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九 (15)
卷九 (15)
1. 陰痿
此方填精補火,何又加氣分藥?不知氣旺精始生,使但補火不補氣,則無根之火只光一時。惟氣旺則精自旺,火有根,生生不已。況氣乃無形,以補無形之火,更為相宜。
中年陽不舉,即或振興,已而衰敗,絕無情欲,人謂操持有定,誰知心包火衰乎。夫心火動,心包火即充力以濟,心包火衰,有使之動而不動者。且心包與命門火正相通,命門寒心包熱者有之,未有心包寒命門獨熱者。所以心包火微,有扶不起者,此故耳。法宜溫心包,不必溫命門。
用,救心包湯,:人參、巴戟一兩,肉桂、當歸三錢,炒棗仁、黃耆五錢,遠志、柏子仁、菟叢子二錢,茯神、良薑、附子一錢。十劑興生,二十劑陽不倒。方專治心包虛寒,不止振舉其陽。然實統治心者何故?蓋補心則心包強,自能久戰。
白話文:
這方子滋補腎精和腎陽,為何還要加入益氣的藥物呢?因為氣盛則精自生,只補腎陽而不補腎氣,就像無根之火,只能燃燒一時。只有腎氣充足,腎精才能旺盛,腎陽才能有根基,生生不息。況且,腎氣無形,用它來補益無形的腎陽,更為適宜。
中年男子陽痿,即使勉強勃起,不久也會衰敗,完全沒有性慾,人們以為他自制力強,卻不知是因為心包火虛衰。心火旺盛時,心包火會全力支援;心包火虛衰,則會導致心火雖有勃起之意,卻無法勃起。而且心包和命門火互相交通,會有命門火虛寒、心包火旺盛的情況,卻沒有心包火虛寒、命門火獨旺的情況。所以,心包火虛弱,往往難以恢復,原因就在這裡。治療方法應當溫補心包,不必溫補命門。
使用救心包湯:人參、巴戟天各一兩,肉桂、當歸各三錢,炒棗仁、黃耆各五錢,遠志、柏子仁、菟絲子各二錢,茯神、良薑、附子各一錢。服用十劑就能勃起,服用二十劑就能持久勃起。此方專治心包虛寒,不僅能使陽氣勃起,而且還能從根本上調理心臟。為什麼說它能從根本上調理心臟呢?因為補益心臟就能使心包強壯,自然就能持久。
2. 痰證
腸胃間瀝瀝有聲,飲水更甚,吐痰如湧,人謂痰飲之病,誰知胃氣虛乎。夫胃,水穀之海,遊溢精氣,上輸脾肺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倘胃虛,僅消穀不能消水,水入胃,下流於腸,故瀝瀝有聲。初猶不覺,久而水之精華變為混濁,遂成痰飲而上湧矣。然痰由於胃虛,痰之成由於水盛。
治痰不必先消水,消水必先健胃。但胃衰由於心包弱,胃非心包火不生,補胃須補心包火。用,散痰湯,:白朮三錢,茯苓、苡仁、山藥五錢,肉桂、陳皮五分,半夏、人參一錢。即二陳之變也。二陳助胃消痰,未若此方助心包以健胃。又妙在肉桂不特助心包火,且引苓、術直入膀胱,分消水濕,苡仁、山藥又燥脾,以泄下流之水,有不愈哉。
水流脅下,咳唾引痛,吐痰甚多,不敢用力,人謂懸飲,誰知胃祛乎。夫飲宜入腸,今入脅,胃之逆何如乎。不知胃氣不怯則胃不逆,胃旺水怯,胃怯水旺,水旺極,胃怯極也,胃逆極,水逆極也。欲水順,必使胃旺。然胃怯易旺,水逆難順。但水無有不下,導水勢,提胃氣,自然祛者不祛,逆者不逆。
