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辨證奇聞》~ 卷七 (20)
卷七 (20)
1. 癥瘕
肝氣甚郁,結氣塊在左脅中,左腹上動痛靜寧,久漸壯大,面黃枯,吞酸、吐痰無休,此木鬱成癥瘕也。夫肝木喜飛揚,不喜閉滯,肝鬱必克脾胃,土受木克,則氣不能暢行於臟腑,遇肝部位,必阻滯不敢行,日積月累,無形化為有形,非血積成瘕,食積為癥。宜舒肝鬱,助脾胃氣,則有形化為無形。
倘誤認為食,妄用消導,誤認為血,輕施敗血,則脾胃氣大傷,肝鬱仍不能解,勢必其形愈大,每致死不悟,不可悲乎。用,平肝消瘕湯,:白朮、白芍一兩,當歸五錢,柴胡、神麯一錢,山楂一錢,枳殼一錢,半夏一錢,鱉甲三錢。二十劑塊全消。
此平肝解鬱,肝氣舒,不克脾胃,則土氣自安,又加白朮健脾開胃,則脾胃氣旺,不畏肝克,氣自通肝,又何阻滯?況山楂、鱉甲攻堅去穢,如主將健,軍士勇敢善鬥,賊亦何苦死戰不散乎?且原無賊黨,不過自己畏怯,閉塞門路,一旦資財富饒,興工動作,重開路徑,何至鬱悶不舒,再堆糞土。
脾氣虛寒,又食寒物,結小腹間久不化,成硬塊,久能動,人謂徵結生瘕,誰知命門火衰不能化物乎。脾濕土,非命門火不生,亦非命門火不燥。倘命門火衰,則釜底無火,何以蒸腐水穀?如陽和之地,有太陽照則萬物發育,陰寒之地,則雪積冰堅,草木萎稿,安得萌芽?非土得火之驗乎?淤泥濕田,非烈日炎氛未易爍干,是土又得火而燥也。人脾土亦然。
無火則脾濕,濕則脾氣不化,飲食停住於中,癥瘕生。濕能生物,又加癥瘕之結,宜有變動之物以成其間,然乘其初動,用逐穢攻堅,未嘗不可遽去。但因火衰,致土衰,由土衰生物,仍用攻逐之法,則愈損脾陰,何若仍補命門火以扶脾氣,則旺土自能消化,不用攻逐癥瘕自開。用,溫土消瘕湯,:茯苓、白朮一兩,肉桂、枳實二錢,山楂一錢,人參、巴戟五錢。
十劑全消。方用巴戟、肉桂溫命門火,火旺陰邪自滅。參、苓、白朮健脾又利濕,濕去燥土溫和,寒蟲水怪何所潛形?況有楂、實原能攻逐乎。此治本又治標者也。
胃氣虛,食不能消,偶食硬物存胃中,久變有形物,腹中亂動,動則痛不可忍,得食則解,後漸大,雖飲食亦痛,人謂痞塊成鱉,誰知似鱉實非乎。蓋痛時手按,宛如鱉背,又四足齊動,何謂非鱉?蓋鱉動物,既成鱉,豈肯久安一處,其非鱉明甚。既非鱉,何形宛如鱉?蓋胃屬土,土所生物,大約四足居多。
土所生物喜靜不喜動,故安土重遷,形如鱉而不移。但喜靜,何亂動?蓋覓食充飢,動靜之物皆然。試思得食則減,其亂動非索食之驗乎?日供飲食,身形必大,及大,飲食不足以供,自嚼傷皮肉,安得不痛?當以殺蟲為主。然殺蟲必傷正氣,又宜補正。用,攻補兩益湯,:榧子、使君子十個,白薇、雷丸、神麯三錢,檳榔二錢,白朮一兩,人參五錢。一劑腹必大痛,堅忍茶水半日,如渴,再服,少頃,必盡下蟲穢物愈。
白話文:
肝氣鬱結嚴重,導致氣塊積聚在左側脅肋,左腹部會跳動疼痛,安靜時則無恙。時間久了,腫塊逐漸增大,臉色變得蠟黃乾枯,經常會吞酸、吐痰不止,這都是因為肝氣鬱結而形成的癥瘕。肝屬木,喜歡舒展向上,不喜歡被阻滯,肝氣鬱結必然會影響脾胃,脾胃屬土,被肝木所剋制,導致氣機不能順暢運行於臟腑。氣運行至肝的部位時,必然會受阻而不敢前行,日積月累,無形的氣就凝結成有形的腫塊,這並非血積聚而成的瘕,也不是食物積滯而成的癥。應該疏解肝氣的鬱結,幫助脾胃恢復功能,這樣有形的腫塊才能消散於無形。
如果誤認為是食物積滯,就隨意使用消導的藥物;誤認為是血瘀,就輕易使用破血的藥物,這樣會嚴重損傷脾胃之氣,肝氣鬱結仍然無法解除,腫塊必定會越來越大,很多人因此而喪命都不醒悟,不是很可悲嗎?可用「平肝消癥湯」:白朮、白芍各一兩,當歸五錢,柴胡、神麯各一錢,山楂、枳殼、半夏各一錢,鱉甲三錢。服用二十劑腫塊就能完全消散。
這個方子可以平肝解鬱,使肝氣舒暢,不再剋制脾胃,脾胃之氣自然安和。再加上白朮可以健脾開胃,使脾胃之氣旺盛,就不會畏懼肝木的剋制,氣機就能順暢地運行到肝部,哪裡還會有阻滯?況且山楂、鱉甲可以攻堅散結、去除污穢,就好比主將健壯,士兵勇敢善戰,盜賊又怎麼會死戰不退呢?其實原本就沒有盜賊,只是自己畏懼膽怯,封閉了道路。一旦資財豐厚,開始行動,重新開通道路,哪裡還會鬱悶不舒,再堆積穢物呢?
