,肝就不會剋制脾土;肝氣平和,木氣就不會妄動,火氣就不會太旺。而且還能健脾養胃,使水穀生化精微,分布到各個臟器。肝腎都得到滋潤,胎兒自然不會乾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