用,弱痰湯,:人參、荊芥一錢,茯苓五錢,苡仁一兩,陳皮五錢,花粉三錢,枳殼三分,白芥子二錢。此方上消痰於膜膈,下逐水於腸胃,助氣則氣旺,水降不敢懸瀑泉於半天。倘徒消痰不補胃,則氣降水升,氾濫莫止。
痰流四肢,汗不出,身重,吐痰不已,人謂溢飲,誰知胃氣壅乎。夫天一生水,充周流灌,一有瘀蓄,不走通衢大道,反橫流支河,旁溢平地。凡水必入胃,胃通水又何積。惟胃滯,水不走膀胱,乃由胃越四肢,四肢無泄水之路,必化汗而出。然水能化汗,由於胃氣行,今胃陰,何能化汗。
身重者,水濕之徵也。四肢水不能出,自上湧吐痰矣。法須引其勢而導之,由高山平川而入江海,庶水害可除。胃即人身之高山也,開胃壅,膀胱、小腸自通。然胃由於肝克,宣肝鬱,補胃虛,胃壅可開。用,啟閉湯,:柴胡五分,朮、芍三錢,茯苓五錢,豬苓、厚朴、澤泄、半夏一錢。
四劑痰消,八劑身輕。此即四苓之變方。加柴胡舒肝,厚朴行氣,半夏消痰,自氣行水行,氣化痰化,何致胃壅痰涎流溢四肢。
咳逆倚息,短氣,其形如腫,吐痰不已,胸膈飽悶,人謂支飲,誰知胃逆乎。胃為水穀之海,順則水化為精,逆則水化為痰。然逆淺痰入胸,逆深痰入膈。夫胃逆,致痰入胸膈,逆亦甚矣。蓋胃為腎關,腎虛氣衝於胃,則胃失其啟闔之權,關門不閉,反隨腎氣上衝,腎挾胃中痰挾之入肺,肺得水侵,故現水腫狀,咳逆倚息生。症似氣有餘,實氣不足,故短,氣不可接續也。
法轉胃氣逆而痰可降,補腎虛而胃可順。用,轉胃湯,:山藥、苡仁、人參、麥冬一兩,白朮五錢,牛膝、蘇子、白芥子三錢,附子一分,陳皮三分。四劑愈。方名轉胃,實轉腎逆。腎逆而後胃逆,腎轉正轉胃也。此非大劑,則胃氣必不通於腎中,腎氣必不歸腎內。倘但治痰,耗損胃氣,腎氣益逆。
白話文:
痰證
腸胃之間發出瀝瀝的聲響,喝水後更為明顯,吐出的痰像湧泉一樣,人們都說是痰飲的病症,卻不知道是胃氣虛弱的緣故。胃是水穀的海洋,能夠運化食物的精華,向上輸送到脾肺,向下輸送到膀胱,使水液精華散佈全身。如果胃氣虛弱,只能消化食物卻不能消化水液,水進入胃後,就會向下流到腸道,所以發出瀝瀝的聲響。剛開始可能不覺得,久而久之,水液的精華就會變得混濁,於是形成痰飲而向上湧出。所以說,痰的產生是因為胃氣虛弱,而痰的形成則是因為體內水液過多。
治療痰證不一定要先消除水液,想要消除水液必須先強健脾胃。然而,脾胃的衰弱是因為心包的虛弱,胃氣如果沒有心包的火氣就無法產生。因此,要補養胃氣必須先補養心包的火氣。可以用散痰湯:白朮三錢,茯苓、苡仁、山藥各五錢,肉桂、陳皮各五分,半夏、人參各一錢。這是在二陳湯的基礎上變化而來的。二陳湯雖然可以幫助胃消除痰液,但是不如這個方子能夠幫助心包來強健脾胃。這個方子的妙處在於,肉桂不僅能夠幫助心包的火氣,還能引導茯苓、白朮直接進入膀胱,分利水濕。苡仁、山藥又能燥濕脾土,使水液向下排出。這樣治療,哪有不痊癒的道理呢?