如果脾氣虛寒,又吃寒冷的食物,就會在小腹部形成硬塊,時間久了不能消化,而且會跳動,人們認為這是徵瘕。誰知道這是因為命門火衰,不能運化食物呢?脾屬濕土,沒有命門的火力就不能生發,也沒有命門的火力就不能變得乾燥。如果命門火衰,就好像鍋底沒有火,怎麼能蒸煮腐熟水穀呢?陽光和煦的地方,有太陽照耀,萬物就能生長發育;陰冷寒冷的地方,就會積雪結冰,草木枯萎凋零,哪裡能發芽呢?這不正是說明了土要得到火的道理嗎?淤泥濕地,沒有烈日照射就難以曬乾,這也是土需要火來變得乾燥的道理。人的脾土也是一樣。
沒有火,脾就會變得濕冷,濕冷就會導致脾氣不能運化,飲食停留在體內,就會形成癥瘕。濕能產生物質,又加上癥瘕的凝結,應該會有會變動的物質在其中。趁著它剛開始跳動的時候,用驅除污穢、攻堅散結的藥物,或許可以迅速去除。但是因為火衰導致土衰,又因為土衰而產生疾病,如果還用攻逐的辦法,就會更加損傷脾陰。不如補足命門的火,扶助脾氣,脾土旺盛了自然就能消化食物,不用攻逐,癥瘕也能自己消散。可用「溫土消癥湯」:茯苓、白朮各一兩,肉桂、枳實各二錢,山楂一錢,人參、巴戟各五錢。
服用十劑就能完全消散。這個方子用巴戟、肉桂溫補命門的火,火旺了陰邪自然就會消滅。人參、茯苓、白朮可以健脾又可以利濕,濕氣去除,燥土溫和,寒濕之邪和水怪又哪裡能藏身呢?況且還有山楂、枳實本來就能攻逐。這真是治本又治標的方法啊。
胃氣虛弱,食物不能消化,偶爾吃了硬東西滯留在胃中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有形的腫塊,在腹中亂動,動起來就疼痛難忍,吃點東西就能緩解,後來腫塊逐漸變大,即使吃了東西也會疼痛。人們認為是痞塊變成了鱉,誰知道好像是鱉其實不是呢?疼痛的時候用手按,就像鱉的背部,而且四肢也都在動,怎麼能說不是鱉呢?但是鱉是動物,既然已經成了鱉,怎麼會久居一處呢?這說明它不是鱉很明顯了。既然不是鱉,為什麼形狀像鱉呢?因為胃屬土,土所產生的生物,大多是四足的動物。
土產生的生物喜歡安靜不喜歡動,所以安於故土而不遷徙,形狀像鱉而不移動。但是它喜歡安靜,怎麼又會亂動呢?因為它要找食物來充飢,凡是會動的動物都是這樣。想想看,吃了東西疼痛就會減輕,它亂動不正說明它在索要食物嗎?每天供給食物,它的體型一定會變大,等到長大了,食物不足以供給時,它就會自己啃咬自己的皮肉,怎麼能不痛呢?應該以殺蟲為主。但是殺蟲必定會損傷正氣,所以還應該補養正氣。可用「攻補兩益湯」:榧子、使君子各十個,白薇、雷丸、神麯各三錢,檳榔二錢,白朮一兩,人參五錢。服用一劑腹部必定會劇痛,要堅忍著喝半天的茶水,如果感到口渴再服一劑,過一會兒,必定會將蟲穢物完全排出,病就好了。