水液流到脅下,咳嗽吐痰時會牽引疼痛,吐痰很多,不敢用力,人們說是懸飲,卻不知道是胃氣受到阻礙的緣故。水液應該進入腸道,現在卻跑到脅下,說明胃氣逆亂到了什麼程度。要知道,如果胃氣不虛弱,胃氣就不會逆亂。胃氣強盛則水液虛弱,胃氣虛弱則水液強盛。水液強盛到極點,也就是胃氣虛弱到極點;胃氣逆亂到極點,也就是水液逆亂到極點。想要使水液順暢,必須先讓胃氣強盛。然而,胃氣虛弱容易變得強盛,水液逆亂卻很難順暢。但是水液沒有不向下的道理,只要引導水液向下,提升胃氣,自然就能夠讓不順暢的變得順暢。
可以用弱痰湯:人參、荊芥各一錢,茯苓五錢,苡仁一兩,陳皮五錢,花粉三錢,枳殼三分,白芥子二錢。這個方子可以向上消除胸膈中的痰,向下驅逐腸胃中的水液。幫助氣機運轉,氣機強盛,水液下降,就不會像瀑布一樣懸掛在半空中。如果只是單純消除痰液而不補養脾胃,那麼氣機就會下降,而水液反而會上升,氾濫不止。
痰液流到四肢,汗流不出來,身體沉重,吐痰不停,人們說是溢飲,卻不知道是胃氣壅塞的緣故。大自然生成水,充盈流動灌溉,一旦有淤積,不能走通暢的大道,反而會橫流到支流,漫溢到平地。凡是水液必須進入胃,胃通暢了水液又怎麼會淤積呢?只有當胃氣停滯時,水液不能進入膀胱,而是從胃溢出到四肢。四肢沒有排出水液的途徑,必定會化為汗液排出。然而水液能夠化為汗液,是因為胃氣在運行,現在胃氣虛弱,又怎麼能化生汗液呢?
身體沉重,是水濕的徵兆。四肢的水液不能排出,自然會向上湧出而吐痰。治療方法必須引導水液向下,讓水液從高山流向平原,再進入江海,這樣才能消除水害。胃就像人體的高山,疏通胃的壅塞,膀胱和小腸自然就能通暢。然而,胃受到肝的剋制,所以要疏肝解鬱,補養胃的虛弱,胃的壅塞才能疏通。可以用啟閉湯:柴胡五分,白朮、芍藥各三錢,茯苓五錢,豬苓、厚朴、澤瀉、半夏各一錢。
服用四劑藥痰液就會減少,服用八劑藥身體就會變得輕快。這個方子是四苓散的變方。加入柴胡來舒肝解鬱,加入厚朴來運行氣機,加入半夏來消除痰液。自然氣機運行,水液也能運行,氣機運化,痰液也會運化,又怎麼會導致胃氣壅塞,痰涎流到四肢呢?
咳嗽氣逆,倚靠著才能喘息,呼吸短促,身體像浮腫一樣,吐痰不停,胸膈飽悶,人們說是支飲,卻不知道是胃氣逆亂的緣故。胃是水穀的海洋,順暢時水液化為精華,逆亂時水液化為痰液。如果胃氣只是淺層的逆亂,痰液就會進入胸腔;如果胃氣是深層的逆亂,痰液就會進入膈膜。胃氣逆亂,導致痰液進入胸膈,說明逆亂已經很嚴重了。胃是腎的關口,腎氣虛弱向上衝擊到胃,胃就會失去開闔的功能,關門不能關閉,反而隨著腎氣向上衝擊,腎氣挾帶著胃中的痰液進入肺,肺受到水液的侵襲,所以會出現水腫的症狀,導致咳嗽氣逆倚靠著才能喘息。症狀看起來好像是氣有餘,實際上是氣不足,所以呼吸短促,氣接不上。
治療方法應該轉變胃氣的逆亂,使痰液下降,補養腎的虛弱,使胃氣順暢。可以用轉胃湯:山藥、苡仁、人參、麥冬各一兩,白朮五錢,牛膝、蘇子、白芥子各三錢,附子一分,陳皮三分。服用四劑藥就會痊癒。方名為轉胃,實際上是轉變腎氣的逆亂。腎氣逆亂之後才會導致胃氣逆亂,腎氣轉順才能轉變胃氣的逆亂。這個方子如果不是大劑量,那麼胃氣就不能夠通達到腎中,腎氣也不能夠回歸到腎內。如果只是單純治療痰液,就會耗損胃氣,使腎氣更加逆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